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博会”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展
上肢助力外骨骼机器人、可识别果实的自动采摘机器人、拥有60多万个昆虫样本的害虫智能监测系统……9月4日,第十一届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农博会”)在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次展会汇聚12个国家、22个国内城市、23个成都区(市)县参展,将持续至9月7日。
现场,不仅有参展商将微型植物工厂、果园、粮田等“搬”进展会,更有解锁未来农业的“黑科技”产品,如轮式巡检、割草、无人机等“开”进展厅。从早上开放进场以来,一路上人流如织,馆内人声鼎沸。薅一个参展企业免费发的宣传包挎上,俨然成都农博会限定“显眼包”。
▲现场煮羊肉火锅
虽然是工作日,但今天(4日)的现场不仅“含鲜量”超高,有新鲜果蔬、水蜜桃、带着泥土的羊肚菌等,而且现场煮火锅、羊肉等,展台前围满等待尝鲜的市民。“试吃的产品很多,有酒有肉,价格还实惠。”市民陈女士和姐妹团组队来逛展,羊肚菌、豆瓣、黑茶等是姐妹团的首选伴手礼。“展区内集齐地方特色,品类齐全且购买方便。”
外骨骼机器人、割草机器人等
“人工割草5天,机器人1小时完成”
一直以来,逛农博会是很多成都人的习惯,新品农产品、特色伴手礼,实惠多玩法也很多。有的展台百万粉丝网红“代言”乡村特色农产品,订单量持续攀升;有的展台则用“味道”聚集人流量,涮羊肉、煮火锅,排队待吃的市民摩拳擦掌;有的展台则上“黑科技”,穿戴上外骨骼设备演示采摘过程……
▲采摘机器人
“这款上肢助力外骨骼机器人,主要应用在果园采摘和套袋等场景,可以为双臂提供支撑,穿戴这套设备干一天活,手都不会太累。”中国农科院都市所人工智能团队申超伟介绍,轻量化设计无感穿戴,穿戴者只需将设备背在身上,就能轻松完成原本吃力的动作,“机器托着你的双手形成助力,关节电机随手部动作实时响应,托举重物时减少1/3耗氧量。”
从田间到展厅,从技术突破到模式创新,新都展区内的两款巡检机器人格外显眼。“可以将这两款机器人想象成坦克和小汽车。酷似坦克履带造型的这款巡检机器人,能攀越30°陡坡、涉水40厘米,适配山林、坡地等复杂环境。”新都绿控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巫元庆介绍,机器人搭载深度相机、多光谱相机及各类传感器,能对作物生长、病虫害、气象墒情等进行全维度监测。“以往农药喷洒需要靠农户经验判断,如今机器人不仅能智能掌控农药喷洒时间、剂量,还能完成夜间巡逻、语音交互等功能。”
▲巡检机器人
“这两款机器人都是我们公司自主研发的。”巫元庆认为,成都在发展智慧农业方面具备天然优势,“高校多、人才多。我们的研发人员基本都是成都本地高校的毕业生。”另一方面,从实验室到市场,最关键的就是实践。“成都有天府粮仓,我们的新技术都是在那里完成试验,走向市场的。”在他看来,未来农业智能化将成为主流趋势,无人智慧化农场将越来越多。
此外,一辆外形酷似小型黑色坦克且能配套无人机使用的割草机器人吸引不少人驻足。“这款履带式割草机器人是无人驾驶,遥控操作,适用场景包括果园除草、荒地垦拓、草坪修剪等。”成都极对数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陈志强介绍,目前可提供割草定制化方案服务。“举个例子,同样8亩面积的地,人工除草需要5天完成,工时费为每天160元,总共需要900元。但使用割草机器人1小时就能完成,整体费用仅600元左右。”
▲割草机器人
可调风味、果形、颜色等
“植物工厂草莓本月上市”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本届成都农博会新增了成都农业园区、农业科研院所、“食药同源”等主题展区。其中,温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天府数字农旅产业园、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9大重点农业园区组成“成都农业园区主题展”,全景呈现现代都市农业成果。
“以草莓种植为例,可以根据需求调配草莓的风味、果形和颜色等。”四川中农亿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运营中心负责人赖薛如介绍,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孵化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她们公司拥有西南地区首个规模化植物工厂生产型园区,现已正式投用,“植物工厂里可以种植300多种植物,通过微型植物工厂育种加速器,培育了包括观赏花卉、中草药、食用绿叶蔬菜、草莓等。”
▲植物工厂培育的植物
“营养液代替土壤,LED灯取代太阳光,超越光热水土自然约束,摆脱时间空间天然限制的植物工厂,让高产不再看天吃饭。”赖薛如表示,本月中旬,由中农超级植物工厂培育的草莓即将上市。“我们培育了粉色、白色、黑色的草莓,果大且圆,甜味十足。这批新上市的草莓价格或略高于市场价位,但其营养、口感更佳,且全程不使用农药。未来,还将上新更多价格亲民的新品种果蔬、药草、花卉等。”
一块气味芯片搭配一个诱捕器瓶子,便组合成便携式害虫智能监测系统,只需将瓶子放在植物周围,就实时记录害虫诱捕状况。“目前我们数据库有60多万个样本,300多个害虫种类。”新腾数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余恒介绍,这些昆虫样本不仅能还原昆虫细微样貌,且能通过3D技术打印成实体。“为病虫害预测和防止外来物种提供精准控制。下一步,我们将把这些样本做成科普类产品。”
此外,在新技术方面,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畜牧兽医学院教师舒维成介绍,“目前,我们与通威合作研发微藻综合利用技术,已研发出固态微藻凝胶和液态培养系统。”他表示,这项技术可用于废水处理、饲料蛋白质、化妆品、食用保健品提取等方面,具有较高科研价值。
红星新闻记者 赵雨欣 部分图据成都农博会组委会
编辑 郭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