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半年观① | 比夏天更热的是奋斗的热血

红星新闻 2025-07-01 09:42



盛夏已至,2025年的时间进度条也已走过了一半。


蓉城很热。热情的季节,热血的拼搏,热力无限的发展。


这一边,成都“强县活区”行动启动,立足特色谋突破,高质量发展正当时;另一端,“立园满园”如火如荼,产业乘势而上,项目热火朝天。


这一边,9家蓉企上榜全球独角兽,新质生产力加速壮大;另一端,成都世运会盛会将启,宾朋将至,筹备“火力全开”。


热度在攀升,成绩单上的数字,也在向上跳跃:


成都市统计局发布2025年1—5月成都经济运行情况,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


半年经济“收官战”打响,成都拾级而上,走出一条稳步向好的经济运行曲线。


热血奋斗的日子里,有振奋的消息传来——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日前印发《关于支持成都做优做强极核功能 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支持成都加快建设“三中心一基地”(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和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持续做大经济总量、做强核心竞争力、做优功能品质。


更强的支持,更深的期许,更大的责任。


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成都地位重要、责任重大,必须在新时代新征程展现新担当新作为。成都可堪重任?唯有热血奋斗,“干”字当头!



图片

“势”——


责任更重大,使命更荣光



从冬到夏,走过了2025的一半,成都又创造了许多新的“不可思议”。


刷新纪录。“成都造”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上映时长153天,票房位列全球影史第五,超159亿元。


携手巨头。华为再度重磅加码成都,布局华为生态链,并于初夏时节在成都发布了两款鸿蒙电脑,称成都是“梦开始的地方”。


深化协同。蓉深动卧年初开行,夕发朝至。7月初,成都至上海、北京也将分别开行夕发朝至动卧列车,成都至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圈均实现动卧列车通达,列车疾驰,串联起出行的温度与发展的热度。


广纳宾朋。2025成都国际友城合作与发展大会、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2025“投资成都”全球招商大会……在密集的国际交流中,外宾外商们共同发出“投资成都”倡议——“投资成都就是赢在当下、成就未来!”


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成都奋力向上攀登,为的是做优做强极核,不负使命担当。


什么是成都真正的时代使命?


跳出成都,站位全局,方能认清位势。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作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判断。国家战略布局中,西部更显重要。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并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成都作为极核城市,并赋予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战略定位;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又寄予成都展示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厚望。


去年9月末,国务院批复《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成都“三中心一基地”的核心功能,为成都提升城市能级,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棋局里,成都无疑是重要一子。在四川这一挑大梁的经济大省中,成都则是挑大梁的经济大市。在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里,成都须有更强担当。


将视角放在了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城市的时代使命清晰而具象——


站位展示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重要期许看成都,要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站位“公园城市”的战略擘画看成都,要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站位国家国土空间开发总体布局看成都,要加快实现“三中心一基地”的核心功能;


站位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省委发展战略看成都,要加快打造带动全省乃至全国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这份深切的期许,将成为成都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与决心。无愧使命,方能不负荣光。


“实”——


机遇在前,实干为要



“时”,亦为“时机”。“实”则为“实干”。


因势而动,也必将乘势而上。


《意见》的出炉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支持成都加快高质量发展的举措:


加快建设西部经济中心,着力增强经济增长动能,不断提升区域发展辐射带动能力;


加快建设西部科技创新中心,着力提升新质资源集聚转化能力,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技术应用功能,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快建设西部对外交往中心,着力提升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带动西部对外开放能力,强化门户枢纽功能,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着力提升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协作;


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幸福城市,着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大方面的目标愿景汇起来,就是一张高质量发展的大蓝图,那意味着更高的能级,更高的水平,更强的动能,更优的品质。机遇在前,成都再次担当起新的使命。


图片


与机遇、担当相匹配的,是这座城市已经拥有足够坚实的发展基石。


且看今年上半年,成都用实力与拼搏,稳扎稳打,走出了一条向上的经济运行曲线。


看经济——数据显示,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7.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50亿元、同比增长6.5%,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3515.3亿元、同比增长10.4%。


看科创——硬核科技与创新实践屡获突破。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在蓉再创纪录,中国聚变快速挺进燃烧实验阶段;成都国星宇航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发射入轨,一箭十二星;成都各大生物医药企业在疫苗研发、创新药、检验检测等领域,以一连串突破性成果跑出“加速度”;9家蓉企上榜全球独角兽,正领跑各赛道各行业……


看开放——今年一季度,成都航空口岸入出境外国人达35.4万人次,同比激增70.18%。其中,成都市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及退税额同比增长270%,规模已达2024年全年的41.4%。


微信图片_20250409205552.jpg

▲境外游客在成都办理离境退税“即买即退”业务


截至目前,从成都始发的国际及地区定期直飞航线恢复拓展至80条,今年前5月成都国际班列开行超2400列。今年前5月,成都实现外贸进出口超过3500亿元,同比增长10.4%。


图片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


看产业——规上工业生产方面,今年前5月,37个大类行业中有24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26.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8.2%;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新能源汽车增长435.8%,智能手表增长110.2%,锂离子电池增长55.5%。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为96.8%。


看治理——今年5月,这座宜业宜居之城连续6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蓝天白云好天气,雪山频频刷屏;开门治堵有成效,5个月时间已完成113项堵点治理任务。


拼字当头,实干为要。再宏伟的蓝图,再美好的愿景,终要靠汗水绘就。


从眼下来看,时间已进入三季度,2025的下半场,更要在“干”字上创出实绩,在“进”字上求实效。


从长远来看,在保持经济规模增长的同时,成都更核心是在增长进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底层逻辑转变,从而实现从规模扩张向效益提升的质变。《意见》的出炉,给了成都高质量发展最精准、最有力的支持。成都,更要行稳致远,实干为先。


热血奋斗的征程中,政策的红利终将转化为推动成都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让政策的“及时雨”精准浇灌到发展的每一寸土地。成都亦将以成效为能量,更好地服务全国全省发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