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这个2号米好甜!”“每种米的硬度和软糯程度竟然都不一样!”近日,四川农业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同学们的一堂课上飘出阵阵米饭香和玉米味。在课程老师的安排下,本和严肃课程不相干的盛满米饭的电饭煲被搬进教室,同学们直接在课堂上品尝起了不同品种的自研大米,让人差点以为是食堂搬到了课堂。
当天课上,同学们先是一一品尝了盛在不同电饭煲里的大米饭,随后又在老师的指导下,从米饭的外观、气味、味道、口感、回生度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逐个评鉴。“一开始不知道该怎么描述米的不同,老师讲解以后就清晰了很多。”“每个品种确实存在细微的差别。”“仔细品尝看来,好像是要比食堂的米饭好吃一些!”不少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在品鉴完不同的大米品种后,同学们感叹“不仅一饱口福,也对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有了更深、更广的理解。”20级种子科学1班的瞿晓萱表示:“这次真正仔细地去品尝了米与米之间细微的差距后,确实让我感觉到了专业真正和生活产生了联系,种子科学也确实是一个肩负深度与广度的专业,这堂课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了我们农院人的责任与使命。”
同时,此次评鉴课不仅要求同学们以品尝的方式进行米质品鉴,还邀请了十位自愿担任评委的同学对四种米饭进行打分,并分享自己最喜欢的米饭品种。该课程的负责老师涂斌表示,同学们的判定结果和意见对于该项工作的科研也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判定优质水稻品种。
学生们此次参与品尝的大米样品共分为四个品种,所有品种皆由涂斌老师和蒲至恩老师精心挑选。品种除了国家重点实验室选育的野香优质稻组合和学校实验室选育的超级稻F优498,还包括涂斌及其团队近几年来选育的两个品种。
涂斌老师表示,此次课程的开展他们而言也是一种新的尝试。他告诉记者,因为是面对新生的专业概论课程,所以也想尝试一种新颖的授课方式。如果讲太专业的知识,可能会觉得很枯燥,所以想采取一种更浅显易懂让大家更有参与感的方式,“不仅让他们融入课堂,更让他们深入思考专业与生活的联系。”
据了解,四川农业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老师们除了开展此次有趣的大米品鉴,还曾精心制作了种子“精灵”礼物赠送给新生同学。蒲至恩表示,这些举措都极大地提升了学生们对种子专业的兴趣和认识,“也是想让学生更加生动地了解本专业有哪些科学研究的方向,因为这些研究方向不仅能揭示生命的本质,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红星新闻记者 樊英(图由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