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至7月28日,由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成都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都市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联合主办的“清华学子地域行”活动来到成都。
这群由16名清华硕士生、博士生组成的考察团,涵盖清华大学核能、新材料、物理化学等领域。期间,清华学子先后走进天府新区规划厅、新都区规划馆、大邑县稻乡渔歌现代农业产业园、成都飞机工业集团等多个成都产业高地,解码这座新一线城市的“人才引力场”。
在位于天府新区的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负责人指着展板上密密麻麻的专利证书介绍:“我们不仅解决新能源消纳难题,更打造全球领先的能源互联网生态。”
作为省校合作的首个科研机构,该院已申请专利600余件,孵化出易冲科技等18家高科技企业,更汇聚了4名院士及33名省级以上高端人才。“2023年,我们的博士岗位需求同比激增114%。”人力资源负责人的一句话让在场的博士生们眼神一亮,这里不仅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薪酬,更打通了职称评定、赴MIT、剑桥交流的快速通道。
在新都区规划馆,电子沙盘呈现着成都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三大主导产业的发展情况,更让学子们心动的是成都递出的“橄榄枝”——涵盖落户、购房补贴、科研资助的“人才大礼包”。
“成都对高层次人才的重视超乎预期。”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生李沛霞在政策解读会后感慨道。这位四川学子直言,政策与产业需求的高度契合,为个人价值实现提供了广阔舞台。
“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引进人才,更要成就人才。”成都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在座谈会上强调。成都正构建“政策+平台+生态”的全链条体系:政策层面,从购房补贴到人才驿站,覆盖从“第一步”到“长久居”的全周期需求;产业布局,电子信息万亿级集群、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赛道,为不同专业背景的学子提供适配岗位;生态赋能,公园城市的生态本底、新老交融的文化氛围,让人才“落地即生根”。
红星新闻记者 颜雪 受访者供图
编辑 于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