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出台制造业特色产业园发展规划,明确五方面重点任务

红星新闻 2025-07-16 11:01

7月15日,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了解到,为推动全市制造业“园中园”现代化、专业化、特色化、内涵化、品质化发展,塑造“搬不走的产业生态”,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近日印发了《成都市制造业特色产业园发展规划(2025—2030年)》(以下简称《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指出,到2030年底,特色产业园错位协同、特色发展、相互赋能,特色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5万亿,特色产业集聚度达到80%以上,特色产业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占全市比重达到60%,特色产业园成为更具行业显示度和影响力的产业地标。

构建制造业特色产业园培育体系

成都将这样布局

记者了解到,《发展规划》明确在全市25个省级及以上开发区范围内,选取产业基础较好、相对集中连片、具有空间保障能力的区域开展特色“园中园”培育,并从中认定一批市级特色产业园。

城市新区方面,《发展规划》提出聚焦“创新策源转化”功能,打造新产品新技术大规模应用场景,推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化发展,攻关未来产业高端产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制造业园区和全国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中心城区方面,《发展规划》提出,青羊区、锦江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聚焦“现代都市工业”功能,优化标准厂房供给,打造“工业上楼”示范项目,提升优质项目承载能力;新兴七区突出工业大区功能定位,建设重大产业化项目承载能力强的特色产业园,重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打造成都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主承载地。

县市新城方面,《发展规划》提出,要因地制宜壮大主导产业,鼓励食品、建材、家具等传统产业企业开展工艺改造、资源整合、产能优化,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做强动力电池、智能终端等重点领域。在商业航天、生物制造等新赛道创新突破,一体打造品牌园区、品牌产业、品牌企业和拳头产品,做实县域发展支撑,建设全市先进制造业战略增量区域。

《发展规划》还明确,到2030年,建成12个以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优产业市级制造业特色产业园,建成16个以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兴产业市级制造业特色产业园,建成2个以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市级制造业特色产业园。

五方面重点任务

打造制造业特色产业园

围绕“立园满园”这一目标,《发展规划》给出五方面重点任务:

引导特色化发展,增强园区显示度辨识度方面,成都将采取赛马方式,2025年遴选认定30个市级特色产业园,持续推动市级特色产业园提质扩容。建立特色产业园综合评价机制,每年对入库的特色产业园进行综合评价并排名。

促进专业化发展,提升园区运营管理水平方面,成都将推动国有平台公司加快向产业投资运营商转型,支持园区引进国内外优质园区运营商。推动国有平台公司成立专业化招商公司,支持区(市)县设立特色产业专项子基金。

突出现代化引领,推动园区智慧绿色发展方面,成都鼓励区(市)县建设完善智慧园区管理平台、设备共享平台等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功能。争创成都市级、四川省级近零碳排放园区、绿色低碳重点园区和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

推动内涵化发展,提升园区产业创新能力方面,成都支持特色产业园承接国家制造业创新平台、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平台落地布局,培育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独角兽”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注重品质化发展,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微园方面,成都将鼓励特色产业园用好市区国资标准厂房,为科技型初创期企业提供低成本产业空间。鼓励园区高标准规划建设园区道路、电力、燃气等各类基础设施,开通定制化班车、接驳专线,加强特色产业园与机场火车站、大型交通枢纽的交通连接。

红星新闻记者 王俊峰

编辑 成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