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晚,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主办、香港赛马会支持的“共创明‘Teen’计划”四川学习交流团欢迎晚宴在成都举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四川省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马聪、香港赛马会公司事务执行总监谭志源、香港基督教女青年会总干事杨建霞等嘉宾,以及来自中国香港的90多名第三期计划学员出席活动。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共创明‘Teen’计划”由香港特区政府于2022年启动第一期,旨在为来自基层家庭的青少年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和发展机会。自计划开展以来,香港赛马会及其慈善信托基金已拨捐约3100万港元支持三期项目实施,通过配对导师、组织参访和交流等方式,帮助学员开阔眼界、增强自信、确立人生目标。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右三)及香港赛马会公司事务执行总监谭志源(左三)于欢迎晚宴上与学员交流
此次学员的四川行程为期五天,包括参观由香港赛马会捐助援建的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以及四川香港马会奥林匹克运动学校,深入了解四川在防灾减灾、体育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发展成果,并感受天府之国的历史文化与经济活力。
孙玉菡向记者表示,今年是“共创明‘Teen’计划”的第三年,目标很朴素——让每一代基层青少年都有机会走出社区、走向更大的舞台。“成都的成功经验值得推广,未来我们还会将交流团带到更多内地城市,让他们在不同文化环境中认识国家、增强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孙玉菡同时指出,川港在人才交流合作方面潜力巨大。“香港是国际化金融都会,四川是人口和人才大省。双方优势互补,不论是科技、文化,还是体育,都有广阔的合作空间。”他表示,此行已与四川大学开展了深度交流,期待未来在高端人才领域探索更多合作模式。
谭志源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该计划的构想源于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竞选期间探访基层家庭时的感受——在繁荣的香港仍有不少青年因资源有限而面临发展局限。“我们不仅在资金上支持,还派出有丰富人生经验的‘友师’一对一指导学员,并安排他们参观香港和内地的不同机构。继杭州之后,我们今年把交流团带到四川,就是希望他们认识到,发展机遇不仅在香港,也在祖国广阔的土地上。”他说。
在他看来,青少年们在四川的行程安排紧凑且富有特色——既有都江堰水利工程、川剧变脸等传统文化体验,也有四川大飞机科普馆、四川香港马会奥林匹克运动学校等现代科技与体育交流。“年轻人能在互动中发现共通的语言与文化,这种人际连接和文化认同,是交流团最大的收获。”谭志源说。
18岁的关雪秀是第三期学员之一。她坦言,自己原本对戏曲文化并无太大兴趣,但在成都观看川剧后被现场观众的热情感染,“大家为演员的表演欢呼,那一刻我真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关雪秀
在成都规划馆,她被大型城市模型与精准的讲解数据震撼;在街头,她感受到成都的活力与成都世运会带来的体育氛围——从机场偶遇运动员,到街道上醒目的赛事宣传,都让她觉得这座城市充满朝气和活力。
此次行程中,她最期待参观的是都江堰和奥林匹克运动学校:“都江堰是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伟大水利工程,至今仍在造福百姓;奥林匹克运动学校则能让我看到体育人才的培养过程,这对两地的体育交流很有意义。”
红星新闻记者 昌娟
编辑 陈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