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5000亿机遇释放,成都为啥成为“生态链主场”?

红星新闻 2025-07-09 21:23

5291.71亿元!这是《四川省移动生态链投资合作机遇清单》释放出的投资机遇。

7月8日至9日,2025中国移动产业投资生态合作大会在成都举行。170余家投资生态企业、近700位嘉宾不远千里来蓉相聚,为共创、为共识,更为机遇。

在这场生态合作大会中,成都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是前沿技术、产品与场景的大“秀场”;是链接科创资源与信息的大枢纽;更是促成各方携手、推动成果共享的大平台。

何为生态?正如参会企业代表所言,“产业发展的下一场关键战役就是生态共建。”换言之,人才的流动、产业的合作、经济的往来,乃至情感的交互,在一场场产业生态合作大会的串联下,促成一个个实实在在项目的落地,让发展愿景得以高效实现。 

就拿本次生态合作大会来说,现场促成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成都环境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合作项目、四川通信产业园高质量发展合作项目、绵阳低空经济产业合作项目等数个重大项目。释放合作项目198个,让更多“成都造”加入中国移动供应链体系。

成都为创新要素集聚、投资生态企业共聚提供了舞台;而人才与资源的汇聚,也为城市注入了新的生机。盛会落幕,不远千里而来的企业家们,满载而归。那么这座聚光灯下的城市,又收获了什么?

释放机遇

点燃多重“生态反应”

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此次大会上,一系列向“新”而行的合作机遇,正吸引宾朋无数,不仅为成都本地的企业带来合作与革新的方向,还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行业重点企业,跨越千里,扎根蓉城。

河钢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申培看中了成都包容的营商环境、发展新兴产业的内驱力,以及丰富的人才基础,“目前,我们在全球布局了19家分公司,我们在区域布局时,最关注的是人才的聚集效应。”在他看来,成都的区位优势、高校院所的布置和人才的聚集现状,都非常具备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基础,“所以说,无论是对于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成都都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基地。”

▲申培

此次中国移动产业投资生态合作大会的举办,无疑让他看到了更多潜在的合作可能,“此次大会公布的合作机遇清单,融合了大量的场景和项目,这对企业而言是最好的支持。”从河北远道而来,申培坦言,他也希望借助与中国移动的合作,进一步将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在成都落地、赋能。

今年以来,成都发布《成都市基础设施项目机会清单》和《成都市产业化项目机会清单》,释放总金额约3600亿元的合作机会,叠加此次大会释放的机遇清单,无疑为“投资成都”再添“一把火”。

南京创芯慧联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倪海峰直言,中国移动将生态圈落在成都,对省外的企业而言非常有吸引力,“此次我们与移动签约,就将项目落在了成都市青羊区。”

▲倪海峰

一次接触,带来了系列的连锁反应,“在探索项目落地的过程中,我们惊喜地发现,成都的营商环境非常好,大家很专业,政府部门的效率也非常高效快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经过全国各地的考察后,最终选择在成都落地研发总部。”倪海峰表示,接下来,企业将在卫星的地面应用、卫星直连芯片研发等方面继续探索,“在航空航天方面,我们也将与成飞、国航中心进行更加深入的芯片合作与创新研发。”

作为本土企业代表,海光的感受则更为直接而深刻。作为此次大会上的成都本土企业参展代表,海光面向中国移动及生态企业展出了其高端处理器、加速器等系列产品。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吴宗友说,“成都是我们的福地,以其独特的活力和魅力,帮助我们吸引了大批的人才,同时基于它的高效和创新,也解决了我们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我想未来通过我们的努力,真正帮助成都建成集成电路产业高地,这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和方向。”

吴宗友说,海光每年发出数百万颗CPU,每一颗CPU上面都写着“于成都设计”,今天大会上发布的投资合作机会清单,也将为企业导入新的项目,未来,海光芯片拓宽的路会越来越长,也会有效支撑在成都的发展。

▲吴宗友

生态共建

释放产业链“协同势能”

志合者,岂畏沧海之浩渺。踏山川,越千里,只为携手共赴新程。

当会场内宾朋满座,一次次握手与互换微信后,碰撞出的是合作的信号。“作为四川本土发展起来的企业,华存智谷成立3年以来,实现营收已接近10亿元。今天的活动现场,全国各地来了很多产业生态合作伙伴,包括一些区域龙头企业,我们都互留了微信,期待能有更深入的合作交流。”在四川省华存智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富红看来,政府对产业的重视,例如从政策端支持硬件产品和信息化发展,“这不仅有助于产业生态共建,更能为企业成长带来助力。我们将立足四川,加大全国布局,拓展更多市场。” 

谈及收获,王富红将这次大会视为“挖矿寻宝”的机会。“对于新兴技术型企业而言,需要持续不断地在一个赛道上播种发芽形成健康可持续的产业赛道,生态合作伙伴是科研与产业的有效连接剂,我们希望能与中国移动的生态伙伴共同谋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借助大会链接的资源,我们也能了解更多行业动态,寻找更广的发展机遇。”

▲王富红

“链主”领航,产业生态呈“滚雪球”式壮大。“我们期望能携手产业上下游全链条的生态合作伙伴,力争三年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带动国产服务器产业链整体规模突破1000亿。”四川华鲲振宇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区业务部副总经理兼运营商系统部总经理张诚满怀信心地表示,作为四川本土培育的算力企业,华鲲振宇与中国移动始终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

例如,今年4月,双方签署了新的合作协议,共同加速西部行业数智化转型。张诚认为,共建产业生态圈是跑通市场的关键,“我们期待与更多优秀生态伙伴携手,共同攻克关键技术、拓展应用场景、优化产业布局,构建一个更加开放、繁荣、共生的智算产业新生态。” 

生态成势,未来已来。当中国移动产业大会的展区在成都亮相,这场生态大会不仅是技术与资本的碰撞,更是成都产业生态“滚雪球”效应的最新注脚。一个显著的趋势是,各大城市群中,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高校、机构,纷纷将研发基地、实验室,或西南总部落地到成都。

“加强与龙头央企的合作,是成都汇聚高端要素、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路径。”成都市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成都将持续强化“战略牵引”,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天数天算等重点产业,积极推动中国移动等央国企和龙头民企在蓉投资取得更多突破,做优做强极核功能,为成都更好地服务全国全省发展大局提供增量支撑。 

红星新闻记者 赵雨欣 吕佳羽 摄影记者 王勤

编辑 陈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