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铁17号线二期将于本月开通运营,作为成都首条穿城而过的快线地铁,为何要这样设计、施工面临哪些难题?作为成都地铁17号线二期的设计师,中铁二院成都地铁项目部17号线二期项目总工周旭日前接受红星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成都超前的线网规划,就将构建轨道快线骨架网纳入其中;建设快线地铁将极大满足中心城区市民快进快出的出行需求。
▲周旭
隧道洞径较1号线增加2.3米
但施工空间却更狭小
成都目前在运行的地铁线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1号线、2号线为代表的普速线路,列车最高运行时速为80公里;另一种以18号线、19号线为代表的快速线路,最高运行时速为140公里。
17号线二期正是一条快速线路,与已经开通的18号线、19号线不同的是,17号线二期是成都第一条穿城而过的快速线路。它与普速线路有何不同呢?
“从建设难度上,快线地铁比普速线路难了不是一星半点。”周旭告诉记者,仅仅从通行隧道洞径上看,更快的速度也需要更大的隧道支撑。因此,17号线二期隧道洞径达8.3米,像1号线一样的普通线路只有6米。更大的洞径无论是掘进体量,还是难度都明显提升。
▲成都地铁17号线二期西大街站
比如,线路与既有桥梁距离仅有9米时,普通线路洞径6米,中间还有3米距离,基本不会对桥梁产生影响;而17号线洞径达8.3米,中间只隔0.7米,此时就需更多的保障措施,避免掘进对既有桥梁产生影响。
17号线二期线路起于17号线一期工程终点机投桥站(不含),止于高洪站,全长24.76公里,均为地下线。线路自西南延伸至东北,串联双流区、武侯区、青羊区、金牛区、成华区等区域。
在设计、建设阶段面临的另一个难题就是“空间”。据周旭介绍,由于线路穿越中心城区,可供施工的空间小,能满足地下穿行的空间也相当有限,其中盾构隧道沿线最窄道路宽度仅20米,这在设计阶段就让设计团队经过多轮讨论、测量、论证。
▲成都地铁17号线二期省骨科医院站建设现场
除了隧道施工空间有限,车站建设空间同样逼仄。“比如省骨科医院站,设计时想按照当下需求设置2扶1梯,但这样设置人行道就被占满了,因此不得不多重考量,最终将出入口进行变形设计,一边为上下扶梯,另一边为步梯。”周旭说,最终设计完成后的17号线二期线路,盾构隧道穿越江河10次、运营铁路及地铁22次、市政道桥14次、老旧建筑物86栋、重要管线40处、瓦斯区域2处。
超前规划
成都将构建一张地铁快线骨架网
作为一条穿城而过的地铁线路,线路中间车站密集,车辆还未提速至140公里/小时已经到站,那又为何还要建一条快线地铁呢?
“快线地铁在车站密集区域优势不显,但一旦站间距扩大,其速度优势就展现得淋漓尽致。”周旭说,快线地铁主要服务于市民快进、快出的需求,市中心车站密集主要为了方便市民上下车,而车站间距大时,市民就能享受到快速地铁带来的时空加速体验。
其实不只如此,更快的运行时速,也意味着列车的加速能力更强,提速快、刹车稳,自然在车站密集的路段使用的时间也更少。
那17号线二期是临时调整为快线地铁的吗?答案是否定的。
“在规划之初,就确定了轨道交通普速线网、快速线网两张地铁骨架网,来满足不同市民出行需求。”据周旭介绍,成都地铁1、2、3、4、7号线建成后,普速线网基本成型,但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这些线路的运行速度较慢,一旦距离超过30公里,基本都要1小时时间,因此穿城快线的建设随之启动。
▲周旭
根据规划,成都的快线地铁骨架网包括了17号线以及13号线、18号线。如此就构建了南北有18号线,东西交叉有17号线、13号线,基本可满足市民长线出行需求的快线骨架网。
目前,17号线二期距离开通越来越近,今年年内,13号线一期也将投入运营。至此,成都的快线地铁骨架网也将基本成型,市民未来的出行将更加方便、快捷。
红星新闻记者 闫宇恒 摄影记者 陶轲
编辑 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