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银行成都分行:践行“两山”理念、用好两种资源,描绘绿色发展美丽画卷

红星新闻 2025-10-16 09:0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年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提出10周年。10年来,华夏银行成都分行持续完善机制建设、强化政策保障、聚焦重点领域、创新产品运用,系统推进绿色金融特色化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区域实际的绿色金融实践之路。截至2025年9月末,该行绿色贷款余额86.5亿元,增量25.79亿元,增幅超过42%。

“车轮上的绿色引擎”加速启动

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老钟没去各大景点“赶集”,他抽空跑了趟附近的汽车销售门店,为家中添置了一辆新能源汽车。“配合最新的金融政策,月供不到2000元,很实惠。”他满意地说。来自成都市经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108万辆,占比15.1%,稳居全国非汽车限购城市首位。

燃油车的轰鸣正在被清洁能源“无声”代替。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8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44.3%,创同期历史新高,标志着行业正由政策驱动全面转向市场驱动。华夏银行成都分行敏锐捕捉到这一转型机遇,主动走出“燃油经济”舒适区,以创新服务对接绿色发展需求。

近年来,该行构建了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成长的金融服务新体系:推出“新能源动态授信”,在集团授信框架内优先保障新能源业务额度,并借助绿色FTP优惠机制,实现利率下调35-45个基点;提供“转型改造专项贷款”,已助力五家经销商完成新能源展厅改造,实现单店月销量突破300台、库存周转天数降至28天、售后留存率提升20%;打通“绿色审批通道”,融资流程用时压缩60%。同时,该行还构建“B端+C端”闭环服务生态,面向个人消费者积极推荐信用卡、易达金、龙e贷等线上产品,并配套优质权益,助力经销商提升新能源汽车销售转化率。

截至目前,华夏银行成都分行已为四川本地两大龙头经销商集团累计发放新能源汽车销售相关贷款1.37亿元,切实缓解企业转型过程中面临的 “新能源汽车采购资金占用大、门店改造投入高、消费者信贷需求新”等核心痛点。

引国际“活水” 润绿色园区

我国在2020年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工业部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工业园区则是工业部门必须牵住的“牛鼻子”。2024年10月,成都市启动“立园满园”行动,推动园区服务集成、企业办事不出园;近期还出台涵盖22个领域的70条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为进一步丰富支持园区的金融服务,加快低碳转型,华夏银行引来了金凤凰,与亚洲开发银行首次合作的“促进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项目”已正式启动。这是一个转贷项目,双方共同提供28.702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其中亚洲开发银行14.351亿元,华夏银行配套14.351亿元),执行期6.5年,贷款期16年。重点投向与工业园区节能减排相关领域,包括可再生能源利用、能源效率提升、低碳建筑、低碳交通、循环经济、低碳制造、其它降碳等7大类28个子类。目前,华夏银行成都分行的几个项目都在与客户深入沟通,积极推动其使用亚洲开发银行的资金。

引入国际资金,支持绿色发展,这并非华夏银行的第一次行动。早在2023年,该行就成功落地了首笔运用世界银行“中国可再生能源和电池储能促进项目”的项目贷款——淮州新城分布式光储充一体化综合能源项目,投放资金629万元。2024年,又针对舍得酒业绿色转型需求,以舍得酒业魏家营废水处理中心为突破口,通过绿色信贷与技改贴息组合拳,最终促成3.3亿元贷款落地,该项目同时获得了世界银行转贷资源和人民银行再贷款及财政补贴支持。

e406f5384b8910232a852c18bf431c3.jpg

内外兼修 夯实绿色金融根基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积极促进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的同时,华夏银行成都分行也在不断“强身健体”。

对内,为顺应经济大环境变化及集团管理要求,致力于科技、绿色转型,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团队,华夏银行成都分行今年专门成立了科技绿色金融中心,负责推动科技与绿色金融业务拓展、平台渠道建设,并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监管机构及行业组织的对接。

对外,该行积极构建战略合作网络,与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有限公司、绵阳市生态环境局、四川天府新区生态环境和城市管理局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定期沟通与资源共享机制。今年7月,该行联合成都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举办了“成都市绿色金融服务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交流会”,汇聚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环保企业、行业协会等多方嘉宾共探融合发展路径。

从产品创新到国际合作,从产业支持到能力建设,华夏银行成都分行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为区域绿色低碳发展注入金融活水。(华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