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电影是一个商品,要为消费者提供服务,且对消费者要有基本的尊重,这应该成为电影行业的一个共识
虽已入伏,可暑期档影市却似乎没能热起来。据网络平台数据,截至7月20日18时01分,2025年暑期档(6月-8月)总票房(含预售)突破40亿。相比2024年暑期档(6月-8月)全国电影票房116.43亿元,仅剩月余时间,要赶超恐怕有些难度。
特别是《长安的荔枝》《你行!你上!》《聊斋:兰若寺》等种子选手表现不如预期,票房预测也一再下调。口碑不错的《长安的荔枝》上映6天,总票房破3亿元,但有机构预测其最终票房难超10亿元。点映不缺好评,为何上映表现却不如预期?
高预期影片为何“失灵”
《长安的荔枝》在暑期国产片序列中,豆瓣7.7分,评价仅次于同档期8.6分的《罗小黑战记2》。大鹏自导自演,有此前10亿+爆款《年会不能停!》(以下简称《年会》)三人组加盟,同样讲小人物的悲欢辛酸、挣扎与抗争,熟悉的大唐版《年会》配方,市场反应却不同。
主人公上林署李善德,几乎就是《年会》中“裁员广进”胡建林的翻版。少年郎初入长安,意气风发,长安居大不易,尝尽世间百态。虽业务拔尖,勤恳敬业,却不谙“和光同尘、好处均沾、花花轿子众人抬”官场铁律,处处遭排挤。人到中年,浮沉宦海却一事无成。对此,我们再熟悉不过——早高峰、喊口号、背锅、加班、被抢功,还得面临房贷重压。职场小人物的挣扎史,穿越千年,依然鲜活。
特别是片尾妻女苦候,善德归来,单骑入城,随风飞逸的木棉花特效更是将“一骑红尘”具象化,也将情绪推到高点。虽为了最后部分官僚主义、宫廷权斗的呈现,前期荔枝转运之难被快进简化,有点节奏失衡;城外截杀,稍显突兀,最后一分钟拯救大局也算俗套,但瑕不掩瑜,演员表演可圈可点,情节立意上也表现出更多层次与情怀。同样的小人物公式,《年会》能成,这次为何不灵?
片中劳民伤财辛苦运抵的荔枝,混在一桌奇珍异果中,贵妃拿起一颗又放下,妃子未笑更未吃,恰如该片市场境遇的一个隐喻。
不止《荔枝》,善于迎合社会情绪的最佳产品经理陈思诚,这次端出的《恶意》也未能爆红。姜文新作《你行!你上!》同样口碑两极化。拥趸照样喜欢其片子从头到尾打鸡血式的不顾一切和摧枯拉朽,全片人物“甲亢”般兴奋,镜头里时代情绪和癫狂状态,介乎寓言和现实之间。姜文不是拍郎朗传,他饰演的爹才是戏眼,意在言外,是他戏里常态,爹味还是趣味,见仁见智。商业性和作者性如何平衡,众口难调,却必须精妙把握。
陈佩斯《戏台》有话剧托底,点映叫好声不断,是否叫座也有待检验。如果大导演屡屡失灵,品质不再是10亿+票房的保证,如何让观众走进影院,就成为电影市场破局的核心了。
观众难进影院如何破局?
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总出票数10.10亿,较2019年的17.28亿下滑40%。表面上看,是当前经济形势压力下,年轻人不爱看电影了,核心原因则是影视内容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上,优秀内容供给太少。毕竟,并不是什么影片都能达到《哪吒》一样的破圈效应。
于消费者层面,游戏、短剧、短视频已将人们的兴奋阈值不断提高,过分追求爽点和燃点,就像看脱口秀一样,恨不能10秒一爆梗,一分钟一反转;特别是在看视频都倍速的素食时代,囫囵吞枣的大壮小美式两分钟电影解说,对创作纹理的粗暴肢解,也间接影响了人们对电影的审美,消减了电影的丰富性和多义性。
这些对两个钟头左右起承转合的电影叙事节奏和技巧都有颠覆性影响。如果部分创作者为迎合所谓下沉口味,以为强反转强情绪,就能赢得市场,对于讲故事本身都敷衍了事,结果只能是既未拉新客,又丢了立身之本。
有学者提到,中国影院的上座率从2015年的18%逐年下降到2024年的8%,而15%是影院的生死线。这对电影市场是警钟,更是一个必须跨过的考验。观众或许不是关键,电影行业革新才是出路。面对全球银幕第一的市场规模,行业却深陷票房依赖、分账失衡、资本退潮等多重困局。
电影必须坚持长期主义,疏通工业生产层面各种堵塞,让创作者回归内容本身。说到底,电影是一个商品,要为消费者提供服务,且对消费者要有基本的尊重,这应该成为电影行业的一个共识。
唯有尊重消费者,敬畏作品,为艺术不为圈钱,才能在工业水平、技术资源、创意能力等方面力争提升,最终推出更多像《哪吒》一样的作品。届时何愁“自来水”不来,何愁行业源头活水枯竭?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李晓亮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