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爆料称“优衣库”不雅视频女主角复出进行演出,广东东莞某酒吧也打出此招牌揽客。
8月11日,“扫黄打非”官方微博通报此事:经查,这是一起典型的利用“优衣库”不雅视频女主角进行宣传炒作牟利的恶性事件。涉事女演员张某莉,并非“优衣库”事件当事人,“马伊娜”也非事件女主角姓名。目前,广东、江西“扫黄打非”部门已组织对涉事人员及其幕后推手开展调查,严肃查法违规行为。
此事初入舆论场时,就已经毁三观了。毕竟如果一个靠不雅视频博出位的人,依然能在社会公共场合进行宣传,就是对公序良俗的二次挑衅。说白了,为了博眼球,为了赚钱,可以不顾道德法律,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这种倾向是对社会文明的一种刺痛。
现在,真相已浮出水面,此事“优衣库不雅视频女主”复出事件是假冒的,并非当事人,整个活动也属于炒作。如此情况,其实并不比不雅视频女主角本人复出的恶劣程度少一些。
相关酒吧和个体,对触碰社会底线的“优衣库”事件,没有正确理性的认识,反而把这个事当成“香饽饽”,执着于去蹭热度,去冒充,放大其中的恶俗点,为自身牟利。颇有些“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意味,这样的认知和行为错乱,也暴露出了相关酒吧和个体“趋恶”的倾向。
更奇葩的是,这样的假冒事件,还不止一起。早在2016年6月,安徽亳州市某酒吧就借着“优衣库女主角”的名号举办活动,无论是图片还是文字,都十分露骨。除此之外,为了吸引眼球,广告牌上还写着“世界那么大,哪里都可以是战场!”的标语,以及2015年夏天火爆网络的优衣库试衣间不雅视频截图照片。
这些打着优衣库事件旗号的相关活动,本质上都属于低俗营销。在社会公共空间里,主动迎合的低俗意趣,不仅辣眼睛,更毁三观。往深了说,这种无底线的恶意低俗营销,蚕食的是良性的社会生态,会对整个社会道德价值体系产生负面的误导,贻害无穷。
优衣库事件的制作、传播和炒作,本身就是违法行为;酒吧拿这个当噱头做低俗营销,也是在违法的边缘试探。无论是亳州那起事件,还是东莞这起事件,都能看出优衣库事件流毒之深。尤其是最近这起事件,与当年的优衣库事件已经相隔5年之久,相关酒吧和个体还在利用优衣库事件来吸睛,赚眼球牟利,不仅说明相关低俗事件给社会带来的毒害可能持久存在,也进一步凸显出了扫黄打非的现实必要性。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守住基本的道德廉耻,当是每一个公民和企业的责任和追求。政府层面的扫黄打非行动也应具体而全面的推进,加大对类似行为的惩罚力度,让低俗营销没有生存空间。
红星新闻签约作者 默城
编辑 黄静
【版权声明】本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归红星新闻(成都商报社)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