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市委新闻发布会①|将文商旅体融合发展作为当前形势下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促开放的重要举措

红星新闻 2025-07-12 13:05

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7月11日在成都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7月12日上午,中共成都市委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会议精神。

发布会上,成都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财经办主任罗蓉介绍,这次全会主题鲜明、意义重大,成果丰硕、催人奋进。全会及《决定》的主要内容主要从六个方面来理解把握:

一是关于全会主题。全会专题研究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充分体现了市委强化职责使命、主动担当作为的政治自觉。

罗蓉介绍,全会确定这一主题,就是要赓续天府文化基因,传承千年商都底蕴,集成升华“三城三都”品牌,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美誉度。充分体现了市委把握趋势规律、推动城市发展的科学作为。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符合“产业—场景—市场—体验”的发展逻辑,能够直接带动餐饮、住宿、交通、零售、娱乐等行业发展,其综合拉动效果可达到3—5倍,有利于激发出更有效益的投资和更有潜力的消费,是当前稳增长的重要战略支撑点。全会确定这一主题,就是要拓展文商旅体市场空间,聚合国内国际资源、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形成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充分体现了市委坚持为民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宗旨意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顺应了传统文旅消费从景区观光向休闲度假、深度体验转变的新趋势,创造了更多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品质化、多样化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全会确定这一主题,就是要将静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动态生活体验,不断丰富高品质生活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是关于文商旅体品牌塑造。全会充分观照历史文化根脉、城市精神内核、市民群体记忆,在“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奋进中的创新之城”这一城市形象框架下,提出持续塑造“公园城市·幸福成都”文商旅体品牌。

“公园城市”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成都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战略定位,已经成为成都最鲜明、最独特的城市标签,也是我们市民心向往之的精神家园;“幸福成都”是城市“烟火气”与“活力感”的鲜明注脚,不仅展现了市井生活、巴适安逸的幸福,也蕴含着拼搏奋进、收获成就的幸福,是成都连续16年获评“最具幸福感城市”的生动写照。

罗蓉表示,塑造这一品牌,成都要实施全球品牌推广计划,着力构建以大熊猫为标识的全球推介体系,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商圈,建设城市消费新地标,培塑更多展现锦绣山水、蜀风雅韵、巴适安逸的文旅新名片,让“到成都街头走走看看”成为文旅风尚和消费潮流。

三是关于构建多元融合产业体系。全会提出推动文商旅体产业链式协同、集群发展、能级提升,不断释放文商旅体联动供需两端、畅通经济循环的“乘数效应”。

围绕文化产业,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制,深化文艺创作“攀原登峰”行动,大力培育文创产业,繁荣音乐创作和音乐消费,加快建设世界文创名城和国际音乐之都。围绕商贸产业,“一圈一策”推动商圈能级提升,“一店一品”做优做强国际美食产业,“一链一展”提档升级会展博览产业,构建首发经济全链条生态,加快建设国际美食之都和国际会展之都。围绕旅游产业,鼓励申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低空旅游、医养旅游、冰雪旅游、研学旅游、工业旅游和婚旅经济、票根经济,加快建设世界旅游名城。围绕体育产业,健全国际高级别、高能级单项、自主品牌、全民健身赛事体系,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全面推动“体育+”产业发展,打造国家级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加快建设世界赛事名城。推动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园区是基础,企业是主体,要深入实施“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培育高能级产业载体和市场主体,构建头部引领、腰部支撑、专业协同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四是关于丰富全域全貌场景供给。近年来,成都市一些区(市)县和旅游景区创新打造出一批以沉浸式、体验感、互动性为特点的消费场景,探索走出了一条以场景融合为牵引的发展路径。

全会突出游客需求导向和满意标准,提出打造都市、山水、乡村三大场景,向市民游客呈现一座“入可享都市繁华,出则拥山水诗意”的立体城市。依托兼具历史厚重感与现代时尚范的市井都市,整合利用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遗址遗迹等人文资源,打造新“十二月市”消费品牌,丰富拓展城市生活消费空间,以“八街九坊十景”串起老成都的千年文脉,让市民游客在街坊里巷中品味都市烟火的慢耍快活。依托全市725万亩林地、18万亩草地和525条大小河流等“两山一环”绿水青山生态本底,融合发展徒步穿越、攀岩滑雪、低空滑翔、峡谷漂流、露营骑行等新兴业态,丰富都江堰拜水、青城山问道、龙门山越野、鲁家滩看山、西岭玩雪、龙泉观日等游玩体验,打造进山游玩打卡地和滨水体验岸线,让市民游客在山水林野间邂逅“诗与远方”。依托十余万个川西林盘等独特乡村资源禀赋,高水平建设天府乡村旅游风景廊道,支持有条件的古镇名村引入电竞、戏剧、音乐等专类新潮消费业态,创新“农事+研学”“乡村+赛事”“院落+戏剧”等融合场景,拓展安仁博物馆、白鹿音乐旅游、安靖蜀绣文化等特色场景,提升崇州竹艺村、蒲江明月村、新都三河村、温江高山村等一大批特色村影响力,打造更多特色小众旅居目的地,以田园筑景、让乡愁归乡。

五是关于拓展内外循环市场空间。全会聚焦畅通内外双循环,着力推动更多国内国际游客“引进来”、更多蓉品蓉企“走出去”。以游客为中心,打造国际游客首选城市,完善入境游全周期服务,开发国际过境转机旅客“免费体验城市”项目,推动入境通信、支付、退税等便利化,加密与国内重点城市群交通联系,探索建立西部城市旅游联盟,深入开展消费满意城市提升专项行动,吸引更多游客从“头回客”变身“回头客”。以企业为主体,实施“开放成都”合作伙伴计划,支持企业出川出国参展,建设一批全球供应链服务站、海外仓、“成都礼物”海外店,高水平打造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帮促蓉品闯世界,助力蓉企拼未来。

六是关于深化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全会提出加强科技、要素、体制机制支撑,链动文商旅体全领域全业态全链条发展。聚焦科技赋能,探索建设文化和科技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核心承载地,推动人工智能、元宇宙、新型显示等技术研发与转化,创新创造更多从单向输出向多维互动、从静态展示向动态体验、从主体创作向主客共创转变的新产品、新模式。聚焦要素支撑,在空间利用、混合用地、土地出让等方面加大重点项目支持力度,完善支持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的投融资体系,加大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全力打好人、地、钱“组合拳”。聚焦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和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完善消费促进机制,倡导绿色消费,健全监测评价体系,强化工作闭环管理,以务实作风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成都将加快呈现以文润城、以商兴城、以旅塑城、以体营城的发展格局,持续提升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发展能级,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成都新篇章提供坚实支撑!

红星新闻记者 颜雪

编辑 于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