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这个时代,人们对“炫富”这个词的情感是复杂的,乍一看是鄙夷与排斥,但背后可能还隐藏着一丝向往。百度百科对其的定义是,为浮躁、喧嚣、忽悠、炒作心态的必然结果,是一种非理性的飘浮躁动,是一种用行动表达出来的喧嚣,是大写的忽悠和疯狂的炒作。但在现实中,面对“炫富”二字,为其疯狂为其痴的人,也不在少数。
而朋友圈,就是“炫富”最典型的秀场,可是,有人是真秀,有人却是假秀。据红星新闻报道,在一些电商平台上,搜索页打出“朋友圈”,便自动跳出“朋友圈展示面”“朋友圈生活照”等关键词,有大量商家售卖朋友圈展示面素材,包括图片及视频等,大部分朋友圈素材库价格在1-30元之间。
也就是说,我们朋友圈看到的一些“炫富”,比如,有人晒着世界各地的旅游、美食;有人晒出限量跑车、新款包包和豪宅等,很可能都是假的。最可笑的是,看起来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朋友圈“炫富”,成本可能只需要几块钱,这巨大的反差,也别有一番趣味。
这样的事实,倒是让我们这些普通人在心灵上有了一点宽慰。但宽慰之后,脑海中也会浮现出一些疑惑。比如,这些假装“炫富”的人,到底图啥呢?是虚荣心作祟?还是为了讨他人的喜欢?而且,关键在于这种劣质且虚假的炒作,真的能满足虚荣心吗?能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接受吗?答案大概率是否定的,用虚假和欺骗,来换认可和尊重,怎么换都是换不来的。
更奇葩的是,他们选择的还是“炫富”这样的方式,更是拉低了自己的格调。财富是很重要,但其不应是唯一的价值追求。虚假“炫富”更是畸形的,上不了台面的,其的存在,说明相关人士把财富理解的过于简单了,凸显了财富正确认知的缺位。
而且这种虚假“炫富”,还存在一定的现实风险。有业内人士分析,“炫富”等视频买卖可能带来买家个人隐私的泄露:一方面,网络上购买的视频有可能包含病毒,“收货”后可能导致手机、电脑中毒,威胁到自己的财产安全;另一方面,买家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提供自己的微信账户、照片、声频等,可能造成个人信息泄露。既然如此,那拒绝这种侮辱智商又会伤害自己的行为,便是文明社会的正当诉求。
我们还需要认识到,现在越来越多人喜欢搞搞虚假的“朋友圈炫富”,不仅仅是虚荣心作祟,也有“盲目唯利”的心理的驱使,也少不了“精神空虚”的问题。感受不到什么是真正的价值,也寻不到实现真正自我价值的正确路径,只能剑走偏锋。但问题在于,虚假“炫富”这种剑走偏锋,本质上只是“自我娱乐”,索然无味,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徒增笑柄罢了。
几个问题其实都指向了一点,那就是价值观的偏离。假炫富的人如此,真炫富的人也是如此。要明白,做错事,做傻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改不了错事傻事背后的错误价值观。人活一世,对财富还是要有敬畏之心,财富的获取还是要崇尚奋斗,任何的投机取巧和畸形的炒作炫耀,都换不来社会基本的尊重。
红星新闻签约作者 默城
编辑 郭宇
【版权声明】本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归红星新闻(成都商报社)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