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成都市召开县市新城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提出“做大做强做优县市新城”的战略部署,切实增强县市新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更好服务全国全省发展大局。成都的县市新城资源富集,且各有特色,唯有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方能走出差异化发展路径。
作为成都都市圈绿色制造北部基地和成渝地区油气药菜战略保供核心区,彭州市以“迈进千亿城”为目标,全面推动产业能级跃升。7月2日,成都新材料化工园区传来好消息:大连理工大学成都研究院近日入选国家级名单——首批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名单,成为成都市唯二入选的中试平台;华能燃机热电项目进入冲刺阶段,将于2025年投运,投运后,发电量达23.32亿千瓦时,产值达12亿元……
大会召开后,园区立下了新的发展目标:以抓实四川石化挖潜、产业链培育、基础设施补短板、园区扩区为抓手,力争2027年园区营收突破850亿元,2029年园区营收突破1000亿元。
▲成都新材料化工园区
突破氢能“卡脖子”技术 成本降超三成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的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名单中,大连理工大学成都研究院成为成都市唯二入选机构之一。这一“国字号”认证的背后,是彭州在化工新材料领域核心技术攻关的突破性进展。
研究院最新研发的碱性电解水制氢复合膜已通过初步检测,其耐久性、离子传导效率等关键指标均达到进口产品标准,成本却降低超30%。“过去这类膜长期依赖比利时等欧洲国家进口,价格高昂且供应受限。”研究院综合办公室主任魏巍介绍,该技术预估可提升制氢膜寿命至5万小时以上,直接推动绿氢制备运营降本增效,“碱性电解水制氢复合膜预计明年实现产业化,产业化后将助力制氢全套设施耗材实现完全独立自主的国有化生产。”
另一项突破性技术——溶聚丁苯橡胶结构助剂,则瞄准了高端汽车轮胎、鞋材等领域的“痛点”。该助剂可将橡胶中乙烯基结构(1,2-结构)含量在30%~60%范围内灵活调节,赋予橡胶更低的滚动阻力、更高的抗湿滑性,以及更低的综合燃油消耗,符合国家轮胎标签的A级能耗标准,达到欧盟绿色轮胎标签。
魏巍透露,国内溶聚丁苯橡胶年助剂需求量超千吨,但该助剂长期被欧美企业垄断,“我们的技术已通过中试阶段,目前和中石油以及中石化达成了合作。”
作为连接实验室创新与产业化落地的核心枢纽,这一国家级中试平台的壮大,不仅为园区企业提供强大技术支撑,更成为彭州吸引高端创新资源、提升产业能级的“金字招牌”。
园区21个项目筑底 2029年目标破千亿
走进成都新材料化工园区,华能燃机热电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建设。这个总投资23.56亿元的项目,是彭州绿色能源转型的关键落子——2025年内投运后,预计年发电量23.32亿千瓦时,可满足20万户家庭用电需求,年减排二氧化碳达50万吨。
华能项目只是园区澎湃动能的一个缩影。园区内总投资73亿元的21个项目同步推进,涵盖高性能合成材料、专用精细化学品、新型材料等多个领域。
▲成都新材料化工园区
“强化‘镇园之宝’主引擎,园区已有昱泰新材料二期等产业化项目13个,水资源循环利用中心等基础设施项目8个。”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管委会规划建设部副部长梁恩才介绍,目前,园区主要围绕龙头企业进行招商。
为承载未来千亿级产业集群,园区正推进扩区与城镇开发边界调整,计划新增工业用地,旨在突破现有物理空间限制,为后续重大项目引进和产业链延伸提供坚实保障。
从技术攻坚到园区扩容,彭州正以差异化路径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围绕“2027年850亿、2029年1000亿”的营收目标,园区精准招商,强化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确保项目“招得来、落得下、建得快、发展好”。
王梓棋 红星新闻记者 董馨
编辑 于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