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戏称为“科目五考场”,广州网红隧道全新升级亮相,30年驾龄老司机:再也不用担心剐蹭了

广州日报新花城 2025-07-01 14:41

“现在每天开车经过这条隧道,再也不用担心剐蹭擦碰了,通行高峰期也不堵车了,真是既便捷又高效!”有着30年驾龄的广州老司机黎明辉笑言,曾经被戏称为“极限挑战”的广州网红“科目五考场”,如今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平安通道”。

黎明辉提及的这条隧道,是位于白云区景泰街柯子岭村铁路下方的“平安隧道”,始建于1998年。设计之初,是为了解决周边村民安全横穿铁路的日常通行需求。由于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和通行便利性,平安隧道逐渐成为机动车的通行要道,车流量、人流量不断增加。平安隧道是连接云城东路与白云大道南的交通要道,黎明辉每天开车经过隧道上下班,能节省十几分钟。然而,此前,隧道内车道最窄处不足2.2米,驾驶通行难度大;且隧道“头宽身窄”的特殊形态,不熟悉情况的车主时常被卡在半月弯位。

升级改造后的平安隧道。

“我每次开车经过隧道,一边后视镜几乎贴着人行道护栏,另一边后视镜距离水泥墙面也就一两厘米,有时候顾得左顾不得右,全程提心吊胆,大气都不敢喘,稍不留神就刮到车。”黎明辉说,尽管他已经十分小心,这些年来也剐蹭过六七次。更让人头疼的是,每到通勤高峰期,平安隧道都会堵车,“基本堵出去近一公里远,甚至能把整个白云大道都堵到上桥位。”

(以前隧道狭窄,通过容易剐蹭。资料图)

由于常年发生车辆剐蹭事件,平安隧道内壁刮痕累累,被网友们戏称为广州市“科目五考场”,吸引了一些网红博主专程前来“挑战极限”。加上缺乏宽敞的人行通道,导致行人与机动车混行,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平安隧道难平安”,引发各界广泛关注。“我们在走访时经常听到群众反映这个情况,大家升级改造的意愿十分强烈。”长安社区党总支书记曹金成介绍说。

资料图:隧道内被剐蹭的痕迹很多。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景泰街长安社区将平安隧道改造工程,作为提升区域品质的重要民生微实事来抓。长安社区联动景泰街、柯子岭经济联合社等多方力量,就隧道升级改造的协调设计、施工等环节,邀请辖内“两代表一委员”、居民群众代表进行多次专题研究。同时,由景泰街牵头与铁路权属单位、管养单位及相关部门协调,破除沟通壁垒,在2024年底启动了平安隧道升级改造工程。

“群众都非常支持这个项目,我们联社发挥‘大党委’的机制优势,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保障项目顺利实施。”柯子岭经济联合社党支部书记杜璟文介绍,这个项目要解决隧道内车道过窄、人车混行等情况,主要将原来0.8米宽的人行步道拆除,将原本仅2.2米宽的机动车道增加至3米宽;同时,在隧道上方两边增设人行连廊,同步建设4个闸口,与两侧市政道路连接,实现“车往下面走、人从上面过”,达到安全出行的目的。

平安隧道升级改造工程采用“半封闭动态施工”模式,在为期100天的施工期间,实现“施工不封路、通行不中断”,最大限度减少对居民出行影响。

如今,平安隧道升级改造工程及隧道上方空间的亮化、美化等精细化微改造工程已经完工。记者在现场看到,隧道内原有的人行道及栏杆已被拆除,机动车道拓宽后,车辆经过隧道时不再小心翼翼。在涵洞入口处两边,各有一条人行道通向涵洞上方,实现人车分流,方便居民往来。

“现在我开车不到20秒就能顺畅通过,不用考虑避让行人,也不再堵车了,隧道内也从‘昏暗逼仄’变得‘敞亮美观’,上下班心情好了不少。”见证了整个平安隧道升级改造工程,黎明辉开心地向记者分享道,“司机的通行体验、道路的通行效率都得到很大提升,大家特别满意。”

作为串联白云山5A风景区与地铁11、12号线的黄金走廊,平安隧道每日承载着数万人流和车次穿梭往来。平安隧道升级改造工程实现路宽与事故“一增一减”,不但进一步打通了自然生态与现代都市的民生动脉,更助力实现了周边居民“登山赏景,通达全城”的美好出行愿景。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