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学生每天打卡,也是一种形式主义

红星新闻 2020-02-29 16:14

胡欣红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

近日,教育部就统筹做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工作印发通知,明确提出进一步做好在线教育教学,既不能搞“一刀切”、要求所有教师都制作直播课、所有学生每天上网“打卡”,又要扎实推进线上教学资源共享和教育教学方式创新。

受疫情影响,各地纷纷推迟了开学时间,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网络课程学习。这种大规模的在线教育模式,对于很多学校和老师而言,都是头一回,难免出现种种疏漏。除了技术问题之外,更值得担忧的是部分学校照搬班级教学的做法,比如所有教师都制作直播课、所有学生每天都严格按照原先的“作息时间表”上网“打卡”。

86d6277f9e2f0708b64461515de4f09fa801f261.jpg

图据 新华视点

针对中小学“停课不停学”所出现的偏差,教育部之前就明确表示,不得强行要求学生每天上网“打卡”,没有必要普遍要求教师去录播课程。如果强行要求所有教师进行录播,不仅质量上难以保障,而且也会增加教师负担,并且造成资源浪费,这种现象应当予以制止。

但尽管教育部门一再提醒,但部分学校依然故我,还是坚持“一刀切”的做法。在线学习本来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大好契机,即便真的需要打卡监督,也应该倡导自主打卡,适可而止,如果天天打卡、事事打卡、时时打卡,有这个必要吗?

要求学生每天打卡,其实也是一种形式主义作风。在线上课本应该顺势而变,不管主客观条件的变化,一味以在校学习的要求对待,上个网课比在学校布置的作业还多得多,网上考试有的还要占用周末时间,还有的体育锻炼也要打卡拍视频……网络课程搞得比在学校学习更繁琐。

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各地都延迟开学,而采取线上教学的方式开展教育工作,目前看来总体效果不错。但任何事情都不能搞一刀切,特别是线上教学每个地方和学校条件也不同,一刀切只会给学生、家长及老师三方都带来烦恼,效率也不高。

比如,延期开学期间,不少学校第一节课安排的内容仍然是晨读,这是学校教育的常规做法。居家学习不同于学校班级组织架构下的学习,学习环境变了,是让学生抓住时机系统地读几本书好,还是照搬学校晨读?这应该不言而喻。

不搞“一刀切”,在线教育还应该统筹好学校统一规定和学生自主安排的关系。除了学校的统一安排之外,应给学生和家长留下从实际出发、自主安排学习计划的空间。此外,统筹好学科知识和实践活动两类课程的安排也是应有之义。学生居家学习安排要坚持全面发展原则,处理好学习、生活与锻炼的关系,做到动静结合、劳逸结合、全面教育。要加强学生心理辅导,指导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强化体育锻炼,保障学生身心健康。

现在的学生,真正欠缺的不是课本知识学习时间,而是社会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讲,宅家学习正是补上这一课的良机,怎能一刀切照搬班级教学的做法?技术需要及时改进,教育理念方面的偏差更应该及时更新换代。如果采用“新瓶装旧酒”的在线教育,其效果令人堪忧。

红星新闻签约作者 胡欣红

编辑 赵瑜

【版权声明】本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归红星新闻(成都商报社)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