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市场开发赞助与捐赠答谢仪式在天府路演艺术中心举行。成都世运会联合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科技局、生态环境局、商务局等相关单位共同对60家贡献企业进行公开答谢。赛事合作伙伴向世运会赠送“世运记忆”宝贵遗产,“世运AI天团”机器人、机器狗现场呈现科技赋能世运成果,11家低碳能源企业共同助力达成首个“碳中和世运会”,正是这千万个默默的奉献者,共同绘就了“运动无限 气象万千”的世运盛会。
赛事伙伴聚力打造“成都品质”
成都世运会市场开发收入创历史新高
世界运动会市场开发收入创历史新高。赛事招募了26家赞助企业和34家捐赠企业;特许经营方面共招募48家企业,累计推出16大类共计500余款特许商品;开设零售店(点)共计218个。成都世运会还开创了全球合作伙伴新模式,引入特步与四川航空两大战略级全球合作伙伴等。
活动现场,赞助商企业代表向执委会捐赠承载着独特“世运记忆”的珍贵礼物,特步集团为参赛嘉宾提供独家设计官方服饰,并助推霹雳舞等国家队闪耀世运舞台。现场赠予霹雳舞男子单人冠军比赛服装;四川航空联动机场、海关为运动员定制专项航空保障服务,在活动现场带来“世运号”主题涂装飞机模型,成都燃气捐赠的是世运会历史上首支火炬——“竹梦”。执委会相关代表接受企业捐赠,每一件赠品都镌刻着这场盛会与城市的记忆。
成都世运会的赞助商伙伴们积极以创新与实力为赛事保驾护航,中国电信首创AI指挥调度、量子通信及外宾无感支付并运用5G+AI+XR技术在东郊记忆呈现沉浸式赛场体验;亚信安全以高水准构建的联动防御系统圆满完成赛事网络安全保障;中国人保财险为赛事提供全覆盖保险服务和坚固的风险防控保障;吉利汽车向执委会交付了近500辆智能新能源精品汽车,配备高标准服务保障团队。
成都世运会相关负责人现场为赛事合作伙伴授牌并表示,赛事合作伙伴们不仅在自主核心领域精益求精服务赛事,更主动践行社会责任,为运动员、志愿者及观众等客群提供品类丰富的防暑降温物资保障,如开闭幕式观众礼包中的遮阳帽、袋装水、纸巾、能量补给包,媒体工作包及运动水壶,运动员村的部分餐饮点心,志愿者礼包中的雨伞等,均由中国电信、中国人保、成铁川之味等企业捐赠支持。这样的模式不仅充分地节约了办赛资金,更在细微之处彰显头部企业的责任与担当,用“科技+人文”双重服务让来自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和嘉宾感受到“成都品质”。
科技赋能世运会打造“成都范式”
低碳办赛与传统非遗首次闭环融合
在捐赠答谢环节,为成都世运会在科技赋能、绿色低碳、服务保障等领域作出贡献的34家捐赠企业接受主办方授牌答谢。
令人记忆犹新的成都世运会开幕式上的“天府大屋檐”LED巨幕以及赛事期间投入使用的黑科技凭借其创新性和互动性成为全场焦点。“成都造”AI人形机器人在世运村与运动员亲密同框,咖啡机器人为国际媒体记者定制“世运咖啡”、eVTOL无人飞行器为赛事打造世运低空游览;外骨骼机器人助力残疾人完成火炬接力,让残疾运动员感受到硬核科技创造出的“成都温度”。
赛事不仅为四川影目科技、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越凡科技、金泰尔科技等一大批科技企业提供了一个个转化示范的创新应用场景,也进一步提升了众多“成都智造”的美誉度。根据赛事需要聚焦科技赋能、绿色低碳、低空经济等应用场景开通公益捐赠渠道,类似的市场探索,不仅凸显了“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更助力城市智慧系统升级,让办赛成果真正惠及于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成都世运会不仅是科技赋能的创新典范,更是绿色低碳的生动诠释。制定《绿色低碳办赛行动指南》,实施低碳能源、低碳场馆、低碳交通、低碳组织、低碳服务等九大行动。吉利控股整合旗下品牌车型,为成都世运会提供近500辆新能源汽车;发布“成都世运会碳中和领航员”计划倡议,汇聚四川长虹、银谷碳汇、成都燃气集团等11家企业力量,共捐赠17.2万吨碳减排量,实现世界运动会历史上首个“碳中和世运”。由青江竹浪科技大嘴蛙打造的“碳基魔方智能回收箱”,在赛事期间回收近6万个塑料瓶共计1.86吨。经技术转化让废弃塑料变身纺织新材料,通过非遗缠花手艺人编织成一朵朵绚丽的世运之“蓉”,与世运之“杏”艺术品。一只普通的PET饮料瓶,从投放到化身“缠花”艺术品仅需72小时,全程碳减排数据上链、工艺开源共享,标志着绿色低碳与传统文化首次实现可复制的闭环融合。
缠花,也被称为“像生花”,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民间艺术,起源于宋代,盛行于明清时期。仪式上,非遗缠花手艺人精雕细琢的世运之“蓉”、世运之“杏”与公众见面。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下一步将走进景区、公园、地铁站、商城等区域,并同步启动“百校千社”计划,2026年前完成1000台箱体落地,同时将充分利用循环经济优势,结合城市旅游特色创作更多文创产品。成都世运会以赛为媒,正在积极拓展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的绿色生态新模式,为国际大型赛事提供可复制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
城市携手赛事、赛事成就城市。成都世运会虽暂告一个段落,但城市开放共享、内修外联的格局已越发广阔,对于这座城市来说,文商旅体融合的“大叙事”才刚开篇,成都将继续释放赛事效应,充分运用世运会成果,将体育赛事的“流量”持续转化为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的“增量”。
精彩世运,感谢有您!
红星新闻记者 姜山
编辑 成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