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丨你是怎么被“鸡娃”网红博主割韭菜的?

成都商报教育发布 2021-05-04 20:37

成都商报教育发布

由成都商报权威出品

>

记者丨李宇欣

全文共2990字,阅读大约需要12分钟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疯狂内卷之下,鸡娃越来越成为家长圈的主流。

曾经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如今,成了“再苦再穷,也要鸡孩子”。

除了鸡娃,也要自鸡。别人给娃报了英语,我就要学个日语;别人的孩子在学架子鼓,我家好歹也要上钢琴……

图源网络

鸡娃圈不只是有攀比,鸡娃圈还有“偶像”。“偶像”们的事迹,实在让人坐不住:4岁能背古诗三百首,5岁就能和老外轻松交谈,8岁钢琴过了十级,10岁参加了数学竞赛,12岁开始考雅思……

可是,你真的知道那些“大神”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吗?“大神”背后的真真假假又是怎么回事?你又是如何成为韭菜的呢?

鸡娃圈的标配:

谁的手机还没关注几个育儿公众号呢?

刘丽(化名)和丈夫都来自三线小镇,本科毕业后打拼多年,买房、结婚、生娃,才一步步在成都留了下来。

作为新手妈妈,带孩子已经够令人焦头烂额了,刘丽还不得不为了生计在家庭与工作之间寻找平衡,“没有其他要求,只希望能为娃娃提供一个好的学习条件,以后过得比我们好。”

但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刘丽常感到力不从心,给孩子定下的规矩,总是在爷爷奶奶的溺爱下土崩瓦解,隔代抚养上的矛盾,常让刘丽感到为难。

图源:视觉中国

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写作业拖拉,孩子的学习习惯也是毛病一大堆,刘丽一度怀疑,9岁的儿子到底是不是亲生的,“作业不多,但每次写10分钟(作业)就玩电话手表、跟同学聊微信,后来我们把手表收了,他就变成玩儿笔、玩手指,所以我要一直坐在旁边看着他、辅导作业,什么事情都不能干。”

和刘丽小学每次近满分的成绩相比,儿子五十多分的数学成绩让她焦虑不已:我们投入那么多时间精力,为啥孩子成绩就是不好呢?是育儿方法出了问题吗?

某段时间,刘丽觉得在育儿公众号上“似乎”找到了答案。那些以XX爸、XX妈命名的公众号,经常发布一些情真意切、干货满满的文章,包括处理婆媳间育儿矛盾、传授教“牛娃”的学习方法等,每次看完,都能引起刘丽的共鸣,让她满血复活。

从此,每天下班,她都会在陪孩子学习后,看上几篇“鸡娃号”里的教育经验。

但渐渐地,刘丽发现,随着公众号阅读量越来越大,学习干货变少,广告带货反而增多了,而自己参考他们的经验,却怎么也培养不出“作文满分”“7岁学完全部小学数学”“8岁读英文原著”的孩子。

火遍家长圈的海淀爸妈“大神”

部分商品橱窗已不可见

刘丽并不知道,如果要以流派来分,育儿公号这个圈子的鼻祖要数“海淀派”。

“古有孟母三迁,今有海淀鸡娃”,在“鸡娃领袖”的世界里,海淀的“鸡娃”家长绝对霸居C位。这些育儿领袖的微信公众号,名字通常使用“XX妈”“XX爸”,人设都是高知的带娃爸妈。

今年4月,一篇《我偷看了海淀鸡娃号的秘密》,引发圈内圈外热议。

这篇文章指出,鸡娃鼻祖“海淀派”中的19个很有代表性的育儿公众号,账号主体涉及了12家公司,而这些公司均与北京三旬相见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旬相见公司”)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天眼查显示,三旬相见公司成立于2020年10月,法定代表人为侯菲(10%股份),疑似实际控制人、最终受益人为袁方园(55%股份)。仅三旬相见公司直接控股的子公司,达15家,所控股份在35%到100%之间。而在控股公司旗下,还有直接控股的子公司。

天眼查截图

有家长好奇,三旬相见公司为何要控股如此多的子公司,又为何会和如此多的微信公众号相关?

