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世运会开幕式上的“蜀宝”“锦仔”:最大的挑战源于角色诠释,让每个吉祥物都有独特个性

红星新闻 2025-08-07 21:06

8月7日晚,成都世运会开幕式举行。当各国运动员踏着欢快的步伐入场时,50只憨态可掬的吉祥物——“蜀宝”和“锦仔”跃动其间。他们或跑或跳,或打闹或跳舞,姿态动作不尽相同。除了迎接和引导运动员入场,他们还用开火车、拔河、转圈等活泼动作点燃全场欢乐氛围,成为一道温暖而充满活力的风景线。

有意思的是,“蜀宝”和“锦仔”们虽身着一样的玩偶服,但看上去每一只都不太一样。如何让每一个“蜀宝”“锦仔”看上去都生动有趣?记者对话扮演者,讲述背后的故事。

从大运替补到世运“蜀宝”:

“这次我是正式演员!”

其中一只“蜀宝”玩偶服下,是19岁的刘贵杰。这次经历对他来说,有着格外的意义——从成都大运会“最强替补”,到成都世运会正式演员,这是属于他的圆梦时刻。

时间回到两年前。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上,刘贵杰与同学们参与的武术节目《盛世龙腾》作为暖场开场节目惊艳世界。然而,彼时他是替补演员。“哪一个表演有失误我就会替补上场。”他回忆道。尽管最终因“所有参演人员都训练得非常好”而未能登场,他毫无遗憾,“因为我参加了、奉献了、付出了。这是为祖国、为成都和学校争光。”

1754544503989941.png

▲刘贵杰

这份经历,成为他入选世运会“蜀宝”扮演者的关键敲门砖。刘贵杰说,因为曾参加过成都大运会的经历,最终成功入选。这次,他不再是替补。

在成都大运会做替补时,他就立下目标:“替补也得是最强的替补。”

这份“要做就做到最强”的意志,延续到了世运训练场。尽管扮演吉祥物的动作看似不如武术复杂,但挑战截然不同。最大的挑战源于角色的诠释,让每只“蜀宝”拥有独特个性是导演的要求,不可能每个熊猫都是相同的神态。演员们需根据导演组建议,结合自身思考,在主教练和带队老师指导下,确定角色性格,如活泼、聪明好动等,并通过动作幅度、速度来演绎。

最初不穿玩偶服练习时,强烈的害羞感是普遍障碍。“大家都无法放开,”刘贵杰说,突破来自集体训练,“我觉得自己是最强的,不能连累队友。”穿上玩偶服后,他反而找到了释放的舞台,“把所有动作做得更好,让其他人看到吉祥物最好的状态。”

两次参与国际性赛事的表演让刘贵杰感慨颇深。亲历成都从大运会到世运会的筹备与举办的他,深刻感受到一座世界赛事名城的蓬勃脉动:“这段宝贵的经历,不仅锤炼了我的专业技能,更磨砺了责任担当与抗压能力。我也深刻认识到,正是祖国日益强大,才为我们搭建了如此广阔的世界级舞台,这让我倍感自豪。” 

17岁的“锦仔”:

模仿金丝猴,让互动更具感染力和记忆点

其中一只“锦仔”玩偶服下,是17岁的天府新区信息职业学校学生朱龙友。

朱龙友和他的伙伴们承担着开幕式上的重要演出任务。“吉祥物分为A、B两组,A组先上场。”他介绍道。开场舞蹈结束,运动员入场时,他们便同步登场,用活泼的动作欢迎世界宾朋,展现四川特有的珍稀动物形象。

穿上“锦仔”玩偶服,挑战远不止于体力。为了真正成为这只灵动的川金丝猴,朱龙友下了苦功。他反复观看川金丝猴的纪录片,仔细观察这种珍稀动物在自然状态下的每一个神态、步态和小动作——如何好奇地张望,如何敏捷地跳跃,如何用前肢梳理毛发。

▲朱龙友扮演的锦仔玩偶(左一)

导演组为吉祥物们设定了基础的动作框架和集体互动环节,比如充满童趣的“小火车”、拔河以及围成圈跳跃的暖场舞蹈。但在这个大框架下,导演也鼓励大家融入自己对角色的理解,赋予每个“锦仔”独特的个性魅力。朱龙友就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了一些属于他的“锦仔”招牌动作:他会模仿金丝猴用手俏皮地挠挠脸颊,展现好奇与机灵;他会左右来回地轻快蹦跳,传递出活泼欢脱的能量;在欢迎运动员时,除了导演要求的鼓掌,他还加入了热情地拍打肚子的动作,让互动更具感染力和记忆点。 

▲锦仔玩偶扮演者朱龙友

“要演活它,就得真的去琢磨它,想象自己就是那只猴子。”朱龙友解释道。

“感谢成都世运会,为我带来了成人礼。我会永远记得这一刻!”开幕当天站在场边,看着各国运动员入场,听着震耳欲聋的欢呼,他内心涌出无比自豪。

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实习生 贾李逸雯 摄影记者 周仕军 杨译焮

编辑 陈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