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丨团妈
5月19号,成都儿童团首档少儿辩论微综艺《我不同意》正式上线,面对家长该不该鸡娃的辩题,孩子们大展身手、畅所欲言,金句频出。首期视频在全网播放量已突破百万,孩子们在有限的时长中响亮的发出自己不同的声音。
而面对今天的辩题:颜值重要吗?
四位孩子站在不同角度,表达着他们的观点:
“我们不能光从颜值这个方面来评定一个人。”
“颜值不重要的话我们今天为什么还要化妆。”
“颜值重要的话今天的比赛就不用比了,把人都来拉出来谁好看谁就赢了。”
……
看着他们或稚嫩或奇巧或可爱的观点与表达,或许大家哈哈一笑就过了。但是,抛却辩论场上的观点,在容貌焦虑弥漫的今天,如何去打破他人的眼光与评价,如何突破社会桎梏避免新的围墙却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前段时间,影视剧《请回答1988》中王祖贤的扮演者李世英整容上了热搜,谐星出道的她此前也因外貌而被骂不配做演员,她二十岁想整容,32岁终于下定了决心,而整容并没有成为拯救她的稻草,“整了更丑”“又毁了”等言语满屏飘过。不久前“精灵耳”整容,小腿肌肉阻断术等整容项目也引发热潮。网友戏称,现在整容也卷这么厉害了吗?不知从何时,女性被要求要白要瘦要少女,男性被要求要具有男子气概要阳刚。电视屏幕里的女明星永远保持着青春漂亮少女感,而身边的大多女性朋友嘴边也永远挂着要减肥,尽管她看起来一点儿也不胖。根据KY《2019年中国人颜值报告》两万多份的有效问卷中,有近40%的人都对自己的容貌“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在女性被容貌焦虑捆绑的同时,男性似乎也并未逃脱容貌的审视,《2019年中国人颜值白皮书》显示,有36.37%的男性对自己的外貌“不满意”,还有5.90%的男性则“非常不满意”。
前有A4腰、后有精灵耳,好像每天都有大把大把关于如何变美的信息在各种屏幕里轮番轰炸,一轮一轮的商业营销都在向我们传递着美的模板,就像电梯里的从不间断的整形广告与植发广告。在大众媒体与消费社会的信息麻醉中,构建起了一种白瘦幼为主体,单一化、模式化、狭窄化的审美标准,而往往人们在追求流行追求当下美的同时,殊不知也是在用行动践行着去稳固和加高这面高墙,就像潜移默化中,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将这种审美标准传递给了孩子,在反复渲染中使容貌焦虑走向低龄化,而你也被动的成为容貌焦虑制造的助推者。其实在看到这个辩题之初,随口询问了周围的同事与朋友,颜值重要吗?得到的结果无一例外:当然重要,谁不喜欢好看的事物呢?大方承认颜值重要没有错,健康的化妆整形也没什么不好,但也许我们也需要知道,真正的美,从来不是被单一定义的。而应该是包容的、广阔的、多样化的。并且当我们在成年世界里感受过颜值带来的种种偏差与区别之后,我们似乎更没有理由、也不必刻意再以道德施加绑架,去告诉孩子:颜值长相毫无用处。因为在和这个世界接触的过程中,他们会形成关于美丑的认知与判断,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在他们的环境中或许也会受到因颜值而带来的种种区别,终有一天他们自己会从社会中得到最真实的反馈。因此比起给孩子构建起一个完美的童话世界,或许我们更应该和孩子一起创造和接受更多不完美却多样而有温度的真实生活。在成年世界中谈论和经历了太多的容貌焦虑,那孩子的世界中是怎么样的呢?在她看来,在我们身边,大人也会因为孩子的颜值对他们犯的错误反应不同。颜值高的小孩做错了事,都比较容易获得大人的原谅,而低颜值的小孩被骂的可能性会更大。同时,她也分享了自己在才艺比赛时因为化了妆穿了漂亮的小裙子而成为人群中的焦点,以及换了衣服卸了妆后连路人都不愿多看一眼的心理落差。因此,“漂亮即津贴,颜值即正义”。
从辩论的角度,我们无法也不必去考量谁的观点正确,但也许我们能从中窥探到小朋友们关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和态度。电子科大辩论队主教练宋德昭谈到的,在当今世界,颜值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好看或者不好看的二元标准,我们更希望用多元的角度去评价一个孩子,去评价一个人他将来所面临的可能性。对于这些孩子而言,重要的不是颜值,而是他们看待颜值的态度。孩子从我们所处的环境中获得对世界、对生活、对审美的认知,我们的讨论与目的也并非要给孩子提供一个答案,而是想让他们听到不同的观点,看到世界的多样,并且勇敢的发出自己不同的声音。我们或许无法告诉孩子颜值重不重要,但是我们能告诉孩子美的不同,当拥有了多元的标准和认知,或许我们才能多一些不被标准所定义和绑架的底气,变得开阔和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