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忧虑、质疑、牢骚……扫个码咋就这么难?直击茉莉花名城“数字交易变革”的阵痛与棋局

红星新闻 2025-09-04 21:05

▲横州市茉莉花田中劳作的花农

红星新闻记者|钟梦哲

编辑|邓旆光

横州,位于广西东南部,这座城市最出名的是茉莉花,全中国80%以上的茉莉花和茉莉花茶均来自这里,横州茉莉花产量又占世界总产量的60%以上。自1978年大规模发展茉莉花产业后,花农和花商保持着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传统模式。

自今年8月起,横州开启一场数字茉莉变革,全面推行“扫码交易,确认即支付”。花农需在数字茉莉小程序上完成相关实名注册程序,随后生成专属二维码,交易时花农出示二维码被商家使用的全新智能秤扫描,货款即可抵达花农银行账户。

但推行初期并不顺利,年纪大的花农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觉得还是现金拿在手里最踏实,新设备遇到网络卡顿、到账不及时、收货速度慢等问题又被花商嫌弃。随后,网络上的短视频开始将矛盾夸大,不实信息又加剧了花农疑虑,可在这场变革之下,暗藏着横州吸引外资、招商茶企、扩大产业、稳定市场的战略决心。

如何破解花农疑虑、提升设备效率、平衡惠企政策,所有的一切都在考验决策者的智慧与平衡之道,横州的数字茉莉变革之路,正牵动着34万花农的心。

阵痛一

数字平台刚刚推广,田间地头谣言四起

有人质疑“能给花农带来什么利益”

校椅镇的石井村紧挨407县道,路旁就是茉莉花田,进入田间地头后,如果不像花农们那样头戴遮阳帽、身披反光衣、挂上小风扇,阳光和高温让人根本站不住脚。

9月2日,红星新闻记者来到石井村,中午一点多正是最热的时候,407县道旁边的茉莉花田一眼望去,太阳照射下十几个反光的身影在田间挪动。王某某(化名)和妻子娴熟地摘下一枚枚还没开放的茉莉花朵,“如果花开了再拿到厂里制作,它就不香了。”王某某说每年的4月到10月是茉莉花采摘季,最近又是花朵品质最好的季节之一。

▲横州市的茉莉花田

虽然石井村的茉莉花交易市场推行数字茉莉快两周,但这对夫妇还是没去注册,卖花依旧选择现金交易。劝阻夫妇俩脚步的是田间流传最广的一则谣言,“钱直接到人家公司里,怎么可能是我的银行账户?我自己还要提现出来,手续费也要付。”夫妻俩对此说法深信不疑,到现在不愿注册,“搞这个能给农民带来什么利益?”

平台推广初期,“卖花要征税”“提现要手续费”等谣言在各种视频的评论区内不胫而走,推进工作并不顺利。

8月27日,横州市融媒体中心曾就此问题专门发布视频辟谣,但谣言似乎总是跑得比真相快,辟谣的视频截至9月3日晚,仅有239人点赞,转发量57次。

9月2日,数字茉莉平台运营方广西慧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一位不愿意具名的负责人透露,数字化、透明化交易动了一部分人的利益,有人在网络造谣抵制,导致不明真相的花农被利用。

阵痛二

注册账号的花农不会用智能手机

“扫码太慢了,好久都扫不到一个”

9月3日下午4点半,红星新闻记者来到横州市城北的茉莉花市场,人头攒动的花摊前花农背着茉莉花待价而沽,刚开市价格只有每斤25元,花农们犹豫着是现在卖掉还是等价格上涨。

赌价在花农售卖时很常见,茉莉花价格就和炒股一样,4点开市到晚上收市每个时段价格不一,瞅准时机在价格顶点出售,有时一斤可以多赚五六块钱。

▲横州市城北茉莉花交易市场中的花农

当天价格最低点出现在下午4点15分的开盘价25元每斤,5点44分价格上涨到最高28元每斤,而后回落到26元每斤。附近的村民商某某(化名)在开市后背着自家采摘的28斤茉莉花来到一家摊位前,今年60多岁的他不怎么会玩智能手机,在村委会的引导下他注册了数字茉莉账号。过完秤以后他将二维码对准扫描机器,但屏幕随即显示交易失败的提示,收货商将手朝后一指,让他找穿红马甲的志愿者。

原来商某某虽然实名注册,但是没有进行银行卡的授权,也没有设置自动收款,手机在年轻的志愿者手中度过约45秒之后授权完成,商某某重新扫码等待资金到账,20多秒后734元打入他的银行卡,耗时已经接近三分钟。另一位注册完备的花农扫码后则只隔了20秒,826元就打入他的银行卡内。

