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团河地区检察院(以下简称“团河院”)派驻检察室在处理一件罪犯来信时,敏锐发现原案存在“小弟扛事”线索,最终成功追诉三名“漏犯”。
7月10日,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六届新时代检察宣传周活动安排,红星新闻记者参加了最高检组织的集中采访活动,走进北京市监狱,实地采访了解刑罚执行监督检察工作。
采访中,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这起案例。在这起案件中,检察官面对漏犯身份信息难以确认、手机电子证据大量灭失、追捕追诉证据链不完整等困境,充分发挥领导带头办案示范作用,调取大量证据材料,抽丝剥茧,从上千条交易记录中最终锁定关联人员涉嫌犯罪的关键证据,依法移送线索。相关检察院据此开展工作,监督公安机关追捕三名犯罪嫌疑人依法移送审查起诉。
▲资料图 图源:图虫创意
一封控告信
泄露“顶包”秘密
据办案检察官介绍,2024年6月,团河院收到罪犯何某某(因犯组织卖淫罪被判刑五年六个月)的一封控告举报信,称自己是“顶包”进来的,外面的“大哥”李某某才是其所犯罪行的背后组织者。
这封“不太寻常”的举报信引起了驻监检察室的高度关注。经初步了解,何某某现年22岁,没有固定生活经济来源,初中肄业后即“混社会”,认识了一帮社会闲散人员。办案组考虑到组织卖淫过程中租房、购买卖淫用品等均需一定的资金与社会资源,而何某某显然不具备上述条件,由此判断罪犯反映线索属实的可能性很大。
随后,办案检察官调阅了大量的原案证据材料及涉案手机的鉴定意见,一页页查找可疑点和有用信息。由于该团伙反侦查意识较强,平时资金往来除统一通过何某某资金账户外,其余均是用现金取现;通信联络其他均是虚拟号,且案发后何某某受指使已将相关App卸载,电子数据难以恢复,何某某反映的三名漏犯身份信息难以确定,现有证据除其口供外,没有其他证据支持,更难以追捕追诉。
上千条交易记录
锁定组织卖淫案的三名漏犯
办案检察官为破解上述难题,一是通过查询工商登记信息、请求相关单位协查等方式,先锁定涉案三名漏犯身份信息;二是重新查阅案卷材料与口供,再一次进行细致比对,寻找有用信息。最终发现,虽然都是用现金取现,但是何某某曾提到过第一次租房的租金系通过转账。经调取涉案嫌疑人交易记录,从近三年上千条交易记录中逐步明晰了关联人员涉嫌组织卖淫的上下游资金链条,发现了租房资金周转、购买卖淫用品的交易记录,并且还发现了在本案之前存在的其他涉嫌组织卖淫违法犯罪线索。至此,客观证据予以固定,三名漏犯的犯罪事实浮出水面。
为取得圆满的办案效果,团河院与原办案单位沟通协调,在前期线索调查核实工作取得进展的基础上,对已较为成熟的立案监督线索依法移转,并做好接力,对相关检察院前往监狱继续补充侦查予以协助配合。2024年12月,相关检察院对公安机关进行立案监督,公安机关立案后成功对三名漏犯予以抓捕。
2025年1月,三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逮捕,目前案件正在审查起诉中。
红星新闻记者 祁彪 北京报道
编辑 郭宇 责编 冯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