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特朗普支持美国蔗糖业者、让可口可乐改配方,体现了如今美国政治轻易驾驭商业的现实,其实不算奇怪
□作者 徐立凡(专栏作家)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7月1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平台表示,可口可乐公司已同意在美国使用真正的蔗糖生产可乐。但可口可乐公司随后回应美媒称,并未承诺做出改变。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感谢特朗普总统对我们标志性品牌可口可乐的热情。我们将很快分享更多有关可口可乐产品系列中创新产品的细节。”
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是健怡可乐的狂热爱好者。他曾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安装“可乐按钮”,以此提醒工作人员在他需要时为他送上冰镇的健怡可乐。作为可乐的爱好者,其关注可口可乐的配方和口味并不奇怪。但此事所释放的信息,远不只可口可乐换糖后哪种口味更好那么简单。
恐怕不只是想换口味
特朗普让可口可乐改配方,不得不让人怀疑,他推动此事不仅是个人想换口味,背后还有其他驱动力。
美国糖业生产经销商一直是美国政坛强有力的幕后游说者之一,能够影响美国的相关产业政策。有美媒就指出,特朗普之所以希望推动可口可乐用蔗糖替代玉米糖浆,原因是一位重要的共和党金主几乎掌控着佛罗里达州的全部蔗糖产业。
事实上,少数糖业家族在获取贸易保护的超额利润后,也会回馈政坛。这就形成了一个政治和商业利益契合的闭环。
而特朗普和可口可乐,正好可以构成这个闭环中完美的两端。特朗普作为可乐爱好者和政治利益交易主义者,是一个恰当的游说目标;可口可乐作为美国最著名的大众畅销商品,一向被视为美国化和消费主义的象征,也是一个足以吸引眼球的操作目标。
或许在特朗普看来,把他与可口可乐关联起来,还有其他增值效益。当人们在特朗普的话术导引下关注可口可乐的改变时,特朗普得以又一次展现他的政治权威,以及美国经典文化符号捍卫者的形象。
一次特朗普式的体系作战
自1980年起,为应对蔗糖价格飙升与美国玉米补贴优势,可口可乐公司在美国本土逐步将配方中的蔗糖替换为高果糖玉米糖浆。如果改用蔗糖,生产成本势必增加。
事实上,特朗普政府已铺陈了许多动作。据报道,由特朗普召集、负责寻找慢性病根源的“让美国再次健康”委员会今年5月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大量食用高果糖玉米糖浆可能导致儿童肥胖和其他疾病。此前,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长小罗伯特·肯尼迪曾多次批评美国人过量摄糖问题,并公开质疑该成分的健康风险,其倡导的“让美国再健康”运动长期主张企业停用玉米糖浆、种子油、人工色素等成分,认为这些物质与多种健康问题相关。
现在,又有了特朗普网络发文的加持。这一系列动作的味道是人们已经熟悉的,就是特朗普式的体系作战:先是对一件事加诸正义之名操纵舆论,之后从政府阁员到特朗普亲自下场推动政策改变。
“可乐殖民”会否再次显现
如果说特朗普支持美国蔗糖业者、让可口可乐改配方,体现了如今美国政治轻易驾驭商业的现实,其实不算奇怪。类似的场景,在对苹果、亚马逊、通用汽车、英伟达等企业经营的直接干预上已屡见不鲜。
当然,特朗普政府或许会对美国玉米种植业者作出某种程度的补偿。美国玉米主要产区在中西部,这里是特朗普的“铁票仓”。另一方面,墨西哥是全球最大的玉米进口国,多数进口来自美国。今后特朗普政府会不会要求墨西进一步增加美国玉米进口,以平息玉米种植业者的不满,不妨拭目以待。
此前,因特朗普多次扬言夺取格陵兰岛控制权,丹麦等国曾发起抵制可口可乐行动以示抗议;因特朗普发动“关税战”,法国、德国等国消费者也发起抵制可口可乐行动。如果可口可乐改配方一事,引发美国中西部农业主的反弹,特朗普政府还有可能把矛盾转嫁到美国与其他经济体进行的关税谈判中。
过去,曾有学者创造“可乐殖民”一词以表示对美国通过可口可乐营销美国文化和美国式消费主义的警惕。如今,美国国内政治和商业利益的纠葛所产生的外部效应,会不会让在全球化时代已脱敏的“可乐殖民”再次敏感起来?
(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媒体立场)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