年轻人对智能手机的熟络使他们普遍容易接受,但上了岁数的老花农只有在帮助下才能完成数字茉莉的注册流程。让老年人觉得扫码不方便的原因还在于交易时间太长,容易排长队。石井村的花农李桂花告诉记者:“扫码太慢了,好久都扫不到一个。”

阵痛三

花农商户都嫌数字交易比现金交易慢

记者注册账号亲测“卖花流程”

“试了两天,人家都收一两千斤了,我这里才三五百斤。”9月2日下午,在横州镇长寨村的一处收花摊位,花商刘某某(化名)指着放在屋内角落的智能秤说,如果扫码交易太慢,那花农就会转头卖给别家。

长期以来,横州的茉莉花交易已经形成了快速收花快速支出的模式,过去花农把茉莉花放在秤上,计数员高喊重量,旁边出纳听到后通过计算器算钱,再点出现钞交给花农。当天记者在刘某某的摊位旁观察良久,这种传统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方式,平均每一分钟可完成6到8笔交易。

▲横州市石井村茉莉花交易市场

而在石井村茉莉花交易市场,花商摊位全部使用数字茉莉系统,花商们对此褒贬不一,但比较一致的意见是新系统收花太慢。花商费某某(化名)说:“以前花农卖完就走,一天收一万多斤,昨天才收了四千斤,没办法,现在还有人用现金收花。”在测试的头两天,眼看每天收花的任务完不成,刘某某只能让员工撤下智能秤。

9月3日,红星新闻记者注册了数字茉莉的账号,收购了部分花农手中的茉莉花在横州城北和石井茉莉花市场售卖给花商,从把茉莉花递给花商的那一刻到手机短信提示资金到账,一次耗时38秒,另一次耗时48秒。

刘某某这种花商负责给茶厂收购茉莉花,卖给茶厂后只赚取每斤0.25至0.3元的利润,扫码后打给花农的钱其实是茶厂存放在平台账户的钱。“我们也不知道里面有多少钱,是茶厂授权给我们最后打给花农。”但第一天使用就出了岔子,“第一天光重复的钱我就多发了七千多块,没跟我们说是直接从账户扣钱给花农,我们这边发着现金,那边钱又到农户的账上了。”

变革背后的“棋局”

吸引资金建厂,保障花农收入

未来进行溯源管理推动产业发展

这场数字茉莉的变革背后,更深层影响的是茶厂、花商之间交税的变化。过去花商支付现金给花农,花商再将茉莉花卖给茶企,但很多花商无法给茶企开出进项的发票。这就导致每年到交税时,茶企会找人代开发票,但这种行为又具有风险,也是税务机关严厉打击的。

数字茉莉的每个花农都是实名制注册,扫码交易之后会直接开出发票给花商,花商贩卖给茶企后将发票交给茶企,这些凭证使得茶企可享受农产品进项税额核定扣除。根据横州市经信局官方文件,扣除率为13%,而此前的凭票扣除率为9%(特殊情况可增加1%)。

9月4日,在国家税务总局横州市税务局的办税大厅,工作人员表示,花农自产自销是免收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但花商收了茉莉花转卖给茶企,这是属于中间流通增值环节。花商既不从事茶叶生产也不从事农业生产,因此属于增值税征收的范围。”

上述慧云技术公司的负责人表示,数字茉莉最大的便利是能让茶厂享受交易即开票,凭借这些票据茶厂能够享受税收上的优惠政策。“过去茶企的进项税额抵扣最高只能到10%,现在可以给到13%,政府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吸引资金建厂,茶厂越多原材料收购就越稳定,茉莉花的价格就越高,花农的收入才有保障。”

▲横州市城北茉莉花交易市场中的志愿者

9月4日,横州市经信局办公室主要负责人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说,数字化是横州市茉莉花产业未来必然要走的一条道路。“不管群众怎么想,这些群众的诉求我们都需要满足。如果群众不理解,那我们就继续做工作。”

横州市经信局正对接腾讯公司,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技术问题。“确实是做得不好的地方,我们也承认。”该负责人表示,目前数字茉莉系统的推行并不是一刀切,现金交易渠道仍然在保留。只不过数字化是肉眼可见的未来发展趋势,这条路已经是注定要走的,未来还是会逐步推进,就像接受微信、支付宝一样,花农需要一个过程慢慢接受。

然而对茉莉花产业的展望并不止步于此,寄希望于这套数字茉莉系统,政府希望未来对茉莉花产业从单纯的追求产量转向提高质量。“过去追求产量,花农可能会过度使用农药,结出茉莉花的花色和花香大不如前,但当一切进入数字化后,就可进行溯源管理,毕竟如果仅从逐利的角度出发,对横州整个茉莉花产业发展不一定是好的。”横州市经信局办公室主要负责人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