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月14日晚,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名单公布,三位经济学家阿比吉特·班纳吉(Abhijit Banerjee)、埃斯特·杜弗洛(Esther Duflo)和迈克尔·克雷默(Michael Kremer)获此殊荣,理由是在缓解全球贫困研究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
“今年获奖者进行的研究大大提高了我们对抗全球贫困的能力。在短短的二十年中,他们基于实验的方法改变了发展经济学。”诺贝尔官网发布的致辞中如此说道。
值得关注的是,这三位经济学家的研究成功从经济学角度深刻揭示了产生贫困以及贫困代际传递的原因,并通过金融服务对改善贫困人生活做出了突出贡献。
据官方致辞,尽管近来在解决全球贫困问题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人类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之一,便是减少各种形式的全球贫困。目前,仍有7亿多人收入微薄;每年约有500万五岁以下的儿童死于疾病,而这些疾病本可以通过简单的治疗预防或治愈;世界上有一半的儿童还没有基本的识字和计算能力就离开了学校。
这几年,中国每年以至少1000万人口的减贫速度在国际社会获得赞誉,但仍有部分脱贫人口返贫。其中的症结正是贫困代际传递。
贫困代际传递,是指贫困以及导致贫困的相关条件和因素,在家庭内部由父母传递给子女,使子女在成年后重复父母的境遇——继承父母的贫困和不利因素并将贫困和不利因素传递给后代这样一种恶性遗传链;也指在一定的社区或阶层范围内贫困以及导致贫困的相关条件和因素在代际之间延续,使后代重复前代的贫困境遇。
显然,贫困代际传递缘于两大原因,一是家庭内部的遗传,二是社会环境的影响。经济学家们的理论设计,试图从金融、医疗、教育等方面消除贫困代际现象,不无道理。但这种理论设计的实施,应有国家力量担负,任何社会组织(包括慈善或志愿者)的参与只是杯水车薪,或者是扬汤止沸,只有国家力量庞大的穿透力和消解力,才能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家庭内部遗传造成的贫困,要靠国家力量的渗透才能阻断。有的家庭有家族病史,一代又一代因病致贫,家庭无法承担巨额医药费,只有建立全覆盖的医疗保障体系,由国家“兜底”,才能解除这部分家庭贫困代际传递。
社会环境造成的贫困,要靠国家力量的改造才能阻断。在一些地区,历代沿袭的落后风俗文化、行为方式,以及所处的自然环境——穷山恶水,导致贫困代际传递。只有利用国家力量,移风易俗,改天换地,才能实现地区性解除贫困代际传递。
目前,我国消除贫困代际传递的顶层设计是在“两不愁”(不愁吃不愁穿)基础上增加“三保障”,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义务教育,就能大幅度提升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实现教育公平,告别愚昧,为脱贫致富提供智力支撑,用知识改变命运;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统筹,个人不用倾家荡产治病;住房安全有保障,住有所居,不流离失所,不在危房下提心吊胆,就能安心生产,努力脱贫。
而国家力量可以利用行政手段加大对教育、财政、金融、卫生、住房等部门扶贫支持的力度,这是任何社会组织所无法替代的。
有趣的是,中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实践与经济学家们的理论不谋而合。中国在减贫方面的措施很多都和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得主的学术成果一致。比如,注重教育,致力于改善农村卫生、饮用水安全等。这些都与利用国家力量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有关。
红星新闻签约作者 蔡恩泽
编辑 余孟祥
【版权声明】本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归红星新闻(成都商报社)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