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最后一班地铁停运后:“夜行侠”们在4小时红线下不眠夜战!

红星新闻 2025-07-12 17:26

7月的成都,气温飙升到35℃以上,成都地铁开放的纳凉空间,受到不少市民青睐。当时间转入深夜,地铁停运后,车站的纳凉空间以及地铁站又在忙些什么?

日前,红星新闻记者选择在23点45分来到成都地铁1号线韦家碾站,深入了解停运后的地铁车站、隧道内是什么情况?

▲7月10日夜晚至11日凌晨,成都地铁韦家碾站,工作人员在停运窗口期内进行检修工作

地铁停运后的忙碌

全面体检与“修复”,4小时是红线

当最后一班地铁进站后,乘客们走出车站,工作人员在对车站巡视确认站内无滞留乘客后,锁闭最后一道出入口。

此时,时间已经来到凌晨0点14分,记者领取进站采访的证件后,步入了停运后的车站内部。

与白天的站内灯火通明不同,夜间的车站仅保留了部分照明,以节省能源。而在此时的车站内,工作人员却更忙碌了。

自助售票机旁,值班员伍玥正快速清点回收票款并补充车票,检修人员拆解机器进行检查保养。“每台机器日均处理数千张票卡,齿轮间隙必须严格控制在毫米精度内。”站区副站区长钟武静介绍,全站18台自助售票机需根据检修计划轮番维护。

▲工作人员在停运窗口期内进行检修工作

车站内,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闸机检修人员需反复测试开合动作二三十次;保洁员细致清洁高频使用的卫生间、楼梯;屏蔽门每日上百次运行,检修工正争分夺秒测试灵敏度;值班站长紧盯施工系统,确保轨行区精准作业……

“韦家碾站展示的只是地铁站检修作业的一个缩影。”钟武静介绍道,“每晚停运后,成都地铁全线网423座车站内,电扶梯、AFC检修工等专业上千名工作人员同步投入检修。他们必须在4个小时内,完成数万项检修任务,为次日安全运营筑牢根基。”

“地铁如同一个高负荷运转的精密‘生命体’,每日必须进行全面‘体检’与修复,才能确保次日安全可靠。”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中心总工、副研究员,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运营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冯旭杰介绍,“《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设备运行维护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检修施工预留时间不少于4小时,这是保障运营安全的刚性‘红线’。”

毫米级作业要求

672.88公里,超千人在隧道内施工

当时间转入凌晨1点32分,记者在车站内、站台上了解了车站的施工后,提出进入隧道内的需求。

工作人员随即开始申请,记者穿上反光背心,领取进入隧道的号牌后,工作人员再拍照确认后,最终走进了平时无法进入的隧道空间。

刚刚打开门,一股热浪扑面而来。“今天天气比较凉快,隧道内气温比较低,如果遇到高温天气,加上隧道内长时间行驶列车产生的热气,隧道内一进来就汗流浃背了。”据钟武静介绍,轨行区是夜间检修的主场,涉及多个高难度、高精度作业,必须全线停运断电。而在当天,刚好在隧道内碰到了信号、接触网、轨道等6个专业组的施工。

▲隧道内的检修工作

记者在现场看到,工务检修工正拿着专用尺子,测量轨距、校准轨道高低与方向。施工人员需要将钢轨螺丝拧开,用专用设备进行微调,再将螺丝紧固。这样的操作不仅费时费力,也极难看出不同,但却极为必要。

“些微差别有可能发展成更严重的误差,如果不及时检修,还可能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施工人员告诉记者,当天晚上他们至少要完成400米的轨道线路检查及维修。而像这样的工作,其实每天晚上都在地铁隧道内上演。

在另一端,推着梯子的接触网检修工们,已经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正拿着激光测量仪精确测量定位参数。“双接触线与轨平面高度正负误差需控制在毫米级,否则会影响受电弓取流。”施工人员胡谨宇告诉记者,他们要在4米高的梯车上检查擦拭绝缘子,每500米内以规定力矩紧固近1300颗螺栓。这样的接触网检修工,每晚有200余名。

▲隧道内的检修工作

从车站一头,步行至另一头,信号设备的检修工作也正在上演。据检修工曾鑫介绍,他们的检修主要分为周检、年检两种。周检主要是对设备进行测试,部分零部件更换、擦拭灰尘等,年检则需要更加精细地检测各个零件、单元的工作状态,以确保设备处于最完美的状态。

像这样的施工,在韦家碾站的隧道内,每隔100米就有一处施工,并且他们一晚4小时的施工,才能检修400米左右。地铁1号线长达81公里,施工人员必须加紧利用每晚4小时的时间,才能保证按照要求完成对全线的检修任务。而每晚,在672.88公里的地铁线路上,其实有超1000人在隧道内同步施工。

列车也需“全身体检”

上千个关键部件一一检查 车辆高标准清洁

隧道联通的另一端是地铁的“停车场”。送走末班乘客后,地铁列车驶向1号线红花堰车辆段。每晚约26列地铁列车陆续返回接受全面“体检”。

凌晨2时30分,检修库列车整齐排列。车辆检修工作人员在车顶、车厢、车底忙碌穿梭。他们用手电一一探查车底转向架、车顶受电弓等上千个关键部件。“仅车门防夹测试,就需要在车门上中下位置各检测三遍,保障乘客不被误夹 。”

检修后,25名保洁人员投入车辆深度清洁,“20分钟,我们必须高标准清洁完一整列车”。凌晨4点,车辆检修工启动“热车”,完成发车前的最后确认。

“夜间车辆检修是地铁运营的关键环节,目的是避免对日间乘客出行造成影响。许多检修、调试任务只能安排在夜间,以减少运营干扰。”冯旭杰补充道。

▲成都地铁1号线早高峰 资料图

不知不觉间,时间已来到凌晨3点,对于忙碌在车站、隧道、列车上的施工人员而言,施工进入最紧张的时刻,许多施工必须赶在4点前完成,以确保第二天列车正常上线,车站正常投运。

对于这些忙碌在地下的“夜行侠”,当东方泛起鱼肚白时,他们也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可以回家睡觉了。而此时,地铁也即将迎来这一天数百万的客流。

红星新闻记者 闫宇恒 摄影记者 刘海韵

编辑 于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