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樊英
众所周知,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科学的发展,科学的发展要有更多的人愿意投身科学事业,要在青少年的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
11月13日晚,成都七中(高新校区)俨然成了科学的沃土,主题为“科技报国七十载 创新支撑强国梦”的中国科学院第二届科学节(成都)在这里启动。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的众多科学家来到校园,带来前沿的科学成果和丰富有趣的科学知识,让同学们近距离接触科学,感受科学的魅力。
启动仪式现场,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幼儿园的小朋友们,用童真的角度,从“发现星星”到“用望远镜看星星”,再到“初步了解高速倾斜镜和变形镜的工作原理”,认识不同口径的望远镜,现场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一起感受来自星空的魅力。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则在启动仪式现场开展实验,展示了黑暗中的荧光——鲁米诺。神奇的化学反应获得了现场同学的阵阵欢呼。这一实验,曾获得中国科学院第一届实验汇演比赛的一等奖。
国庆前重新开放的九寨沟,以其依然壮丽的美景获得了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向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的谭荣志老师,给现场的同学们带来了九寨沟泥石流治理的一些知识,初步揭示了九寨沟依然美丽的背后,科学家们所做的努力。
最热闹的,是现场的知识问答环节。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为同学们准备了精美的礼品。“太阳系最大的行星是?”“什么情况容易引发泥石流?”“哪些物质会发光?”“九寨沟所处的板块是?”……每次提问,都收获了全场同学的积极响应,每一只举起的手,都是一颗颗已经萌芽的科学的种子。
启动仪式结束后,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的7位科研人员进入成都七中(高新校区)的课堂,为同学们带来7大主题的科学讲座。包括 “望远镜探秘”“两爬动物探秘”“无人机遥感应用”“机器人与生产生活”“扫码科普地图助力科学传播”“能源与发展探究”“好玩的数学”。这些讲座开阔了同学们的知识和眼界,讲座过后也拉着科研人员不停地提问。
今年是中国科学院第二届科学节,也是中国科学院首次在北京以外的地区举办科学节。科学节以科学的多样色彩为基调,注重科学与文化和艺术的充分融合,旨在分享科研故事,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
四川省科协副主席经戈在启动仪式上表示,近年来,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在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同时,致力于传播科学知识、推动科学普及,扎实开展了 “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格致论道SELF讲坛、科普征文大赛、求真科学营等一系列重大品牌活动,积极参与省科协举办的 “天府科技云暨首届科学传播大赛”、“公众科学日”、“全国科普日”、“四川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科学快车”、“巴蜀少年科普游”等全省性的品牌科普活动,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是中科院派出机构,现有8家单位,千余名科学家,研究领域覆盖数、理、化、天、地、生,产出了大批重要研究成果:助力“神舟”“天宫”在太空自动精准对接、研制出第一个进入欧盟市场的现代化中药“地奥心血康”、 支撑川藏铁路等重大工程安全和生态与环境建设、开发出机场安检人脸识别系统和服务国家重大会议的数字会议系统等。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党组副书记刘刚君在启动仪式上说,本次科学节,把科学普及与文化艺术的融合,组织域内、域外科学院单位向社会公众展示中科院及成都分院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解读公众关注的热点科学问题,讲述科研故事,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献礼中科院建院70周年,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刘刚君表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成都七中是全国最优秀的中学之一,也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的优秀生源地。同学们的未来,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希望同学们致力于培养科学的素养、艺术的追求、文化的情怀,用双手书写人生的华丽篇章。
中国科学院第二届科学节期间,成都分院组织系统内8家单位,向社会大众展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解读公众关注的热点科学问题,讲述科学研究故事,弘扬科学精神,共享科学盛宴。
除了启动仪式当晚的科学进校园外,还组织了5场专家报告。分别是印开蒲研究员带来的“重走威尔逊之路:见证中国西部百年影像变化”,武向平院士带来的“认识我们的宇宙”,中科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何林带来的“请历史记住他们——“两弹一星”研制带给我们的启示”,以及马石庄教授带来的“志向 使命 成就——与高中生朋友谈成长”。这5场报告的详细信息以及报名方式,可以关注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的官方微信。
除了专家讲座, 11月21日当天,还有3大探究课程,分别是“奇妙的大自然——生态学探究”,“国之重器——中国先进科技探究”,“中国机长——无人机模拟体验”。这些课程丰富有趣,由于名额有限,刚刚推出就已经报满。
此外,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还在广安和重庆开设了分会场的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