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10天):7月20日~7月29日
中伏(10天):7月30日~8月8日
末伏(10天):8月9日~8月18日
三伏天被称为“最难熬的日子”
但也是养生的好时节
今年的三伏天共计30天
高温日数偏少,但雨水较常年有所增加
湿热交织将成最大挑战
今天是初伏第一天
过度消暑、过度温阳、过度锻炼
用蔬果代替正餐、大量喝绿豆汤
这5个你以为的养生妙招
可能在帮你“养病”!
三伏天应该如何正确养生?
快跟着小圈一起来看看吧~
01
这5个你以为的养生妙招
可能在帮你“养病”!
误区一:过度消暑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为了消暑,喜欢吃冷饮、吹空调、洗冷水澡,对于这些贪凉的人群来说,比起消暑,更需要注意防寒。
这是因为,冷热交替除了令人容易感冒、受寒,还会增加心脏负担,严重时还会诱发心脑血管发生意外,甚至造成死亡。
● 空调温度:
26℃是夏季比较适宜的温度。
使用空调不开窗换气,空气质量会变差,反而致病。
建议:每天开窗通风两次以上,每次15~30分钟。
● 洗澡温度:
控制在35℃~38℃比较适宜,对心脏、血管、皮肤刺激较小。
● 喝水温度:
煮沸后自然冷却至20℃~25℃的白开水是比较好的饮用水。
尽量不吃冷饮,越热越要喝温水;如果一定要吃冷饮,最好选在饭后1小时。
误区二:过度温阳
夏季通过吃姜、喝伏羊汤来养生,是很多人的习惯,但如果你是湿热体质的人或体内阴虚有热者,再吃温热的食物,可能就会出现上火症状。就算是阳虚体质者,夏季进补也需适可而止,不要大补。
误区三:过度锻炼
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很多人喜欢在三伏天更加努力锻炼,觉得出汗多,可以祛湿、减肥,但殊不知出汗过多会耗伤人体阳气和津液,对身体造成伤害。
夏季运动要避开高温时段,最好选择气温较低的时候,在阴凉的地方进行运动。
运动方式以走路、八段锦、打太极拳、瑜伽等轻量运动为主,只要适当出汗就可以了。
误区四:用蔬果代替正餐
三伏天身体出汗多、消耗大,易疲劳、没胃口,很多人选择直接用蔬果代替正餐,但这种方法会影响脾胃运化功能,时间久了可能产生疾病。
即使天再热,也要适当吃些瘦肉、鱼、豆、奶、鸡蛋等。
误区五:每天大量喝绿豆汤
有的人夏天时,习惯把绿豆汤当水,每天都喝,觉得可以利水消肿、清热解毒、消暑。但是,绿豆性寒,长期大量饮用绿豆汤容易伤脾胃,建议一周喝1~2次,每次喝1碗即可,不要空腹饮用。
禁忌人群:
1.脾胃功能相对较弱的人尽量少喝绿豆汤。
2.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需要每天按时服药(尤其是中药)的老年人,尽量少喝绿豆汤。
02
三伏天做好这4件事
让你健康舒适过夏天
适量食用这两种食物:
1.苦味食物
三伏天适量食用苦味食物,有助于清心火、解暑热、排湿毒。
苦瓜、苦菊、莴笋、生菜等苦味菜,可清炒又可凉拌,烹调时加些辣椒、蒜,可以防止寒凉过度。
2.红色食物
“汗为心之液”,夏天汗液大量排泄,不仅伤心气,还会导致心阴亏虚,容易受到暑热邪气的侵犯,所以伏天养心显得尤其重要,尤其对于本身有心脏病的患者。
适当进食红色食物可养心、温阳、助眠。
红枣
红豆
樱桃
西红柿
西红柿富含番茄红素、钾、维生素P等营养成分,对心脏、心血管健康都有好处,可以帮助预防心脏病、动脉硬化发生。
想要更多获取西红柿中的番茄红素,推荐熟吃,建议烹饪时间控制在2分钟。
睡好子午觉:
夏天昼长夜短,所以在生活起居方面应做到早睡早起,养成睡子午觉的习惯。
子时:晚上11点到凌晨1点;
午时:中午11点到下午1点。
建议:晚上11点前入睡,睡一整晚觉,保证充足睡眠。午睡15~20分钟,不超过30分钟即可。
