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越来越理性,青年导演们去哪找自己的“月亮与六便士”

红星新闻 2025-07-16 18:04
进入
文化观察
阅读更多内容

近日,不少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电影行业融资困难,影片投拍数量欠缺的情况已经显现。“去年这个时候,我们手上有三个青年导演的项目在同时推进,现在只有一个有实质性进展,但资金还没完全到位。”一位不愿具名的制片人苦笑道。

这种困境并非个例,连日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不少青年导演的项目由于种种原因被暂时搁置。相关数据显示:影片储备供给方面,上半年影片备案数同比下滑明显。面对越来越理性的资本市场,青年导演该如何应对?行业应该怎样帮他们突出重围?

QQ图片20250707210053.jpg

今年开机的部分影片海报

见了三十多家投资方,都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青年导演苏可(化名)执导的短片曾多次获奖。2024年,他开始筹备首部院线长片,这是一部带有黑色幽默的奇幻商业片,投资预算上千万,原计划2026年上映,目前上映计划推迟、开机时间悬而未决。

“主要还是资金的环节。”谈及项目停滞的原因,苏可直言不讳。过去一年多,苏可见了三十多家投资方,谈来谈去,都没有实质性的进展。资方的态度让他深刻感受到行业对新人导演的“信任壁垒”。“他们更倾向成熟导演,尤其是商业片领域。我们的选题本身需要更多工业支撑,资方会觉得‘资历’比‘创意’更可靠。”

在投资的过程中,苏可甚至遇到过“江湖骗子”,“他们不关心电影的内容,一上来就说帮忙申请基金扶持,明显不靠谱。”一年多下来,苏可发现自己的精力大量消耗在“制片人关系处理学”上——应酬、拉资金、协调资方意见:“青年导演的困境在于,你既要懂创作,更要懂人情世故。”

e9845242b83fe0d9355b510aef5571df.jpg

图据AI

青年导演想在竞争惨烈的市场取得投资方的信任很难,资本转向高变现领域则是另一重打击。苏可观察到,非传统影业公司更倾向将资金投入短剧或短视频赛道。“拍电影不确定因素有很多,短剧却有清晰的计算模型,投资少,见效快。”他以广告行业为例:品牌方将90%的预算从TVC广告转向主播带货,因为“变现更快”。“如果我是资方,可能也会做同样选择——理性没有错,但这让电影更难了。”

面对僵局,苏可选择了另谋出路。今年6月,他完成了一部24集、单集15分钟的科幻题材横屏“中剧”拍摄,预计年底登陆网络平台。“先拍出来,才有样本和别人谈。”他将这类项目视为生存与积累的必经之路,“青年导演的第一步,往往是先证明自己能完成工业化流程。”

QQ图片20250707195231.jpg

苏可的遭遇并非个例。一位青年导演曾入围电影节的创投项目,还签约了国内知名导演的电影公司,却被安排拍摄广告片或担任副导演,长片孵化计划最终搁浅。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很多青年导演的作品都因为种种原因被搁置,各大电影节的创投活动虽然帮青年导演增加了曝光,但最后呈现效果却不理想。拿去年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项目创投来说,8个项目入围青年导演项目单元,目前对外宣布开机的只有《无名女孩》和《鸭子丘》两部电影。去年,第十八届FIRST电影市场入围的15个创投会项目中,只有《燃烧吧!爸爸》对外宣布了开机的消息。

制片人瞿晓此前也参与过青年导演的项目,比如《盛先生的花儿》曾在上海国际电影节获多项大奖,导演朱员成还获得了最佳新人导演奖。但这两年他有点不敢接年轻导演的项目,在他看来,如果投拍资金找不到,去帮他们跑跑电影节的创投也没有意义。

缺资金,老牌电影公司也在观望

事实上,不少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电影行业缺乏资金,影片投拍数量欠缺的情况已经显现。

据艺恩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1日,目前中国内地电影市场正在拍摄或制作中的电影项目有35个,其中有郭帆导演的《流浪地球3》、张艺谋导演的《惊蛰无声》、郑大圣导演的《密档》、杨庆导演的《年夜“犯”》等,但新人导演的作品并不多。

QQ图片20250707195245.jpg

据拓普数据近日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电影市场研究报告》:影片储备供给方面,上半年影片备案数同比下滑明显,1月-5月下旬累计备案影片数量1041部,相比2024年同期的1325部减少284部。市场供给数量下降显著,尤其是国产新片数量回落明显。上半年上映国产新片141部,同比去年大幅减少53部。

图片

据该机构此前发布的《2025年中国电影市场困境与增长新机》对第一季度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内容端方面,国产片供给仍处于去库存阶段,新开机项目资金不足,1亿-3亿的中高成本开机项目锐减。从该报告今年第一季度上映国产故事片开机时间所占的比例可以看出,3年前开机项目占比达到五成。

