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收官数据亮眼 专家:创新将成缔造增量的主导力量,将为中国经济长期繁荣打好基础

红星新闻 2025-07-09 23:39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介绍“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会上,郑栅洁披露了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包括前四年平均经济增速达5.5%,经济总量今年预计达140万亿,“十四五”经济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长三角;5年前制定的规划《纲要》各项主要指标中,经济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等指标进展符合预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人均预期寿命,粮食、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等8项指标进展超过预期。

对于经济增速,7月9日,知名经济学者盘和林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认为,这几年我国总体经济增长的态势是平稳的,如今中国的经济体量已经非常庞大,依然能够保持5.5%的年均增速,保持如此好的活力,说明中国经济政策总体上看是成功的。中国经济顺利通过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保住了存量,缔造了增量。

【谈创新】

创新将成缔造经济增量的主导力量

该模式具有可持续性

“十四五”规划把创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我国研发投入再创新高。去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增量达到1.2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8%,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对此,著名经济学家、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贾康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认为这值得肯定。“十四五”特别注重高质量发展,特别注重新质生产力,特别注重科研创新,而科技创新成果产出与研发投入是正相关,各层面也实实在在地很重视。

▲图据视觉中国

贾康还特别提到研发投入强度这一相对数据,即研发经费与GDP(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他提到,这一数据先后超过2%、2.5%,达到2.68%,这个态势是积极的,非常值得肯定。他同时认为,这一指标还有继续提高的空间,以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现代化水平。

“纵观这些数据,‘十四五’最大的成就是在保住规模的基础上,不断地通过科技创新来缔造增量,中国经济未来将是创新增量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该模式具有可持续性,必将为中国经济长期繁荣打好基础。”盘和林说。

▲2025年7月9日,北京,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图据视觉中国

【谈常住人口城镇化】

未来还将有几亿人

陆续从农村迁徙到城市

更有一些指标超过既定目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末,全国城镇常住人口为9435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这超过了规划《纲要》65%的目标。贾康认为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同时并不让人意外,因为中国的城镇化发展确实很有潜力,它必然伴随着工业化程度往上提升。

但贾康更关注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他认为,它目前还不到50%,因此城镇化水平还不能称之为很高。

有人依据67%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出中国城镇化“快完成了”“快到天花板了”等说法,贾康指出这是口径选取带来的误区。大中城市目前养老、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还不足,还不能让已经稳定在城镇区域的近3亿“农民工及其家属”得到一视同仁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均等化待遇,我国亟需在追求高质量发展中补课。未来还将有几亿人陆续从农村迁徙到城市,要更好地接纳他们,最终完成户籍制度改革。

▲2024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 图据图虫创意

五年下来,中国经济社会经历了大风大浪。对于今天国家发改委亮出的“成绩单”,贾康表示,这个成绩要充分肯定,这给予我们对中国发展前景的信心。正是这个信心,直接关系到预期,关系到长期主义行为,关系到耐心资本的形成。

【谈困难】

要在改革深水区迎难而上

动真格,继续“啃硬骨头”

“回顾‘十四五’这五年,遇到的困难问题比预计的要多,取得的成果成效比预期的要好。”郑栅洁在发布会上说。

▲2025年7月9日,北京,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图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 图据视觉中国

贾康指出,要重视和领会中央强调的“正视困难”。中央已经采取超常规宏观调控的强力刺激政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加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光靠政策发力不够,还必须坚定不移地完成去年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要求2029年前完成的三百多项改革任务,这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化解更深层矛盾的关键之所在。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

“所以,总结‘十四五’,除了讲发展成绩,讲政策支持,还必须讲怎么样在改革深水区迎难而上,动真格,继续‘啃硬骨头’。”贾康说。

红星新闻记者 胡伊文 北京报道

编辑 包程立 责编 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