若条件有限,闭目养神片刻也能起到放松作用,不必强求入睡。
夏季失眠易醒,睡眠质量不好可以练习健身气功·六字诀中的呵字诀。
● 好处:
呵字诀与心相应。
口吐“呵”字具有泄出心之浊气、调理心脏功能的作用。人们常讲笑呵呵,笑出于心。
● 呼吸方式:
逆腹式呼吸:发音时小腹微微向外鼓起,吸气时小腹慢慢收回。
● 动作要领:
左脚开步,与肩同宽。
两手从体侧缓缓上抬至腰侧,这个过程中两肘微微向后上抽,接着顺势两掌斜下插出,目视掌心,合掌起身, 同时两肘、两掌向上抬起,到达下颚之后转掌抬肘,此时手指朝下。
发“呵”字时,手掌沿体中线向下沉,一直到肚脐时屈膝下蹲,两手外拨。
转掌心向里,两掌下落,起身,两手虎口交叉置于肚脐处静养片刻。
手落,收左脚呈并步。
清热除湿:
三伏天闷热潮湿,人体很容易被湿邪侵袭。
此时祛湿养生的关键,在于健运脾胃和避免外湿:
饮食上,可多吃冬瓜、薏米、赤小豆、芡实等健脾利湿的食物,帮助排出体内湿气;
居住环境要保持干燥,勤开窗通风,雨后及时擦干地面水渍,避免衣物被褥受潮。
● 不同体质人群,想祛湿这样喝:
湿热人群:生薏米煮粥
一般多见面垢油光、口苦、舌苔黄腻等症状。在辨证准确的情况下,可以试试用生薏米煮粥祛湿,粥里也可以加点赤小豆。
寒湿人群:炒薏米煮粥
一般多见手脚冰凉、脸色苍白、唇色淡、容易感到疲劳等症状。在辨证准确的情况下,可以试试用炒薏米煮粥,粥里不建议加赤小豆。
痰湿人群:茯苓薏米代茶饮
一般多见头昏沉、周身困重、乏力、舌偏胖大等症状。在辨证准确的情况下,可以试试茯苓薏米代茶饮。
做法:取5克茯苓、5克薏米,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20分钟即可。
贴三伏贴:冬病夏治的好时机
三伏天气温高、阳气盛,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
选用具有辛温祛寒作用的药物贴于特定穴位,通过经络传导,温补阳气、驱寒祛邪,可达到“冬病夏治”的效果,对咳嗽、哮喘、鼻炎等易在冬春季发作、加重的疾病,可达到防治慢性疾病、减轻病状、强身健体的作用。
注意:
冬病夏治并非适合所有人,不一样的贴敷药物适应人群、敷贴次数、时间也略有不同。如果不了解自己的体质和病情,盲目进行治疗,可能会适得其反。
就北京地区而言,2025年“冬病夏治三伏贴”适用于以下病症:
1.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过敏性鼻炎。
3.小儿、老人(60岁以上)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喘(呼吸道感染)者。
同时,需符合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者,在秋、冬季节容易反复发作或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呼吸系统)疾病。
因此,在决定进行冬病夏治之前,务必先就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明确自己是否适合冬病夏治。
小贴士:
冬病夏治方法很多,除了三伏贴,还有三伏天针刺、三伏天拔火罐、三伏灸等。
三伏天养生指南
1.养生误区:
过度温阳、过度消暑、过度锻炼、每天大量喝绿豆汤、用蔬果代替正餐。
2.养生建议:
适量食用这两种食物:苦味食物、红色食物。
睡好子午觉:睡眠质量不好可以练习健身气功·六字诀中的呵字诀。
不同体质人群,想祛湿这样喝:湿热人群——生薏米煮粥;寒湿人群——炒薏米煮粥;痰湿人群——茯苓薏米代茶饮。
冬病夏治的好时机:可以贴三伏贴,还有三伏天针刺、三伏天拔火罐、三伏灸等。
来源:CCTV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