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烟火、更新鲜、更懂本地味。” 6月25日,2025大众点评“必吃榜”(以下简称:“必吃榜”)在南京正式揭晓,144座城市及地区的3091家餐厅上榜,上海、北京、成都、重庆、深圳为上榜餐厅数TOP5城市。
随着用户“寻味版图”的持续扩张,今年榜单新增10座内陆味蕾小城、15座港澳台地区及海外热门城市;得益于“舌尖之旅”的不断深入,更多市井好味走出巷尾,本地老店穿越时间周期。榜单上近八成为烟火小店,超四成为10年以上老店;依托广受食客认可的地道风味,“必吃榜”不仅是用户的“美食之旅向导”、餐饮商家的“行业风向标”,更是彰显各地特色饮食文化的“城市美食名片”,助推本地消费、文化传承。
▲2025年大众点评“必吃榜”,9亿人吃出来的好味道。(摄影:陈今)
实力上榜:美食之都成都 全国上榜餐厅数量排名全国第三
今年成都上榜餐厅中,有73家为扎根街头巷尾的烟火小店,占比超70%;36家为10年以上老店,占比超35%;首次上榜商户占比近47%。更多城市特色餐厅上榜,占比接近65%,其中超46%为新上榜,朱碧琼肥肠粉、左撇子私房面、贾记黄焖兔(华阳店)等市井地道风味新上榜,“烟火气”“本地特色”“现烹鲜制”成为榜单关键词。
四川省上榜商户数达132家,为全国上榜餐厅数量排名第七省份,其中成都有102家餐厅上榜,乐山、绵阳分别有17家、13家商户上榜。全省上榜餐厅中,烟火小店占比超73%,10年以上市井老店占比超40%,首次上榜商户占比达50%,榜单发现感显著提升。更多城市特色餐厅上榜,占比近70%,其中超半数为首次上榜商户。
过去一年,用户“因食而游”的半径持续扩大,更多美食城市被挖掘。食客的寻味足迹,转化为当地餐厅的线上口碑,带领“必吃榜”拓城出海。以10座新增境内味蕾小城为例,2024年异地用户流量占比均超四成,餐饮商户日均新增评价量最高增长120%。
“最动人的美食故事藏在升腾的烟火气里,最值得信赖的推荐,来自上亿食客的真实体验。”美团高级副总裁李树斌在发布会上提到,过去一年,平台累计有3.63亿条真实评价,帮助数亿人次找到心仪的美食和目的地。
▲美团高级副总裁李树斌。(摄影:陈今)
“味蕾游”日益广域化,越来越多人透过一道菜、一家店,深入一座城。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六成以上发榜城市的榜单异地用户占比超五成。揭阳、岳阳、包头、丽水.......覆盖更多美食城市的2025年“必吃榜”,进一步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异地寻味需求。
发现更多市井本味,地道老店、烟火小店成为榜单主角
近年来,“美食之旅”也在持续纵向下探。 李树斌在发布会上提到,用户消费决策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发现”,大众点评用户过去一年主动搜索美食达78亿人次。“用户变得更会找、更会吃,也更会写了。”安添蕾介绍,“大众愿意花更多时间走进街巷,探索最地道的美味,并分享真实体验。”以刚过去的5月为例,平台10年及以上老店新增评价量同比增长约五成,用户常用“从小吃到大”“十年守一味”“坚守烟火气”等来评价此类餐厅超出预期。
挂着“中华老字号”招牌的陈麻婆豆腐店已传承八代人,是四川名菜陈麻婆豆腐的创始店,近年来成为食客寻味本地美食文化的必打卡餐厅。据店内相关负责人介绍,陈麻婆豆腐的技艺由家族传承过渡到现今的非遗传承历经了百年历史,“直到现在,我们店里都还沿袭着师傅带徒弟的传统。由师傅的考核传承人徒弟。”而对食材的苛刻和现烹鲜饪的坚持,也是镇店根基。
