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发布的《2025年人类发展报告》指出,全球人类发展进程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放缓,而人工智能(AI)有望为发展注入新动能。
报告显示,2020-2021年全球极端危机期过后,人类发展进程陷入意料之外的乏力局面。不考虑2020-2021年疫情期间的数据,今年报告预测的全球人类发展指数(HDI)增幅是自1990年以来的最低值。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白雅婷
7月10日,红星新闻记者专访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白雅婷,就报告中所反映的问题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和解读。
人类发展进程放缓是多重因素的结果
中国等国致力重振可持续发展动力
《2025年人类发展报告》以“抉择时刻: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类与可能性”为题,对一系列人类发展指数的各项指标展开分析,除国民收入水平外,这些指标还涵盖了健康、教育等领域。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所有地区的人类发展指数增长均陷入停滞。
报告还揭示,除全球发展减速的严峻态势之外,贫富国家间的差距正在持续扩大。面对传统发展路径遭受全球性压力的挤压,国际社会需要采取果断行动,以扭转人类发展长期停滞的危险局面,推动全球发展体系突破长期停滞困境,实现包容性增长。
“这是人类发展进程中首次出现这种缓慢的进展。”针对全球化的发展进程放缓,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白雅婷告诉红星新闻。“人类发展进程全球放缓是多重、相互重叠的危机和挑战的结果。”她分析认为,疫情、地方冲突、气候恶化的加快、环境退化都是影响人类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
白雅婷认为,这些综合压力也严重阻碍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展。“在可持续发展领域,距离第三阶段(2020-2030年)目标还有5年时间,但我们仅实现了17%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其中三分之一甚至出现停滞或倒退。”
白雅婷说,目前全球正在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资金缺口也在不断扩大。“实际上,全球现有的财富完全能够填补这一融资缺口,仅需动用全球资产的1%就能实现整体融资平衡,所以关键在于重新分配资金流向。”
白雅婷表示,她在此同时看到一些积极的信号:“公众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各国政府逐渐重视可持续发展。2024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开展的‘人民气候投票’全球调研显示,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都积极响应了这项倡议。调查显示,80%的受访者希望政府能采取更多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这说明公众意识和诉求确实存在。”
白雅婷在采访中肯定了中国在人类可持续发展领域做出的努力。“在负责任地部署的前提下,系统化地持续发挥中国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的专长,将有助于中国以所需的速度和规模推动低碳、包容性发展的进程。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正致力于重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创意配图 据图虫创意
中国在AI研究领域全球领先
全球AI技术存在“算法偏见”
这份报告还聚焦了另一个热点——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上。
调查显示,约五分之一的调查受访者表示已在使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普及进程已全面启动。然而,报告指出,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让人工智能深度赋能人类,而非简单替代人类的工作。
“当前的核心问题已不再是人工智能能做什么,而是如何运用它来确保真正造福人类并推动发展。”白雅婷认为,关键在于如何部署AI技术,使其既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又能切实惠及民众。“如果能正确使用,人工智能确实有潜力彻底改变医疗保健、教育、环境保护和农业等领域,甚至能为全球提供充足粮食,但我们需要保持高度智慧与战略眼光。正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所关注的,中国作为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枢纽,也应分享其在该领域的经验。”
《2025年人类发展报告》肯定了中国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所处的全球领先地位,尤其在机器人技术和计算机视觉方向表现卓越。与美国侧重自然语言处理和人工智能安全不同,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更加注重工业应用(如机器人技术),形成差异化发展路径。
报告指出,东亚是全球人工智能发展高地,而中国在研究、机器人技术和数据生态系统领域占据核心地位。目前,大多数大规模AI模型由总部位于美国的机构开发,其次是中国和英国,仅有少数模型源自其他国家(包括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而通过国际合作开发的模型更是寥寥无几。投资同样集中在美国和中国。
白雅婷指出,AI技术的飞速发展背后,有着一个巨大的现实风险——可能加剧不平等问题。“毕竟并非所有人都能获得技术资源,这实际上可能导致社会不公加剧。数据显示全球40%的工作岗位将受到影响,失业潮不可避免。因此,我们还需要思考如何应对这些岗位流失问题,以及如何重新培训人才——让他们能够胜任这类行业的工作。”
此外,白雅婷认为,AI技术的发展背后还存在着另一个潜在风险——“算法偏见”。“人工智能及其驱动的程序质量完全取决于开发人员的水平,而开发者本身都是人类,难免会带有主观偏见。”白雅婷解释说,“因此,人工智能技术也存在这样的风险:它可能只会反映主流群体的需求,而忽视少数人群的特殊需求。如果我们不加以警惕,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除此之外,全球层面同样存在风险。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讨论与进展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而发展中国家中,只有少数国家开始研究人工智能战略,我们需要确保这些地区也能跟上时代步伐。”
红星新闻记者 沈杏怡
编辑 郭庄 责编 魏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