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排泛光灯倾泻,四川国际网球中心恍如白昼,大屏上闪耀着三个大字——“冠军点”。
全场观众凝神屏息,智利人塔比洛目光穿透网带,直锁对面的意大利名将穆塞蒂。后者一记短促的击球破空,网球划过一道直线,撞上球网中段,发出一声闷响。
世界静止了一瞬。
又迅速被看台上奔涌而下的声浪冲破。
2025年9月23日21时48分,属于亚历杭德罗·塔比洛的时刻终于到来。这位一路披荆斩棘的“黑马”,加冕成都网球公开赛的“新王”。他没有嘶吼、没有狂奔,他霎时瘫倒在地,仰望那片为他沸腾的夜空。片刻之后,他起身,将奔入场内的女友高高抱起,定格这个夜晚最动人的画面。
▲塔比洛夺冠后抱起女友
这一瞬,为成都网球公开赛九年历程镌刻下又一圈年轮。在比分与奖杯之外,网球的轨迹已深深织入这座城市的肌理,从冷门的运动走向大众视野,从纯粹的竞技蜕变为闪亮的城市名片,它承载着八十万爱好者的目光与心跳,也回荡在三千余片球场上,与成都“世界赛事名城”的脉搏,同频共振。成都,正悄然成为中国网球版图上的新高地。
新科冠军塔比洛:
这是我职业生涯最大的胜利
意大利人洛伦佐·穆塞蒂,这位赛会头号种子、世界排名第九、被球迷亲切称为“最帅奶爸”的网坛新星,此刻被失落的阴影笼罩。比赛结束后,他扯过白毛巾,紧紧捂住泪眼,久久没有松开。
2023年,他闯入四强;2024年,他在决赛中惜败于中国小将商竣程,与奖杯一步之遥。今年重返成都,他离梦想如此接近,两度抵达冠军点,却再度与之擦肩。
▲塔比洛(右)与穆塞蒂(左)在决赛中上演精彩对决
记分牌最终定格:6-3、2-6、7-6(5)。这三组数字,勾勒出一场跌宕的角力。穆塞蒂的两个冠军点,被塔比洛一次次顽强救回,直至逆转。赛后,塔比洛坦言,过去一年他饱受伤病困扰,是在女友与团队的支持下才走到今天。“这样的起伏也映照在比赛中,”他说,“第二盘结束时,我几乎耗尽所有力气。”
曾被《网球》杂志评价为“可能是网球中最被低估的多面手”,塔比洛的履历中不乏高光时刻:奥克兰巡回赛夺冠,罗马大师赛力克当时世界第一的德约科维奇,今年蒙特卡洛再度击败德约科维奇,展现出不俗的硬仗能力。而在成都,这位不被看好的智利人一路破局突围,以黑马之姿终圆梦想。
塔比洛赛后面对红星新闻记者难掩激动:“我非常高兴,这是我职业生涯最大的胜利!”
▲塔比洛展现出不俗的硬仗能力
正如成都公开赛自2016年创办以来所呈现的那样,它既是成熟球员的试炼场,更是新星崛起的舞台。2024年,2005年出生的商竣程在这里击败穆塞蒂夺冠;今年首轮,他再次力克比利时好手贝尔赫斯。同为2005年出生的周意,也在首轮轰出22记ACE球,挑落“英国一哥”诺里。
▲去年商竣程击败穆塞蒂夺冠
▲周意首轮轰出22记ACE球,挑落“英国一哥”诺里
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白喜林评价道:“商竣程和周意是中国男网新生代的代表。成都是商竣程的福地,而周意战胜诺里,也极大提升了信心。成都公开赛为中国网球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成为年轻球员实现梦想的舞台。”
百年历史:
从华西坝飞出的“皮毛蛋”
成都民俗专家刘孝昌认为,网球第一次出现在成都,是20世纪初,由到四川办学的外国人引入。当时网球并不叫“网球”,而有一个更加形象的名称——“皮毛蛋”。那时候许多成都人有空就会到华西坝去看师生们打“皮毛蛋”,学生和老师们不仅要打比赛,有时候还会组织进行“皮毛蛋”表演。
1930年,华西协合大学代表队参加上海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获得网球团体冠军,队员文复阳和岳尚忠夺得男子双打冠军。
随着运动升温,网球场在蓉城快速增多,至上世纪三十年代已达五十余片,甚至出现在私人宅院。
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成都市网球协会成立,推动网球运动规范化发展。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成都选手李德鹏成为首位参加奥运网球项目的中国人。“输了比赛,但开了眼界。”李德鹏向红星新闻记者感慨。
成都网球的大众化推广,离不开关键人物鼎力支撑。据国家体育总局官网介绍,1998年起,市网球协会主席张峰,凭借其对网球运动的热爱和对推动大众网球发展的热忱,带领协会积极谋划,推动“成都模式”落地生根。
2000年,首届“水井坊杯”中国大城市业余网球团体赛在成都鸣锣,一举入选当年中国网坛十大事件。此后十四届赛事,汇聚八十余城、近五千运动员,不仅创造了中国业余网球的典范,也为成都人民、成都体育和成都网球争得了巨大荣誉。
进入新世纪,成都网球的国际化步伐加速。2016年,成都网球公开赛落户双流,使成都成为中国第四座拥有ATP世界巡回赛的城市。历经百年沧桑,华西坝飞出的“皮毛蛋”,已落入蓉城千百球场之中。
