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不通高速成为历史;
成都至九寨沟县城时间缩短至4小时;
川、甘两省再添一条便捷的省际公路运输大通道;
四川省内唯一一条全国绿色公路建设典型示范工程项目……
▲平武互通
据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消息,9月29日,九寨沟(甘川界)至绵阳段高速公路(以下简称九绵高速)于中午12点正式建成通车,该高速的建成,结束了九寨沟县不通高速的历史,成都至九寨沟县的行车时间也从8小时缩短至4小时左右,至九寨沟景区则缩短至5小时左右。全线开通后,该高速可免费通行至2025年12月31日。
据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建设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到2025年底,四川省将再建成通车13个项目(路段)约840公里,全年建成通车高速公路达900公里,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11000公里,新增3条出川大通道。
从8小时到4小时
▲线路示意图
九绵高速起于九寨沟县郭元乡青龙桥(甘川界)附近,经阿坝州九寨沟县和绵阳市平武县、北川羌族自治县、江油市,止于绵阳市游仙区张家坪。项目北接在建的G8513平凉至绵阳高速公路甘肃段,南连已建的G5京昆高速广元至绵阳段和G93成渝地区环线绵阳至遂宁段,在平武与广平高速相连,构成川、甘两省又一条便捷的省际公路运输大通道。
路线全长245.809公里,双向四车道标准建设,设计时速80公里。全线共设互通式立交18处,收费站17个,服务区6处。
该高速的建成,使成都至九寨沟的行车时间由原来的8个小时缩短至4个小时,九寨沟县、平武县、北川羌族自治县不通高速,彻底成为历史,加强川西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交通联系,提高交通便利性和可达性,提升地区产业竞争力和吸引力,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协调发展。
▲甲勿海收费站和平地大桥
九寨沟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李勇表示,九绵高速通车后,不仅结束了九寨沟县“不通高速”的历史,更通过与同步开通的“武九高速”互联互通,一举迈入了“双高速时代”。与此同时,作为连接九绵高速与九寨沟景区的重要通道,国道544线双九路也已全线通车,实现了高速与景区的无缝衔接。如今,九寨沟县已初步构建以“两高一铁一空”为骨架的综合立体交通格局,县内“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体系正加快成型。从成都到九寨沟的车程缩短至4小时,“朝赏锦绣天府、午游童话九寨”的美好愿景已成为现实。
从“交通线”到“风景线”
九绵高速穿行在川西北的崇山峻岭间,它是联通九寨沟与成都的交通线,但更是一条优美的“风景线”。
作为连接“人间仙境”九寨沟的首条高速,除了九寨沟景区外,九绵高速如同一把金钥匙,打开了川西北的旅游宝库。通过九绵高速,游客可以“一站式”打卡体验虎牙大峡谷杜鹃花海、药丛山云海日出、九皇山萤火秘境、佛爷洞丹霞岩溶等景点。金猴谷、神仙池、爱情海更将成为游客错峰出游,探索小众秘境的最佳选择。
▲平武互通
除了连接景区,九绵高速还将交通枢纽与文旅体验深度融合。在平武县木座服务区,白马藏族文化元素贯穿建筑内外,白马部落场景复原、中蜂乐园生态景观、报恩寺数字文化长廊等,让旅客在休憩时沉浸式感受藏羌风情。该服务区日均人流量超1万人次,旅游商品销售额占比达总营收的25%,成为连接虎牙大峡谷、报恩寺等景区的“文旅窗口”。
▲木座服务区
据了解,九绵高速全线打造了“3特8重42普”隧道洞门景观、10余座高品质收费站,以及江油龙凤、白马王朗2对主题服务区。其中,龙凤服务区规划非遗文化体验馆、山地运动营地,串联沿线5个4A级景区,被定位为川甘文旅资源的“黄金驿站”。
此外,作为高速线路本身,它已经跳出“交通线”的范畴,更像是一条“风景线”。即使不到景区,开车行驶在高速上,看着两侧崇山快速向后掠去,远方薄雾笼罩下,阳光星星点点洒落在青山绿水间,自然成画便是对这条“风景线”最好的定义。
从“交通线”到“绿色线”
九绵高速一路皆是美景,然而为了守护这份沉甸甸的“绿色”,建设者们下足了功夫。
据蜀道集团公路设计院公司一分院副院长周海波介绍,九绵高速全线穿越大熊猫国家公园、龙池坪森林公园、平通河裂腹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窦团山-佛爷洞风景名胜区、四川江油国家地质公园等区域,环境敏感点多达10个,区域内活动着大熊猫、重口裂腹鱼、大鲵等国家保护动物。如何减少高速公路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何降低人类对动植物的干扰,九绵高速在设计、建设阶段没少下功夫。
▲平武互通
比如,为了减少对大熊猫的扰动,设计中采用桥隧形式穿越大熊猫国家公园97.294公里,桥隧比高达95%,仅占用公园岷山片区总面积的0.027%,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割裂、阻碍作用近乎为“零”。并且,为了满足大熊猫活动需要,还规划全国首条大熊猫专门廊道,为大熊猫铺设出了一条新的“绿色走廊”。
比如,为了不影响裂腹鱼繁衍,线路在穿过平通河裂腹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时,经过多次改线,并且采用“水中墩无封底施工法”,避免施工泥浆污染水体,保护流域内重口裂腹鱼(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等水生生物栖息地。
▲九绵高速通过白马乡
此外,为了避免大挖大填、多占用土地等情况的发生,整条高速公路在建设中,通过路基填筑、碎石加工、土地整治等多种途径将900余万方挖方及隧道洞渣综合利用,将原设计的83处弃渣场减少至19处,占地规模从5750亩减少至1976亩,最大限度节约土地资源。
从3小时到9年
九绵高速建成通车后,驾车行驶全线,也仅仅不到3小时时间,然而对于建设者来说,却是从青年到中年,从未婚到已婚,从黑发到白发的坚持。
九绵高速从2016年就开始动工建设,分阶段建成通车,全线通车则直到今日才正式达成。建设时间历时9年,时间长不是因为线路太长,而是因为难度太大。
▲白马隧道和一旁的国道G247
以白马隧道为例,作为九绵高速公路建设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它于2016年率先开工建设,然而直到2024年12月才正式贯通。“该隧道所在地海拔最高达2300米,是全线海拔最高的工点,最大埋深1092米,隧道Ⅴ级围岩占比高达97%,瓦斯段落占比100%,施工建设过程犹如穿越‘雷区’。”蜀道集团川高绵九公司九寨沟代表处处长张红义说,Ⅴ级围岩的超高占比,加之断裂带、大埋深及涌水量等多重因素叠加,使得隧道掘进面临软岩大变形、塌方、高压涌突水等地质灾害,犹如在“豆腐”里面打洞。
对于“豆腐”一般的白马隧道,建设团队提出“强超前、快支护、紧步距”的“三道拱”施工支护理念,并成功应用于实际施工中,实现了“快挖、快支、快锚、快封闭”,减少由软岩大变形导致的隧道反复加固、换拱,显著提高施工效率。
▲九绵高速和一旁的国道G247
最终,在老百姓万千期盼中,九绵高速迎来通车日。
至此,九寨沟正式成为成都的后花园,周五下班后就可前往九寨沟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九寨沟县的老百姓也可周末到成都,开启买买买、玩玩玩模式。
红星新闻记者 闫宇恒 摄影记者 陶轲
编辑 杨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