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之檐下的开幕式,世运会运动员首次贯穿式入场

红星新闻 2025-08-07 21:20

8月7日晚,成都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以下简称“成都世运会”)在成都开幕。这一次,夜幕下的“天府之檐”,千余名观众临湖而坐,与8000个临时座席一起,观看一场视觉盛宴。

作为本次成都世运会开闭幕式仪式导演,王立媛坦言,对于一场盛会而言,“仪式就像一条钢索,必须以严谨的态势串联起所有环节。同时,需要通过创意、热情的‘仪式语言’,让世界读懂气象万千的成都。”

▲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开幕式上入场。新华社记者 杜子璇 摄

运动员入场 首次采用贯穿式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本次成都世运会开幕式选址“天府之檐”前的开放区域,舞台造型以成都“市树”银杏树的树叶为主设计元素,巧借城市天际线、湖面和绿地,立体呈现公园城市的生态本底。

告别封闭场馆的聚光灯,成都世运会开幕式大胆尝试融合城市公共空间。“在运动员入场环节,首次采用贯穿式入场方式。”王立媛介绍,“以往室内的体育场馆至少有4个~6个‘猫洞’(运动员入场通道),形成一个环形通道。而此次290米运动员通道,让大家充分展示风采的同时,形成了与观众互动的良好氛围,呈现包容、自信、乐观向上的成都风采。”

如果将这场仪式用一句话总结,王立媛将其比喻为贴近成都本土文化的“坝坝宴”。

▲王立媛

据了解,仪式环节涵盖运动员入场、升旗仪式、运动员宣誓、点火仪式等。王立媛坦言,“仪式就像一条钢索,必须以严谨的态势串联起所有环节。同时,需要通过创意、热情的‘仪式语言’,让世界读懂气象万千的成都。”

为了“荣耀之路” 多维度测试现场

谈及仪式环节印象最深的瞬间,王立媛回应,运动员要在合理的时间内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完成现场互动与展示,“这条‘荣耀之路’就是最大的考验。”

▲世运会开幕式现场

“若运动员进场时间过长,会影响运动员的参与体验。为了保障流程的顺畅,我和团队从音乐、动作、时间等维度,进行了详细测试。”王立媛介绍,以升旗仪式为例,室外环境决定了自然条件的不可控,“为避免出现瑕疵,团队对室外风速、天气情况、现场音效等环境进行严格把控与监督。”例如,控制室外环境旗杆风速,科技赋能的前提下,团队反复测试户外风速对旗帜的影响,“旗杆位置设置了风机、音量控制等装置,目的是确保将现场噪声降至最低,观众能沉浸式体验升旗仪式。”

▲德国代表团成员在开幕式上与吉祥物“锦仔”互动。 新华社记者 鲍菲菲 摄

“上百个代表团入场,需要控制每个代表团的进场时间,并对应播放适配的音乐。”王立媛表示,以中国代表团入场为例,“我们在运动员入场时,选用《茉莉花》的音乐元素,用大众熟悉的乐曲,最大限度调动现场观众的情绪。”

王立媛介绍,开幕式上的仪式环节,观众临湖而坐,“大家在一个非常有松弛感,非常自然生态的环境里享受瞬间,这体现了成都开放、自信和包容的精神内核。”

红星新闻记者 赵雨欣 摄影记者 杨译焮

编辑 于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