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作家刘亮程最新长篇小说《长命》由译林出版社推出。这也是他继《本巴》荣获茅盾文学奖之后的首部长篇小说。
《长命》的故事发生在天山脚下戈壁深处的一座小村落里。16岁的魏姑在目睹溺亡者最后凝视的那一刻,开启了通灵之眼,自此成为游走于阴阳两界的神婆。兽医郭长命与魏姑,为寻回郭家祖先郭子亥丢失在家乡的半片魂魄,两人一路向东,跨越河西走廊,抵达老家甘肃酒泉“钟塔县”。于是,一个有天有地、有人有鬼、有生有死的世界就此打开。
这部小说的灵感,源于刘亮程早年听到的一个故事:某年村庄发大水,洪水冲开棺木,冲出一本家谱来。翻阅家谱,这户人家的后人才知道,原来自己家族一百多年前曾遭灭族,只有一位母亲带着五岁的孩子逃了出来,一路逃至新疆。此后的100多年,又繁衍成如今的大家族。
“我跟中国所有作家都不一样的是,我有一个地窝子里的童年。”刘亮程曾如此自述。1998年,36岁的刘亮程以《一个人的村庄》展现新疆四季的温润与辽阔;而后的《捎话》与《本巴》,他用寓言式写作,将故事背景放置在离现实遥远的时空。如今年过六旬的他,再一次回望那片土地,《长命》被他称为“天命之作”:“这个关于恐惧、死与生的悠长故事……在我心里躺了十年,它在等我长老,长出地老天荒的情感来。直到我60岁时,故事终于睁开眼睛。”
《长命》的责任编辑陆志宙评价说,刘亮程是一位格外冷静的作家,他深知现实中宗祠、家谱等许多传统已难以安放,但正是因为有失落与断裂,才更能显出文学的必要。
而在刘亮程看来,世界其实从来不缺少故事,唯有灵性,才能让一个湮没于尘埃的故事重新活过来。在小说中,魏姑成为叙事的“眼睛”。她能看到常人所不能见的景象,通过她,“过去现实”与“真实现实”得以在文字中并置,故事才真正复活。对刘亮程来说,正是魏姑的出现,让这个潜伏在心里十年的故事真正“活”了起来。
刘亮程
这是一个家族衰亡又重生的故事,有着厚重的历史质感,这样的故事能否被年轻一代接受?刘亮程并不担忧,他表示自己写这部小说时,首先想到的是这部小说离生活和生命有多远,他也对年轻读者充满了信任:“我知道他们会长大,会长到和他们的父亲、祖父一样大。我们永远无需担心年轻人想什么,做什么,他们会慢慢走来的。”
作为《长命》的第一批读者之一,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新颖认为,读这本书,不必做任何准备,只要以最本真的自己走进故事,它会带你回到童年:“《长命》构建的是一个厚重而混沌、温暖而完整,我们曾共同拥有的生活图景。读这部小说,我想起了在胶东农村的童年与少年时光。”
红星新闻记者 毛渝川 任宏伟 图据译林出版社 编辑 曾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