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分享交流会,来听听如何“好评成都”

红星新闻 2025-11-20 22:27

图片1.jpg

以精彩文字,记录城市脉动;借深刻评论,汇聚蓉城心声。

新时代之下,什么样的网络评论才称得上“好评成都”?11月20日,由成都市委网信办主办,红星新闻、红星传媒(成都)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二届“好评成都”网络评论分享交流会在阿来书房举行。来自专业媒体、融媒体平台及优质自媒体的评论力量汇聚一堂,他们以新视角、新观点、新姿势讲述成都故事,传递成都声音,共同构筑起“好评成都”的传播矩阵。与会者们认为,一大批有深度、有温度、有力量的网络评论,正立体化、全方位地展现成都的独特魅力与发展活力,“深度、广角、创新……小切口、接地气,走进寻常百姓家,这样的‘多维镜像’,才能更好地凸显城市发展。”

如何用小故事折射大主题?

图片2.jpg

如何用个人小故事折射城市大主题,确保小众的体验能够转化为能引发广泛关注的公共议题?作为以专业洞察记录时代脉搏的资深媒体人,澎湃新闻评论部总监陈才说,要鼓励形式创新,打破传统评论的文本局限,“除了观点鲜明、论证严谨的文字评论外,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融合评论产品,如短视频等,可以将深刻的思考与生动的表达相结合,增强评论的视觉冲击力、艺术感染力和社交传播力,使‘成都故事’和‘成都观点’更易于被不同年龄层、不同阅读习惯的受众所理解和接受。”

他还说,世运会是今年成都的大事件,徐达内in人间地理社的成都世运会深度观察系列视频让人印象深刻:“像《成都“抠”得好》《成都世运会松弛人传人》 ,分别聚焦成都世运会如何节俭办赛、保持松弛感,文案、表达都花了功夫,标题网感十足……”

如何用镜头推介不一样的成都?

图片3.jpg

镜头掠过雪山下的绿道,也掠过赛场上的呐喊;记录交子大道的潮涌,也记录街头巷尾的茶香......每一帧画面都拼凑出了一个更真实、更立体、更全面的成都。知名视频账号唯观成都创始人IP主播张唯,也分享了他是如何向世界讲述幸福成都的故事,“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向世界介绍成都?我们将镜头瞄准大型赛事,将镜头锁定成都假日;我们关注成都的开放和包容,寻找它如何在内陆腹地拥抱世界;我们还关注这座城市的发展环境,所以追踪立园满园、进解优促等战略的落地……”在他看来,文字的力量源于思辨,而评论的边界正被视频不断拓宽。作为思想与视觉的融合,视频评论让受众不再只是阅读观点,而是沉浸于观点之中。

如何用产业视角观察城市?

图片4.jpg

与会者讨论交流着“打开成都”的独特视角:从城乡融合到时尚破圈,从文旅消费到赛事营城,从数字文创再到人才厚积……再比如,如何从产业视角观察一座城市?如何将一个深刻的城市观察,包装成读者喜欢的自媒体文章?财经新媒体《正解局》副主编王剑认为,城市的竞争,本质是产业的竞争,“我们认为,从产业生态框架看城市需要三个视角——向后看:看历史,理解产业为何在这里出现;上下看:看系统性驱动因素;左右看:看标杆,看城市在生态中的位置。至于新媒体账号的建设,需要将代表作作为品牌的锚点。还需要不断加强问题意识,因为好选题比好写作更重要。还要提升现场能力:越接地气,越有说服力。”

如何用家常话“聊新闻”?

图片5.jpg

如何通过区县基层的“小切口”,去折射和承载 “公园城市”“幸福成都” 这类全市性的大主题?彭州市融媒体中心主持人罗飞的分享是,用“家常话”来“聊新闻”,“把官方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日常表达,让古老历史瞬间变得鲜活可感,将政策条文、历史资料等静态素材,通过创意编排与生动表达,转化为有画面、有温度的动态内容,带着真诚把温暖故事与进步足迹说给千家万户听。”

她表示作为地方融媒,也天然地对流量有着渴望,“但最终,支撑我们走下去的,是屏幕另一端真实的回响,是观众朴素的情感表达。我们做的,不只是一条短视频,而是一座小城市与万千市民、游子之间的情感连接器。主流价值与流量,我们选择前者作为根本。”

如何在笔端注入信念?

图片6.jpg

优秀的评论,离不开笔端注入的质感与信念。红星新闻首席评论员黄静,分享她关于评论写作的“三感”——松弛感是“表达姿态”,通透感是“文章质感”,信念感是“根与魂”……现场各位嘉宾的精彩对谈,让大家在思想的启迪中意犹未尽、收获满满,一本《管窥蓉城 平说天府》也与众见面,其中收录了蓉平网评栏目年度精选评论文章。“蓉平”作为成都互联网舆论场的权威发声阵地,始终围绕城市发展、民生热点发出核心声音。

正如陈才所说,“如今的互联网舆论场,不只是成都人、四川人关注成都,全国、全世界的目光都在聚焦成都。成都的变化日新月异,动人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作为媒体人、互联网传播者,我们责无旁贷。”

图片7.jpg

(刘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