以招牌菜陈麻婆豆腐为例,每天清晨新鲜豆腐到店后,师傅们需要将豆腐切作方正的块状,入锅前必先汆水,把豆腐的一部分水分挤出来,使得豆腐口感有弹性。肉末则选用新鲜精牛肉炒香,分置豆腐上下。石锅经300℃高温烤制,上桌时汤汁仍在沸腾,青蒜苗的辛香随热气蒸腾。
值得注意的是,传承老技艺外,随着互联网时代不断发展,陈麻婆豆腐这样的老字号也在不断拥抱年轻人。上述负责人坦言,2019年门店首登必吃榜,是重要的转折点。“我们其实很重视线上这块。过去十年,我们店基本依靠街坊客人和本地人宴客。而现在,得益于大众点评和必吃榜的影响力,年轻人占了三成,还有源源不断的游客来打卡。”为了迎合年轻人新趋势,上榜门店顺势打造靛蓝土布制服、八仙桌与非遗文化墙等沉浸式体验,让老字号焕发新意。
2025年榜单上超半数商户为首次入围,超2400家为不易被察觉的烟火小店,超1200家为经受住时间考验的市井老店。
坚守榜单公信力,以美食为支点撬动文化传承
“用户‘信任链’正在重构,他们不再依赖单一路径的种草,而是形成‘三角验证’决策模型,从兴趣种草到真实评价核验再到多维度对比决策。”李树斌称。 “必吃榜”走入第九年,始终严守“真实”,坚持万里挑一、无“人为提名”、基于用户评价评选,评选过程不牵扯任何经济利益和商业行为,致力于为用户带去真正广受认可的美食餐厅。
由算法工程师、数据工程师和产品经理组成的评选团队,每年综合五大维度,历经六个月的建模分析、公信力核查、入围公示以及机构公证推出“必吃榜”,对诱导好评等干扰评价秩序行为零容忍。以2025年榜单为例,过去一年,“寻味之旅”深拓广延,平台美食商户真实评价规模同比增幅近六成。评选团队基于3.63亿条评价,从600多万商户中遴选出3091家餐厅。在“公信力核查”阶段,就有近三成商户因不满足“评价真实可信”失去资格。
夏记早餐的夏清平坦言:“之前以为要花钱才能上,原来我们这种不做线上推广,只是坚守初心的老店也可以,榜单挺实在。”杭州勇贤小吃的夏庆玲也提到:“之前不知道‘必吃榜’,还是来打卡的客人科普的。不敢相信‘苍蝇馆子’能被那么多食客认可。”
一张有公信力的国民美食榜单,自然为上榜商户带去好生意。2024年发榜后,新上榜商户异地用户流量、“必吃节”拉动整体商户交易规模均增长50%。“年轻外地游客显著增加,基本是专门跟着榜单来,流量蹭蹭涨。”上海新上榜商户温州牛肉馆的陈斌谈到。
为避免因流量暴增导致商户口碑波动,今年“必吃榜”还建立人工服务通道提供经营指导等方式,助力商户与平台共同成长。武汉肖大侠烧烤的老板刘维拉就提到:“在美团工作人员指导下,我们提前扩招了团队,保证服务质量和出餐水准,不让食客失望。”
作为真实反应消费趋势的“餐饮行业风向标”,榜单也正推动行业“回归本心”。“这份认可让我们更加坚信,经营餐厅不该追求虚高评分,而应更注重餐品口味和顾客体验上,从而获得‘自然而然’的好评。”北京南门涮肉运营部负责人说道。
链接市井风味与更多用户,“必吃榜”更以美食为支点,撬动消费扩容、文化传承与创新。7月,大众点评还将启动第三届“必吃节”,投入亿万级营销资源,覆盖所有发榜城市,推动榜单荣誉转化为城市消费新动能。
“‘用真实点亮美好生活’道出了大众点评成立以来不变的初心。”美团高级副总裁李树斌表示,“我们将坚持用真实反馈,帮助用户找到值得信赖的好去处,也让每一家用心经营的餐厅被更多用户发现,让中国美食文化在这片充满烟火气的土地上传承与发扬。这也是我们公司的使命:帮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
红星新闻记者 胡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