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海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四川一所偏远“村小”|在场

红星新闻 2025-09-09 19:44

微信图片_20241218105932.png

来自西安的陪读妈妈丹丹在社交媒体上讲述了儿子在范家小学上五年级时的一堂作文课:写一份环保倡议书,写好后读给当地村民听,村民评价后,再由老师打分。完成这篇作文,儿子学习了环保知识,锻炼了表达能力,写并不被强调,但儿子却写得比以往都要好。

把孩子送到范家小学的家长,看中这样的教育理念——让孩子在宽松、快乐的环境中成长,有探索的热情,有自我学习的能力,考试分数只是全面发展的一部分。

这所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宝轮镇范家村的乡村小学,群山环抱,把喧嚣与繁华隔得很远。目前,范家小学有70多名学生,大部分是北京、上海、西安、石家庄等大城市的孩子。新学期开学又有20名外地孩子转来,其中一年级招收了7人,只有2名是本村的。

▲被群山环绕的范家村

陪读家长们曾组织了一次“云探校”网络直播,讲述了“那些转来孩子的故事”:厌学、抑郁,他们没有办法,把孩子送到范家小学,结果惊讶于孩子的变化。

今年8月,范家小学获得了四川省教育发展改革优秀成果一等奖。校长张平原为此深受鼓舞,他说,这是范家小学教育模式十年的探索得到了肯定。

—— ① ——

把厌学的孩子送过来

9月1日开学的第一课,老师把孩子们带到操场上围成一圈,做需要互相配合的游戏,然后让他们在便签纸上写下自己的心愿,分别贴在墙上。

▲孩子们不分年级,在操场玩游戏

何元元一直站在操场边,仔细观察儿子在新环境里的适应过程。

开学前两天,何元元和丈夫把读二年级的儿子从石家庄送到范家小学。他们在学校旁的一户农家以5500元一年的价格租下房子。丈夫回去上班了,何元元母子俩留在这里。

孩子此前出现厌学症状,不愿去原来的学校,何元元不得不每星期给孩子请一天假“缓一下”……她担心继续下去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原来的学校老师要求比较严格,儿子又比较内向和敏感。”何元元说,老师要求上课坐着不动,他会一直坐着不动,看起来很乖,但心里很紧张。孩子回家说害怕老师,老师批评其他同学,也给他带来压力。

何元元常常在网上探索教育问题,她从一名四川网友那里了解到范家小学。“来之前跟校长联系了,感觉他说话很实在。”她担心儿子跟不上学习进度,问校长要不要给孩子预习一下课本。校长跟她说:“不用,不用,没有必要。”

▲孩子们吃完饭后自己洗碗

陪读妈妈丹丹把儿子和女儿都从西安带到了范家小学。2023年10月,两个孩子已经在家休学了半年。丹丹做过10多年广播电台主持人,丈夫是一名中医,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两个孩子会同时“害怕上学”。

当时,夫妻俩一直在为孩子找学校,还专门去贵州一所倡导特色教育的学校咨询。后来,他们在网上看到范家小学,得到校长的答复后,第二天就收拾行李赶过来。

在西安时,丹丹意识到情况不对,是儿子开始频繁提出不想上学。而女儿也在这一时期不愿去学校,“女儿内向、胆小,很规矩,很听话的。”

刚到范家小学时,儿子读五年级,女儿读二年级。丹丹曾经的期望是,孩子能正常上学就好了。但让她惊喜的是,儿子的成绩不断提高,刚入校时只考20多分,到今年小学毕业,已经可以考90多分。原本内向的女儿,在范家小学读了一学期后,竟然主动去竞聘班长,并且成功当上了班长。

丹丹记得,当女儿回来跟她说竞聘上班长时,自己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

—— ② ——

“这不是冒险”

吴伟半年前把儿子送到范家小学,他在河北一所高校任教,上完大学的课,又在范家小学“争取”到了代课老师的工作。他教孩子们美术,上岗前找了北京培训机构的昂贵课件,要把最好的美术课带给孩子们。

但很快,他就被这里的孩子上了一课。

一个女孩在美术课上找来一片叶子,然后在叶子上涂颜色。她的作品,是一朵云。当孩子把作业交给吴伟的时候,眼里充满自信,她甚至已经瞄上展示墙的一处位置,认为自己的画应该上墙贴在那里。吴伟惊讶于这件作品,它充满了想象力。

▲教室里课桌都是拼在一起的

美术课变得有些混乱,孩子们下课后总会跑来练习书法、画画。更多时候,吴伟变成了一个被孩子引领的旁观者。他有些担心“搞乱了课堂”,无法向校长交代。但校长跟他说,在这里,允许课堂出现混乱。

吴伟最初注意到范家小学,是在罗振宇2018年的跨年演讲里。他后来到范家小学考察过两次,最终决定把孩子送到这里,是因为发现儿子在原来的学校过得不开心。

吴伟说,儿子在这里变得开朗和自信。他理解以前学校的管理方式,上千人的“大学校”要规范秩序,就必须制定细致、严格的规矩。但这样的结果,会让一些孩子感到压抑,缺少个性和活力。

张平原熟悉吴伟的儿子,这个读五年级的孩子有时候会到他的办公室里来“谈点自己的想法”。为即将修建的新校舍提出“设计构想”,以及讨论如何提升自己乒乓球的水平。

来自成都的周先生把孩子送到这里读一年级,他在孩子还没上幼儿园时就开始注意到范家小学,并长期关注一名上海家长在自媒体更新的“陪读日记”。过去几年,周先生和妻子一直在“左右拉扯”,究竟要不要把儿子送到范家小学来?