对于目前电影市场大制作开机量越来越少,拓普电影CEO程飞分析:高投资风险与回报不确定性增多,长周期制作与市场脱节。其次现金流压力与行业去杠杆。观众偏好与内容风口转移,宣发难度加大,更难做起票房。近两年票房高产影片数量很少,导致行业本身投资减少,此外业外资金也很难获得。

图片

拿老牌影视公司博纳影业来说,今年还没有新片开机的消息。《四渡》《克什米尔公主号》目前已经拍摄完成,但上映档期还未确定,由于《蛟龙行动》在今年春节档失利,博纳影业将推出《蛟龙行动(特别版)》,在剧情方面有所调整。此外,博纳已经开始试水AI科幻短剧,《三星堆:未来启示录》第二季预计今年年内与观众见面。

QQ图片20250707210922.jpg

另一家老牌影视公司华谊兄弟也不敢轻易出手。去年年底,华谊兄弟曾表示,《特殊的礼物》《网中人》《平行任务》《一条龙》《一诺千金》等多个电影项目也正在加紧筹备开机。大半年过去了,这些电影目前都没有开机的消息。

“能待在这个行业里,已经是某种胜利了。”

当市场预期与公司战略错位时,青年导演的项目往往被率先搁置。

《四味毒叔》创始人、影视监制谭飞认为,市场资金短缺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同时,随着市场变化,青年导演的作品在商业院线的吸引力有所下降。以前不久上映的《小白船》为例,该片虽获监制梁静、宁浩等人的青睐,但目前票房只有50多万,难以回本。“搞电影需要情怀,但现实是风险太大。”谭飞认为,当前市场需先解决“生存问题”:“电影院要活着,资方要回报,文艺片和新人导演的空间自然被挤压。”

谭飞表示,资金向来“追涨不追跌”“追热不追冷”,只有当电影票房大幅增长,行业回暖时,才能重新吸引资本投入。在扶持计划方面,各地虽有相关政策,但多倾向于商业电影,对青年导演的文艺片新开机项目难以顾及。相对而言,FIRST青年电影展对青年导演虽有一些启动资金,且有公司参与投入,但这些资金只是杯水车薪,仅能支撑前期部分筹备工作,距离真正开机还有很大差距。

万达电影董事长兼总裁陈祉希则表示,新一代导演在创作、编剧、导演等环节的补给未能跟上,这与人才培养路径密切相关。因此,如何让国内外学电影的青年导演快速进入市场、链接市场、理解观众等,这是当下要解决的课题。

QQ图片20250707195256.jpg

瞿晓指出,年轻导演迈出第一步非常重要,一定要找到一个靠谱的制片人,可以帮忙控制成本。另外青年导演需要保持自己的风格,切忌盲目跟风。

这方面麦特影业颇值得关注。近年来,麦特影业在扶持新人导演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如《爱情神话》《好东西》的导演邵艺辉、《她的逃跑计划》导演王安齐、《燃烧吧!爸爸》导演刘潇阳等。同时由陈砺志等资深制片人把控品控,确保艺术表达与商业性的平衡,降低试错成本。去年,《好东西》票房超过7亿;胡歌、高圆圆主演的《走走停停》豆瓣评分达到8分,曾获北京国际电影节多项大奖。

近日,麦特影业对外宣布,电影《地球是圆的,你见过吗?》预计今年8月开机。这已经是麦特影业今年开机的第六部电影了,此前开机的有《在她身后》《森中有林》《她的逃跑计划》《燃烧吧!爸爸》《马腾你别走》,大部分为中小成本现实主义题材作品。

QQ图片20250707195300.jpg

尽管前路艰难,苏可仍未放弃电影梦想。他用“月亮与六便士”比喻行业现状:“如今六便士难找,月亮更难寻。能在这个行业坚持下来,已经是一种胜利。”他坦言,30岁的年龄压力与生存需求迫使自己更务实,但信念感来自微小的进步:“从拍短片到现在拍网剧,至少我在向前走。”

苏可的长片虽然不能按计划开机,但他会继续撰写新剧本,题材或许会转向更“可实现”的现实主义题材:“资方更愿意相信你能拍好一个成本可控、镜头语言传统的现实故事。奇幻或科幻类型需要更大信任,但现在的市场不敢冒险。”当被问及未来是否坚持拍电影时,他坚定地回答:“只会干这个。其他行业?我连简历都不知道怎么写。”

在资本市场愈发清醒的当下,“苏可”们仍在寻找平衡艺术与生存的支点。或许正如苏可所说:“能待在这个行业里,已经是某种胜利了。”

红星新闻记者 张世豪 实习生 谢宇宏 编辑 曾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