这都因为公众号的认证规则。2018年11月16日,微信调整公众号注册数量:个人主体注册公众号数量上限由2个调整为1个,企业类主体注册上限由5个调整为2个。也就是说,同一个公司若想认证2个以上的公众号,就得控股更多的公司。

一种观点认为,所有的动作背后,无非就是赚钱:一是接广告,二是搞团购。

有网友质疑,这些带有“海淀”标签的育儿公众号有贩卖教育焦虑的嫌疑,而制造焦虑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卖课、卖书、卖文具等消费转化。

4月28日,成都商报记者查询发现,《我偷看了海淀鸡娃号的秘密》文中提到的19个账号中,3个账号目前已搜索不到,两个账号改名,去掉了名称中的“海淀”前缀。同时,三旬相见公司控股的所有公众号中,大部分都不再显示购物相关的菜单栏,有商品橱窗的选项,也提示“暂无商品”

某育儿公众号商品橱窗提示暂无商品

以“肥肠妈”(4月9日由“海淀肥肠妈”认证为“肥肠妈”)为例,该公众号2021年2月9日最新认证注册,但公众号在2019年9月13日发布的第一篇文章。今年3月,有同类育儿领袖质疑肥肠妈贩卖焦虑,并因此赚钱。如今,有争议的文章内容已被删除,公众号自4月9日认证更名后,目前未更新,有关商务合作的菜单栏已取消。

“鸡娃”还鸡吗?

焦虑的家长何去何从?

尽管“海淀派”似乎暂时不再活跃,但是,鸡娃的公号,从来不缺。

微信搜索“育儿”,各类育儿公众号令人眼花缭乱:跟医生妈妈学科普,跟北大妈妈学教育,跟留美妈妈学育儿……

有眼尖的家长发现,关注的某个育儿公众号,经常会推荐其他平台的育儿文章,今天是这个号的语文,明天是那个号的数学。一旦某个号有了一大波粉丝、成为爆款,相关公众号也就成功被“带飞”。

而家长的关注可以带来流量的变现,除了在公众号卖课程、卖文具、接广告,部分鸡娃领袖还出书了:数学思维、英语学习、学霸爸/妈谈教育……但凡家长焦虑的,总有一本书直面家长所忧。

图源:艾瑞咨询

业内有观点认为,部分育儿公号确实一直秉承输出优质内容,但也有一部分以“高明”的话术,通过传授“升学经”等方式,点燃家长的焦虑情绪、刺激家长们的攀比心理,以此来推销各类课程。对后者的“鸡娃”套路,有人将其与证券交易市场上的“杀猪盘”套路类比。“杀猪”还得经历找猪和养猪两个阶段,而对部分“鸡娃领袖”而言,连“养猪”这一步都不需要,直接对家长实施“牛娃”恐吓,就能达到目的。

也会有人问:家长都是傻的吗?为何家长们如此不理性?

这个答案,可以从最近热播剧《小舍得》找到一些映射:家长都希望孩子能过得比自己好,至少不能比自己差。为保证子女能保持现有的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不滑坡,家长在子女的教育投入上不断加码,最终,家长内卷,孩子内卷,层层叠叠的焦虑,便成了一门最好的生意。

电视剧《小舍得》剧照

然而,家长们需要明白的是,在现代社会中,向上进阶的竞争越来越大,向下滑落的风险却永远存在,这也是清华教授刘瑜——“我的孩子正在势不可挡地成为普通人”迅速成为金句但也引发争议的原因。

刘瑜教授认为,当前教育的现状就是学历越高越好,技能越多越好。大家争先恐后的“鸡娃”,逐渐变成了恶性竞争,所有人都疲惫不堪。而竞争流水线出来的孩子,不明白自己追求什么,也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她认为,应对和缓解这一现状的方式是帮助孩子认识自我,允许孩子成为普通人。

对此 ,有人赞同的同时也招来不少反对意见,有人觉得这简直就是出自清华教授的“凡尔赛”语录,“高知教授的孩子,再怎么着也是个‘高晓松’,普通人怎么可能比得了?”

哲学家周国平也曾说过类似的话,大多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中国家长,终将面对孩子回归平凡的现实,“人生有三次成长,一是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二是发现再怎么努力也无能为力的时候,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去享受平凡的时候。”

但是,作为唯一、唯二的宝贝,又有哪个父母能允许给孩子打下“平凡”“平庸”的标签?正如《小舍得》里所说:承认孩子的平庸,比接受自己的平庸,更难。

可是,鸡娃是否能消灭平庸呢?鸡娃又是否是唯一消灭平庸的办法呢?我们对平庸的定义是什么?教育的本质又到底是什么呢?

这些,或许才是家长们更应该去关心和自问的问题。

排版丨大雄
[END]
如果你对孩子日常求学有疑问想问团长
如果你也希望和一群志同道合的父母共同交流
如果你正在为今年孩子的升学而困惑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成都儿童团的“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家长群,不仅可以和一群优秀的父母们交流心得,更有专业记者为你权威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