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西部健博会现场
10月10日,为期三天的首届西部(成都)健康促进博览会(简称“西部健博会”)在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正式启幕。展会吸引全国超13个省(市)、省内21个市(州)共160余家单位参展参会,既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等28家行业标杆医疗机构,也涵盖华为、科伦药业、诺和诺德等头部企业,覆盖医药制造、智慧医疗、健康服务全链条。
红星新闻记者看到,一批批前沿技术转化的医疗器械产品,在此次博览会亮相;四川医学创新转化研究院、西部医学创新转化联盟也在此次博览会上正式成立。
前沿科技集体亮相
感受科技创新的震撼力量
上午9时,西部健博会一开幕,各大医院和企业的展区便迅速汇聚起一波波体验与观摩的人潮。四川省人民医院展示的中药茶饮大受欢迎,整个上午人头攒动,人们纷纷驻足品尝。“省医院的茶太火了,我之前就在互联网医院上买过。”市民李女士向记者表示。
▲中药茶饮大受欢迎
同样引人注目的还有四川省人民医院展出的国内首创核辐射卫生应急VR培训系统,以及全球首台基于AROCS4×4越野底盘的全地形越野医疗方舱,吸引众人驻足体验。据该展区的国家(四川)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介绍,该VR培训系统能让人沉浸式体验核辐射灾难下的应急救援全流程,涵盖伤员处置、自我防护与清消等环节,彻底替代了过去仅靠想象与推演的培训模式。“尽管这些技能或许永远用不上,但我们一定要具备这样的救援能力!”此外,该院还带来耳聋耳鸣无创诊疗技术。国内首例正式上市“人工心”临床置入、国内首例高海拔人工心脏植入等多项“首例”成果亮相,令与会者深切感受到科技创新的震撼力量。
▲机器人抓药
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展区,一台通用无人药房机器人也成为焦点。观众仅需在前台平板电脑上点选所需药品,机器人便能自主移动至药柜,精准识别并抓取药品,再递交至观众手中,全程无人为干预,尽显智能化与自动化魅力。值得一提的是,这台机器人同样能像人类一样“售卖”零食,对饼干、糖果、饮料等商品,它均可准确识别并取出。
在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的展台,构造精密的机械臂灵活自如地模拟着手术操作,该院骨科主任刘永光告诉记者,这是我国完全自主研发的全骨科手术机器人,它改变了手术方式,传统骨科手术高度依赖医生的临床经验与操作手感,精准度、人手稳定性等存在可变因素,可能影响手术效果;而骨科机器人的核心优势在于“个性化适配”—— 它能基于每位患者独特的解剖结构,量身定制手术方案,最终实现创伤更小、精度更高的治疗效果。“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骨科诊疗必须紧跟时代步伐。”
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展示了“全市肿瘤大数据平台”。记者看到,该套系统整合并综合分析了全市肿瘤防治历史数据和未来产生的数据,建立涵盖肿瘤防、筛、治、康、管等环节的多层次、立体化癌症防治体系,为行政部门制定防控策略提供有力支撑。
▲超微创手术机器人
此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等机构展出的超微创手术机器人、质子治疗中心、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同样吸引众多目光。义诊区内,平时“一号难求”的糖尿病专家冉无兴、呼吸内科专家梁宗安、消化内科专家陈波等近百名医生坐镇,免费为市民答疑解惑,也让众多观众直呼“不虚此行”。
两大机构成立
加速医疗科研成果向产业价值转化
主办方介绍,西部健博会不仅是西部健康资源的一次集中亮相,更是区域健康产业协同发展的一次深度联动。
西部健博会开幕式上,发布了“医药健康产业供需清单”,标志着产业链要素对接迈入系统化、精准化新阶段,为医疗机构与企业搭建了高效协同的桥梁。同时,四川医学创新转化研究院和西部转化联盟在开幕式上宣告成立,进一步强化了“医教研产”深度融合,加速了医疗科研成果向产业价值的转化。
记者还在西部健博会上获悉,今年10月《四川省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的正式施行,标志着四川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工作从“政策引导”迈向“法治保障”,为健康四川建设提供制度支撑;2024年全省人均预期寿命达78.8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30.3%,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连续多年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数据是四川健康事业发展的“成绩单”,更印证了“健康四川”战略的实效。
产业层面,四川医药健康产业已形成“集群化、高质量”发展格局:全省规上企业近4000家,培育医药工业百强企业4家、全国500强医药企业3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8家、上市企业29家,建成多个国家级产业集群与创新平台,一批重大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成功研发,为西部健博会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也让展会成为四川医药健康产业“建圈强链”未来的重要抓手。
主办方介绍,西部健博会将进一步辐射西部、联动全国,成为引领西部健康促进事业发展的“风向标”,推动“健康四川”向“健康西部”延伸,为扎实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持续增进人民健康福祉贡献更多四川智慧与西部力量。
红星新闻记者 王拓 部分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 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