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4日,《华盛顿邮报》记者杰宾·博茨福德发布推文称,“昨晚,特朗普总统的演讲稿看起来有点不同。‘中国’被手动划掉了,还多了一段关于保护亚裔美国人的内容。”他还特地在推特上发布了相关新闻照片。但5天前,有记者发现了相反的一幕。
杰宾·博茨福德推特截图。图据 环球网
特朗普是在24日接受FOX(福克斯电视台)记者提问时变化态度的。
“我决定不再用这一点大做文章了。”
“我想我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人们会理解它。”
3月1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推特上首次将新冠病毒称为“中国病毒”,并称“它令美国企业受到了影响”,当天触发美股“黑色星期一”。而在19日白宫新闻发布会上,特朗普将稿件中的“新冠病毒”划掉,手写改为了“中国病毒”,讲稿被记者拍下广泛传播,引起世界哗然。
综合各种信息仔细研判,特朗普的言论并不是孤立的。
3月8日,美国众议院议员保罗·戈萨拉在社交媒体上借新冠病毒污名化中国。
3月10日,美国众议院少数党领袖凯文·麦卡锡在社交媒体上使用类似词语,共和党籍参议员科顿甚至声称“中国要对这次的病毒负责”。
更有甚者,美国福克斯新闻台主持人杰西·沃特斯要求中国为新冠肺炎疫情“正式道歉”。
……
这是一套以“病毒污名化”为主题的“组合拳”,步调一致集体抹黑中国。
为什么要打这套“组合拳”?这套“组合拳”背后的实质是什么?从16日到24日,特朗普对病毒称呼的态度急转直下,短短8天时间,究竟经历了哪些波谲云诡?
要回答这些问题要先回到新闻现场。
3月21日,美国新闻网站《每日野兽》援引白宫内部消息说,美国要求联邦机构统一口径,就疫情问题“甩锅”中国。这个“内部消息”很有意思,私下放出风声,显然还有很多顾虑。
3月22日,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接受美国媒体采访,向美方人士呼吁,抗击疫情中美“在同一条船上”。
3月23日,特朗普的推文看似漫不经心,却包含了一个微妙的变化,前几天非常刺眼的病毒名称不见了,改为了COVID-19——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给新冠肺炎取的正式名字。
Twitter最长的推文只有140个字符,而这些简短的推文,字里行间可谓充满了刀光剑影。
就在这个关键的时间点上,《纽约时报》23日刊发了一篇题为《叫它“冠状病毒”》的社论,虽然只有区区千字文,却字字千斤——
我们已经在这条路上走了太多次了。14世纪,黑死病引发了针对犹太人、加泰罗尼亚人、牧师和乞丐的大规模暴力;当梅毒在15世纪传播时,它被称为那不勒斯、法国、波兰和德国疾病;1899年,当鼠疫袭击檀香山时,官员们烧毁了唐人街。
诸如此类的事情,一直延续到我们这个时代。埃博拉、非典(SARS)和寨卡病毒等都加剧了人们对特定地区或人群的敌意。
现在是2020年……一种神秘的、快速传播的、有时是致命的疾病正在加剧种族主义和仇恨。
作为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移民大国,美国媒体的声音无疑是多元的。而《纽约时报》在这个关键时刻以“编委会”的名义刊发这篇辣味十足的“社论”,毫不客气地对特朗普及其幕僚提出了批评——
世界卫生组织(WHO)强烈反对以地名、人名或动物的名字来命名新的传染病,而使用“冠状病毒”(coronavirus)等通用描述词,其原因就在于前述做法会导致仇外心理和偏见。世卫组织说,像中东呼吸综合症、西班牙流感或猴痘这样的名字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可能会激起对某个特定群体的反感,或导致不必要的动物屠杀。
《纽约时报》的态度十分明确——
一个充满巨大恐惧和危险的时代需要团结、人道、牺牲和希望,而不是歇斯底里或仇恨。这应该是全世界政治、社会、宗教和企业领导人竞相寻找应对这一致命病毒的方法时发出的信息。
事实上, 特朗普从构陷他国到回归“新冠病毒”轨道,还源于现实中民众积蓄的情绪和压力。
美国数家媒体报道,从东海岸到西海岸,包括华裔在内的一些亚裔遭到种族主义者殴打辱骂的事件时有发生,这迫使他们购买枪支以防糟糕的事情发生。脱口秀演员黄西近日在美国社交媒体公开谴责“病毒污名化”,他认为美国正在经历一场自“911”以来最大的危机。
随着影响蔓延,会触发更多的仇视和敌对情绪,作为美国国家元首和经验丰富的生意人,特朗普或许不得不考虑得罪“亚裔选民”所引发的后果。
就在笔者撰写此文时,看到了美国新冠肺炎最新统计数据,确诊病例累计达53660例,死亡病例增至703例,比前一天新增确诊病例达10054例。
美国当然不想成为“震中”,但他们不得不为先前过于傲慢的轻视和仇视买单。美国《圣荷西水星报》盘点,特朗普及其幕僚在过去两个月内至少28次误导了公众。《时代周刊》则认为现在的特朗普非常担心自己被选民抛弃。
一旦危机转化,将意味着特朗普连任一步步走向降低的可能性。
商人出身的特朗普,在现实和利益面前,他应该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红星新闻签约作者 伊恩
编辑 赵瑜
【版权声明】本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归红星新闻(成都商报社)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