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红星新闻记者从绵阳市公安局获悉,今年7月,绵阳市北川县公安局通泉派出所所长王鹏获得第28届“四川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
今年40岁的王鹏来自山东安丘,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优秀代表,他在23岁时就毅然奔赴西部,2009年获得“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银奖”。2010年,王鹏投身一线警营,扎根北川挥洒汗水。
▲王鹏在工作中
今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团中央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党委书记张朝晖,在“委员通道”上为扎根西部的王鹏点赞,“十几年过去了,他依然坚守基层,谱写了扎根基层、建功西部、报效祖国的新时代青春之歌。”
大四学子放弃回家任教
投身灾后重建,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银奖”
汶川地震发生时,王鹏正在鲁东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读大四。当时,共青团中央发起西部计划抗震救灾专项行动,在全国高校选派应届毕业生奔赴四川支援灾后重建,开展为期1年的志愿服务。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身为中共党员的王鹏毅然放弃回家任教的机会,主动报名参加。作为鲁东大学唯一选中的志愿者,王鹏从山东坐了30多个小时的绿皮火车,跨越1600多公里,奔赴四川投身灾后重建。
初到四川正是盛夏时节,王鹏被分配到受灾严重的北川县禹里乡(现禹里镇)担任团委副书记,参与千头万绪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学方言、睡帐篷、遭遇余震、雨水洗衣……他克服种种困难,积极为受灾群众提供疏导和服务,帮助群众解决饮水、医疗、防疫等具体问题,主动承担搬运发放物资等工作。
▲王鹏(左二)在搬运物资 图据公安部新闻传媒中心
2008年9月24日,北川连降暴雨,湔江河水暴涨。“当时道路被垮塌的岩石堵了。没有路,物资根本运不进来。”王鹏回忆起和乡里干部、受灾群众抢救物资的日子。同甘共苦之下,大家越发熟悉信任这个讲普通话、热心直爽的大学生志愿者。
“每次到群众家里办事,乡亲们总要留我摆摆龙门阵。”时至今日,王鹏依旧印象深刻,“就像自家亲人,让我有家的感觉,做起事来倍有劲儿”。2009年,王鹏被共青团中央、中央社会工作部等八部门联合授予“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银奖”奖章。
服务期满放弃市区工作
他投身警营扎根当地,成为“新北川人”
一年志愿服务时光转瞬即逝,王鹏割舍不掉与北川群众结下的深厚情谊,便暗下决心:“留在西部,扎根北川!”2010年,王鹏通过招警考试后,放弃在绵阳市区工作的机会,主动申请重返北川工作。从志愿服务到从警守护,王鹏变成了一名“新北川人”,自此扎根一线警营、投身基层警务。
▲王鹏在工作中
“回北川后,我被分到了永昌派出所。”王鹏回忆,当时恰好永昌镇开始建设,所有山东援建队伍齐聚北川,他又理所当然地成了“联络员”,帮助援建队伍解决沟通协调问题。2012年12月,王鹏到永安派出所任副所长。2017年4月,王鹏被任命为北川公安局都贯派出所所长。
2020年8月中旬,北川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山洪冲毁了百姓房屋。王鹏带领全所民辅警昼夜奋战,将危险地段200余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2022年调任通泉派出所所长后,王鹏更忙了。通泉镇是北川的经济大镇,全镇企业数量占全县80%,开矿用的民爆物品占全县2/3,加之路况复杂,过境货车较多。每次去企业走访,王鹏都会反复叮嘱:“防范重在平时,不留盲区、不留死角。”
“执着追求成就坚毅信念,无私大爱抒写忠诚警魂。”从警首日,王鹏就将这句话写进工作日志。作为一名“西行者”,他在忙碌的基层公安工作之余,依然抽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扎根北川17年,王鹏已说得一口流利的四川话,已经在北川安家,还有了两个孩子,早已融入当地群众之中。
“北川就是我第二故乡,这里的一草一木已植入我的心底。不是我帮助了北川,而是北川成就了我。”对于获得的荣誉称号,王鹏表示会继续努力,把基层公安工作做好做扎实。
侯曦 红星新闻记者 汤小均
编辑 张寻 责编 魏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