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下午,天府新区实验中学和小学的校园不仅是知识的天堂,更是科学的海洋,中国科学院第三届科学节(成都)的系列活动在该校园举行,包括生物、光电、文献、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及学者,均出现在了该校园的礼堂和各个教室,为同学们带来最新鲜的科学知识、最前沿的科学资讯、最有趣的科学实验,让同学们近距离接触科学,充分领略科学的魅力和魔力。
本届科学节的主题为“嗨,科学!”,中科院成都分院及系统单位本届科学活动时间为10月27日-11月9日,成都分院将开展一系列院士讲座、启动仪式、主会场报告、分班探究、求真科学营等丰富的科技活动。
三场不同领域的专家讲座 同学们听嗨了
在4日下午的活动现场,中科院多个科研院所的专家们带来了3个不同领域的讲座。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家堂,给现场的同学们介绍了《攀援于树的蛙和蛇》,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树蛙的主要身体特征。同时,展示了多种树蛙,比如生活在西藏墨脱的一种蛙,叫横纹树蛙,它们会将卵产在叶片的尖部,利于收集雨滴。比如,会挖地道的丽水树蛙,将卵产在水塘旁的地道里。同学们被这些此前从来没有近距离观察过的各种树蛙深深地迷住了。而对于李家堂研究员现场分享的各种生活在树上的蛇的图片,更是激动地表示“不怕”“想看”!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大数据研究院院长王元卓则主讲了《科幻电影中的科学》。在他看来,科学家如果能够参与科幻电影的创作,有助于电影科学基础更加稳固,而好的科幻电影可以帮助科学家打开脑洞,甚至引导科研方向。像电影《星际穿越》,天体物理学巨擘基普·索恩教授是该电影唯一科学指导,以浅显易懂的语言,破解了宇宙中的让人瞠目结舌的奇景,比如黑洞、时空弯曲、潮汐力、虫洞、引力弹弓、星际旅行等,解释了所有推动剧情的天体物理学理论。教授本人也在电影上映两年后获得了诺贝尔奖。
比如,电影《少数派报告》,内容涉及到人们可以通过大数据预测未来。这个在当时尚需要论证的事情,以今年的新冠疫情为例,大数据对疫情的预测准确率约为97%,科学证明,大数据是可以预测未来的。
去年大热的电影《流浪地球》,随着电影的上映,关于地球的科学知识,以电影为载体,在网络引发上亿阅读和广泛讨论,是一次非常好的科学普及。比如,电影《火星救援》,大家可以关注的是,为什么在火星种土豆而不是其他?火星种植需要什么条件,如何才能实现?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科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生命科学分会副会长李天达,则给大家展示了一场普通人看不见的、永无休止的“战争”——病毒与宿主细胞的博弈。李天达说,人类有几个永恒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而他的研究,主要就是“我从哪里来?” 李天达首先给同学们介绍了什么是生命。他说,生命有以下5个特征,包括生命是可以繁殖的,存在遗传和变异,会生长发育,需要新陈代谢,有应激反应。接下来,李天达就用动画,展示了细胞和病毒的几种不同形式的战争,平常抽象的概念,一下子就变得易于理解了。在面对“如何提高我们的免疫系统”这个问题时,现场的小朋友们纷纷抢答“多运动”“多吃蔬菜”“不挑食”,可以说是勤于思考,并且回答正确了。李天达说,实际上,要提高免疫系统,每一件事都不难,比如,充足的睡眠、适量的运动、合理饮食、享受阳光,当然,还有心理健康。
活动精彩纷呈 突出科普节当中“节目”的部分
4日下午与专家讲座同时进行的,成都分院系统各单位带来了激光报警器、两栖爬行动物探秘、山地灾害与无人机遥感应用、机器人与生活、好玩的数学和趣味信息检索等分班探究活动。科学节期间,光电所、成都生物所和成都山地所还将开展求真科学营研学活动。在本次科学节前期,已经邀请了包信和院士和舒德干院士分别在四川大学和天府四中做了专题报告。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决胜年、收官年。本次“中国科学院第三届科学节”,活动以科学的多样色彩为基调,注重科学与文化、艺术的充分融合,突出“节日”中的“节目”,向社会全面展示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方面做出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通过让公众近距离接触前沿科技成果,与科学家面对面,激发公众用好奇更新已知边界,用科学连接未来生活。
中科院成都分院分党组副书记刘刚君在现场致辞时表示,科学节活动在成都已举办两届,今年是首次与天府新区合作,让科学节走进天府新区,促进中科院科技创新资源和天府新区教育资源有机融合、优势互补,共同为天府新区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和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贡献力量。通过科学节的系列活动,相信大家更能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也希望同学们从小树立科学的理想,建立科学的思维,探索科学的奥秘,用科技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天府新区实验中学校长涂皓说,本次科学节的活动过程中,同学们有机会与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面对面交流。听讲座,了解前沿科技讯息;进行分班探究,亲自动手探索科学奥妙;参与科学游戏,寓教于乐。手脑结合,在实践中了解科学,培养科学兴趣,学习科学知识。“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同学们的科学意识和科技技能,引导同学们更广泛地去接触大自然,接触科技,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希望同学们的生活因“科学”而更加美好和多彩。”
记者 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