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沙是一件严肃且艰辛的事情,不能成为随拿随放博流量的道具
近日,00后异瞳小伙王金拍治沙视频走红,其短视频账号一个月内涨粉超200万。有网友质疑其摆拍,称其有团队,换赛道立人设。据媒体报道,与王金有过短期合作的杨先生称,王金的多期治沙视频由他们团队策划、包装,并指责王金走红后单方面宣布停止合作。
对此,王金表示,在内蒙古栽柳治沙,并不是为了立人设、做账号。与杨先生团队确实有过12天的合作,后因理念不合停止合作,“他提出要签约5年,我觉得这样失去自由、受人控制,所以不愿意”。
记者深入实地探访发现:王金跟着父母租住在内蒙古一处废弃商铺,从早到晚栽树治沙,薪资按治沙面积计算,每人一天能挣200元左右。他也确实在边干活边拍视频,并在下班后剪辑发布。
治沙是真的,拍视频也是真的,这件事在公众认知上的“分水岭”,可能就是他火了。人红是非多,一个人在吸引更多眼球的同时,当然要准备好接受更为挑剔的打量。
注意力也是一种资源,突然暴涨的粉丝数,同样会指向某种争议、追问,乃至质疑:王金是真的在治沙吗?他的治沙视频反映的是真实生活吗?这里面有没有摆拍?……
事实上,这也是杨先生团队一出来“打假”就迅速引发众多质疑的现实基础。过往的不少案例表明,MCN机构通过专业策划、选题设定、辅助拍摄、剪辑优化等,重构内容生产,突出共情点、矛盾点、反差感等,从而使“素人”账号粉丝量实现激增。
诚然,王金与杨先生团队之前确实存在合作关系,王金的走红,未必与“使用反光板补光”“反复调整吃馒头角度”等没有关系。
但即便如此,王金治沙的底色并没有被抹掉。换言之,治沙依然是王金视频的坚实底座。双方的争执,不妨视为一次机构包装素人努力的失败。实际上,从双方的“剧透”中已经表达过类似意思。团队希望签约,走的恰恰是“摆拍”“包装”的路子;而王金不愿意签约,中止短暂合作,其心心念念的,则是“做自己”。
此种理念的“不合”,或许与利益分配有关系,却不能说治沙就是在“立人设”。眼下的情形是,与团队合作前,王金在边治沙边拍视频;与团队分手后,王金仍在边治沙边拍视频。就像生命中的一片云,来过了,又飘走了,但王金还在那里。
当然,治沙是一件严肃且艰辛的事情,不能成为随拿随放博流量的道具。即便王金无心,也要尽量避免由实转虚,乃至让自己被动陷入争议漩涡。
治沙不仅投入巨大,治沙人也非常辛苦。人们对治沙人出于心底的善意和基本的信任点赞、关注,对其是否真实治沙不懈追问,也是对这份善意与信任的维护。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胡栖安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