庞大群体:
80多万网球人口、3000多片网球场
9月22日晚,成都网球公开赛半决赛战罢,赛场内的巨型泛光灯渐次熄灭。然而,就在一墙之隔的近十片外围训练场上,灯火依旧通明,深夜仍有许多身影在挥拍跃动,清脆的击球声此起彼伏。“我每周必来两次,四周绿树环绕,在这儿打球特别舒坦!”一位何姓球友的话语中,满是惬意。
▲成都的网球爱好者众多
几乎每个周二,四川省人民医院皮肤科医生陈明懿都会出现在网球场上,几十年如一日保持着运动状态。“上世纪90年代末,四川省骨科医院里面盖了一片网球场,很多职工在那里打网球,我就觉得很好玩。”陈明懿说。
从医者的角度,陈明懿认为:“网球是很能减轻人精神压力的运动,可以防治人的抑郁症。许多网球场建在户外,打网球的时候,人也能和大自然互动。朋友们不分男女老幼,可以一起打网球竞技娱乐,还能从中感受到团队带来的和谐和力量。”
像何先生和陈明懿这样的长期网球爱好者,在成都已然构成一个庞大的群体。成都市网球协会副主席贺杰向记者介绍:“目前成都的网球人口已突破80万,近几年网球场馆每年以300至500片的速度增长,总量超过3000片,各类网球俱乐部也发展至百余家。”
对于网球行业创业者钱帅和廖勇而言,成都网球市场的发展浪潮,起初是爱好使然,长远来看是经济发展与赛事发展双重驱动的结果。钱帅创立的“七棵树网球学院”恰与成都公开赛同始于2016年,“我们植根于四川大学的网球社团,亲眼见证了赛事如何不断扩大网球在成都的影响力。”如今,其学院已拥有7个校区、20多片球场,每年举办群众赛事数百场。
廖勇,作为成都科马闻香网球中心的投资人,深耕于郫都区市场,其俱乐部曾向四川省队输送主力队员。他洞察到未来的潜力:“网球运动成熟的国家,社区免费球场是标配。相较之下,我们尚处起步阶段,成都的网球市场前景广阔,必定越来越好。”他的俱乐部现有5片球场,而另外8片新场地也即将投入运营。
深耕网球事业多年的李德鹏感慨道,上世纪70年代初接触网球时,经济条件艰苦,“训练完能吃上伙食,打球就是为了吃口饭。”而随着国家经济数十年的高速发展,网球从谋生手段变成了他一生的追求。“在国际上,网球水平与经济发展程度比较相关。我国网球运动能日益蓬勃,归根结底是国家富强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才有了追求精神享受的基础。”
走向高地:
把更高水平和影响力的国际国内赛事落地到成都
越来越大的网球人口,孕育出优秀的网球运动员,名震网坛的郑洁、晏紫,均是成都的骄傲。
在贺杰看来,除了硬件提升与竞技成绩,夯实青少年培训乃是长远发展的根基。“要让更多中小学生接触网球、热爱网球,从中发现并培养能走向国际赛场的优秀苗子。”但他也强调,“郑洁、晏紫这样的冠军几十年来才涌现两位。因此,青少年通过这项运动,锻造健康的人格、强健的体魄,更是初衷。”
这一理念正被积极践行。钱帅与廖勇表示,他们的俱乐部经常深入校园开展公益课程。成都七中初中附属小学体育教研组长张丽介绍,自2017年起,网球课便在该校广泛普及,实现“一周一节”。“网球对孩子们身心成长益处显著,”她观察道,“以前孩子们输了球常会掉眼泪,现在虽然也会沮丧,但更多是学会了冷静总结,这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成长。”
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白喜林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近年来,成都成功举办了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世界运动会,以及乒乓球、羽毛球等多项国际单项赛事,展现出卓越的办赛能力。“我们也将逐步加大网球项目在西部地区的布局。四川是网球人口和网球场地的大省,我们要把成都作为未来中国网球发展的高地,希望发挥天府之国的综合实力,把更高水平和影响力的国际国内赛事落地到成都,也希望成都能为中国网球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成都狂热的网球迷是赛场上的另一道风景
成都独特的网球氛围与城市魅力,也赢得了国际球员们的广泛赞誉。穆塞蒂就说:“在成都,无论是赛场上,还是在赛场外,去街头走一走,去看看大熊猫,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美国球员麦肯齐·麦克唐纳德在游览大慈寺时说:“成都不仅有随处可见的大熊猫元素,还有很多友善的市民。”
▲网球明星们打卡成都大熊猫
新科冠军塔比洛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非常喜爱中国,对成都的印象非常好,这座城市商厦的规模让我感到惊讶,希望明年能再来成都,去看一看大熊猫!”
红星新闻记者 王拓 编辑 许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