周先生出生农村,考进大学,然后一步一步在城市打拼。他清晰记得自己童年里的快乐,在田野奔跑,去河里捉鱼,迎着风长大。他觉得这份快乐在人生中极为宝贵,可以塑造乐观、坚韧的性格。

“这不是冒险。”周先生告诉红星新闻,他的大儿子从小在成都读书,如今已在成都一所重点中学读高中,成绩优异。现在把小儿子送到乡村小学,是希望小儿子有一个完全不同的成长生态。

—— ③ ——

教育回到初始目的

张平原在乡村小学教书已经36年,2014年到范家小学任校长。来范家小学之前,他短暂“进城”干了一段时间,被抽调到广元市利州区教育局,参与到生本教育改革工程的设计与推进工作。

▲范家小学校长张平原

范家小学的改革,正是源于他所推进的生本教育理念。

汶川地震后,刚搞完灾后重建的村庄修得很漂亮,但村民都出去打工了,村里除了孩子,只有老人。2014年的范家小学,只有40多名学生。

针对学校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的情况,张平原首先提出了“班家文化”。把一个班级建设成小家庭,学生能感觉到老师是友好的,有了委屈、困难,能得到及时的回应和帮助,让学校成为学生的第二个家。

因为班上人少,张平原又把每间教室分成阅读区、信息处理区、独立辅导区等。他让老师更近地与学生说话,以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每间教室还摆上一张沙发,为的是让教室有些柔软的东西。

寝室里也进行了便捷、舒适化的改造,让老师和学生挨着住,方便学生晚上能够迅速找到老师。食堂里,张平原改掉以前学生吃大锅菜、老师分开吃的传统,他让老师和学生同桌同餐……

课堂的改革从“搬桌子”开始,所有课桌椅子摆成一圈,围着坐。此后,张平原又提出,课堂要与游戏、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相结合。学校研发的第一个课程叫“家乡的野菜”,后来发展到每周两节“乡土课程”,他让孩子们走进田野,去探寻,去劳动,去感知大自然。

▲孩子们在操场上玩游戏

从2015年开始,范家小学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做了改革。考试只是学生评价的其中一面。学校提出了“八美少年评价表”,阅读、劳动、性格、习惯、品性都纳入进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定成长目标,再和老师、家长一起制定成长规划。老师会和学生定期交流目标的实现情况,让学生不去与同学比,只跟自己比。

“孩子发育开蒙有早晚,性格有差异,固定的评价标准并不适用。”张平原说,在范家小学,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老师的绩效是脱钩的。 

2018年,著名经济学家何帆来到范家小学调查后,把这所乡村小学的教育模式写进他的著作《变量》中,称其为“中国教育理念最先进的学校”。源于何帆的著作《变量》、罗振宇2018年的跨年演讲,范家小学一下子“出圈”。

罗振宇在跨年演讲中评价:“所有最先锋的教育理念,在这所山区小学都能看到,教育回到了初始目的,育人。”

—— ④ ——

教育的“道”与“术”

孩子们在操场上做游戏的时候,张平原站在操场边的树荫下默默看着。他已经在这所乡村小学做了11年校长,操场边挺拔的大树,当年只是不到一人高的小树苗。

▲玩耍的孩子

刚到学校的那个暑假,张平原去家访,有个开学将上五年级的孩子,爷爷躺在床上说,娃儿下半年就不在范家小学读了,要把他送去城里读。那时候,村民但凡有点办法的,都不愿把孩子送到范家小学。

利州区教育局一位领导曾评价,张平原这个人有点轴,认定了的事就一定要去做。但正是这种性格,他在范家小学干成了。

今年8月,范家小学获得了四川省教育发展改革优秀成果一等奖。作为一个乡村小学,这样的成果难能可贵,张平原深受鼓舞。他说,这是学校摸索出来的教育模式得到的最大肯定,为未来的发展增添了信心。

张平原透露,范家小学已经在学校旁边新征了7亩地,预计今年9月就动工修建新校舍。扩大规模,增设初中教育,是这个学校的未来规划。

很多外地家长希望范家小学尽快开设初中。丹丹告诉红星新闻,儿子今年小学毕业,目前已回到西安上初一。开学前送妹妹到学校,儿子一定要跟着过来,说“舍不得这里”。

四川遂宁的熊妹玲是第一个把孩子送到范家小学的外地家长。此前在城里就读的儿子成绩不好,不喜欢上课,让她倍感焦虑。2019年初,她把儿子带过来看看,结果儿子来了就不走了。

如今儿子已经回到遂宁读初二,她并不担心孩子在普通学校不适应:“在范家小学长大的孩子内心很有力量,面对高压环境时会表现得更抗压,更有耐力,也许他们成绩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很阳光自信,各方面都还不错。”

张平原也表示,自己跟踪了解过学校毕业的孩子,“在轻松、快乐中成长的孩子,往往更有韧性。”他到任校长以来,已有多名范家小学的学生考上大学,有一个孩子还考上了重点大学。

最近两年,张平原经常去重要的教育论坛和重点师范院校讲授自己的经验,他希望把这些教育理念传播更广。

“范家小学的教育理念,其实早就写在了国家的教育大纲里。”张平原告诉红星新闻,范家小学的改革并不高深,就是有人情味,有责任心。当下的教育“内卷”,是一些学校和家长在“术”追求上,与“道”出现了偏差。

红星新闻记者 杨灵 汤小均 摄影报道

编辑 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