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石油成立75周年、四川石油会战60周年,也是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以下简称“西南油气田”)高质量上产500亿的决胜之年。9月9日,“决胜500亿 薪火永传承”中国石油开放日暨"石油工业遗产探访"活动,在四川隆昌毛泽东主席视察隆昌气矿纪念馆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国石油报社与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联合主办,旨在通过"工业遗产+红色旅游+研学教育"的创新模式,深入挖掘石油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时代意义,让石油记忆焕发新活力,让石油精神代代相传。
“一切为了 500 亿”
新一代川油人不断攀登新高峰
“这里有毛泽东主席视察过的最光荣的火房!”“这里是新中国第一次石油大会战的热土,也是新中国第一次天然气大会战的热土。”一件件老旧物件、一张张历史照片,诉说着过往的峥嵘岁月,见证了新中国石油工业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历程。当日,活动走进毛泽东主席视察隆昌气矿纪念馆、四川石油会战红村旧址等开展参观,沉浸式“阅读”镌刻着红色基因、奋斗足迹的石油“活历史”,并实地观摩新型油气开发中心站,在历史与现代的碰撞交融中,领略石油工业遗产的独特魅力与时代价值。在西南油气田威201井、威202-1中心站,井场整洁美观,现代化、智能化监控系统实时传输着数据,构成了一幅跨越时空的能源开发壮阔图景。
“现在技术先进了,工作条件变好了,但新时代石油人‘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初心始终没变,‘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的川油精神始终在传承。”蜀南气矿员工杨相东说道。本次工业遗产探访,既是对石油精神的一次庄严致敬,也是对石油人初心使命叩问再出发。今天的川油精神正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焕发出与时偕行的时代光芒和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今年,西南油气田即将实现历史性跨越——建成西南首个500亿方大气田,新一代川油人正以“一切为了 500 亿”的奋斗姿态,发扬不畏“艰难”、不惧“艰辛”、不怕“艰苦”的新时代“三艰”精神,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征程中不断攀登新高峰,在巴蜀大地上续写更加壮阔的石油工业历史荣光和辉煌。
“保护石油工业遗产就是要让历史告诉未来,让精神得以传承。”川南油气开发文化保护运营中心副主任叶琪坦言,这些遗产见证了我国石油工业的辉煌历程,凝聚着几代石油人的智慧和心血,要把这些宝贵财富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让其成为进行传统教育、弘扬石油精神的重要阵地。“工业是强国之本,文化是民族之魂。”隆昌市旅游发展中心邹彬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企业联动,拓展研学等文化保护传承形式,深挖隆昌石油工业遗产丰富内涵,持续推动工业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工业强国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隆昌市是一片与新中国石油工业血脉相连、荣辱与共的热土,不仅珍藏着一段彪炳史册的光辉记忆,更成为了中国石油工业精神的重要发源地。近年来,隆昌市与西南油气田公司携手共进、合作共赢,从页岩气项目建设到圣灯山气田工业遗址群建设,双方合作持续深化,领域不断拓展。
截至目前累计产气量突破7000亿立方米
成为全国第二大天然气田
回顾来时路,浸润着艰辛与荣光,更加深刻感受到西南油气田发展成就的来之不易。1953年前后,石油人陆续进入四川,对四川进行油气勘探工作,成为四川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主力军。随后的两次大会战开启了四川油气发展新篇章。1958年4月,川中地区3口井喷油的消息举国振奋,石油部、玉门油矿、延长油矿等全国数十个单位大力支援,石油专家、学者云集川中,总参战人数达3万余人。这是新中国第一次石油大会战。1965年,为加强“三线建设”,石油工业部在四川地区再组织红村会战。会战初期4400余人从全国汇集威远参加会战,四川石油管理局的机关迁至威远越溪镇,到当年末会战人员增至36000多人,这次会战发现了新中国陆上第一个整装大气田——威远气田。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天然气大会战。
孕育于创业,形成于两次会战,1989年“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的川油精神被正式确立,成为川油人灵魂和精神支柱,深深植根川油人血脉里。如今的巴蜀大地,血液里流淌着红色基因、且秉性倔强的川油人精神火炬从未熄灭,并在新时代有了新使命。2020年到2024年,是西南油气田上产速度最快的5年,实现年均超30亿立方米的快速增长,创造了中国天然气工业史上的奇迹。但奇迹发生的背后,不仅是良好的资源作为基础,更要凭借钢铁般的意志和难以想象的付出与努力。四川盆地历经多期构造运动形成,地质构造被誉为“地质百科全书”,具有“满盆含气”的特点,是国内陆上第三大含油气盆地,且勘探程度尚处于早中期,发展潜力巨大。从勘探开发的难度来看,四川盆地表现出“三多、三低”的特征。层系多、类型多、领域多,决定了气藏认识难度大,对勘探开发技术要求高;低孔、低渗、低丰度,决定了大部分资源品位低,将储量变现和提高单井产量的难度变大。
面对“三多、三低”的客观现实,没有一劳永逸和一成不变的地质认识和技术手段,唯有适应变化。经过不懈努力,目前形成“海陆并举、常非并进”的新格局:勘探上涵盖海相碳酸盐岩、页岩气、致密气等领域,泸州深层页岩气和川中地区有望再添两个万亿方储量区;开发上建成安岳特大型气田、川南页岩气等百亿方大气区。2024年,西南油气田天然气年产量达447亿立方米,截至目前累计产气量突破7000亿立方米,成为全国第二大天然气田,承担全国五分之一的天然气生产任务,川南页岩气田和龙王庙组气藏累计产气量双双突破800亿立方米,书写了我国天然气工业发展史的传奇一笔。
石油工业遗产镌刻着我国石油工业的辉煌过往,凝聚着几代石油人的智慧与心血。从中传承的石油精神,始终是川油人最深厚的精神底色、最强大的前进动力。当前,西南油气田正处在决胜500亿的关键时期,新一代川油人正以“一切为了 500 亿”的奋斗姿态,发扬不畏“艰难”、不惧“艰辛”、不怕“艰苦”的新时代“三艰”精神,坚决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千钧重任。
红星新闻记者 林聪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