5月24日,在第二十五个全国科技活动周到来之际,“科学大讲堂·我们的答案”全民科普互动宣传活动在成都科幻馆举办。
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和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首位登台嘉宾是钱学森之子钱永刚。钱永刚讲述的钱学森五次重要的人生转折,都是与国家命脉息息相关的,“奋斗的方向、领航的星星该如何选,钱学森的经历也早已给出答案:为国家,为民族。”
在成都市郫都区第一中学有钱学森科技馆,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图书馆有钱学森科普专区。钱永刚也希望,“通过这些钱学森科技馆、钱学森班、钱学森展,通过一位科学家的生平业绩,展现出他身上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甚至是科学方法,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学习到老一辈科学家身上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钱永刚谈钱学森:
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五次人生选择
钱永刚分享的主题是《为民族复兴选人生》,他分享了钱学森几次重要的人生选择,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钱学森的每一次重要人生之路,都与国家兴亡息息相关——
“他人生的第一次选择:他要学铁道工程,给中国修铁路。”“在校园里目睹着天空中狂轰滥炸的日本飞机,钱学森做出他人生的第二次选择:要改学航空工程。”“如果能掌握航空理论,并以此来指导航空工程,一定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主意一定,钱学森做出了他人生的第三次选择。”“国家的需要使得钱学森做出了他人生的第四次选择:从学术理论研究转向大型科研工程建设。”“钱学森又做出了他人生的第五次选择:再次回到学术理论研究当中。”
在活动现场,钱永刚也寄语现场的青年学子:“他(钱学森)的五次选择启示我们,青年人就应该去奋进、去闯荡。科学的魅力就在于不断探索未知,而科学最不怕的就是质疑与挑战,因为只有在探索和实践中,才能真正有所作为。面对未知领域,我们不应有过多顾虑,要勇敢地迈出脚步,大胆去闯、去奋斗。”
演讲结尾,钱永刚鼓励大家,“奋斗的方向、领航的星星该如何选,钱学森的经历也早已给出答案:为国家,为民族。”钱永刚送给现场的朋友们一句话,“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这也是钱学森一生践行的信条。
钱永刚寄语青年学子:
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当天开讲前,在媒体采访室,一身整洁白衣的钱永刚缓缓坐下。刚坐下,钱永刚就询问媒体记者,“等等,你们对我的坐姿有没有要求?”
钱学森是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学森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学院荣誉院长。而成都,同样和钱学森“结缘”。在成都市郫都区第一中学有钱学森科技馆,在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图书馆有钱学森科普专区。这并不是钱永刚第一次来成都。此前,钱永刚都去考察过。
对于青年学子而言,如何理解钱学森精神?“从字面上我们能够感受到,(钱学森精神)希望让我们的孩子们和参观者,像钱学森那样生活、工作和学习。背后,通过对钱学森这位老一辈科学家生平介绍,我们要从他身上领悟到他给我们带来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这也是科普的重要意义。”钱永刚表示,一般提到科普,大家都理解为科学知识的普及,“其实科普也有更宏观的内容。通过这些钱学森科技馆、钱学森班、钱学森展,通过一位科学家的生平业绩,展现出他身上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甚至是科学方法,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学习到老一辈科学家身上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20多年前,钱永刚就来过成都,他感受到在城市建设和教育科技事业,成都也随着国家发展的脚步迎来发展巨变。“(对成都)最大的的感受就是变化很大。从20多年前我来成都,最近这几年隔三岔五也会来成都,我发现最大的(感觉)就是(城市)变化很快。我和教育领域接触较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是发展日新月异,成都的教育科技事业也发展了。”
对于未来,钱永刚表示,国家的科学技术、自然科学、教育领域都迎来发展,“这个发展是一个宏观的全面的,不仅仅是人工智能。”
这次的活动,钱永刚希望可以通过钱学森的经历,帮助更多人树立社会责任感,“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的热爱,对于社会发展的热爱。只有有了大爱,你才能够有大的贡献,大的作为。”
红星新闻记者 颜雪 摄影记者 王效
编辑 陈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