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今天的主题前
你可以先问自己3个问题↓
● 是不是对工作总提不起兴趣?
● 是不是对于目前的职业状态,充满了厌倦情绪?
● 是不是工作效率变低,而且身体感觉疲惫?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成都市心理健康中心」睡眠医学中心「邓芳医生」表示,如果存在上述“症状”,说明你可能已面临职业倦怠的危机,需要积极进行调节。
什么是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burnout)指工作环境中,从业者在长期的工作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下,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症候群,包括情感衰竭、去个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3个维度的表现,是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状态。
邓芳医生介绍到:人的行为背后,都存在着一种动力,心理学称之为动机。
动机具有激起、调节、维持行为的功能,它的产生和人的需要、兴趣有密切的联系。
当动机消失时,被它所推动的行为就会终止。
因此,当人对所从事的工作没有兴趣或缺乏动机,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产生厌倦情绪,身心陷入疲惫状态,工作绩效将会明显降低。
长此以往,人将面临职业倦怠的危机。
这些职业是高发人群!
3个方面,自查“危机”是否到来
那么,从事哪些职业,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症呢?
邓芳医生表示,根据数据显示:教师、医护工作者等相关从业人员,是职业倦怠症的高发群体。
这两类主要属于助人的职业类型。当助人者将个体的内部资源耗尽而无补充时,就会引发倦怠。
另外,当从事压力过低、缺乏挑战性的工作,由于个人能力得不到发挥,无法获取成就感,也会产生职业倦怠。
邓芳医生表示,职业倦怠一般包括以下3个方面,大家可以对照看看↓
情感衰竭
指没有活力,对工作丧失热情,感觉自己的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情绪烦躁、易怒。
工作态度消极
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忽视的态度,对工作敷衍了事,个人发展停滞,行为怪僻,提出调度申请等。
无力感或低个人成就感
指倾向于消极地评价自己,并伴有工作能力体验和成就体验的下降,认为工作不但不能发挥自身才能,而且是枯燥无味的繁琐事物。
职业倦怠只是疲累而已?
医生:严重可威胁生命!
邓芳医生讲到,职业倦怠所带来的影响因人而异,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
● 工作满意度低,出现离职和旷职现象。
● 在人际关系方面表现出对同事和工作对象有情感上的疏远和冷漠。
● 有巨大的压力感。
而最后这一点——「压力」,我们需要着重展开来讲讲↓
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压力能使员工处于合理的应激状态,对员工的行为表现有积极作用。
而过度的职业压力,如果得不到合理释放和排解,就会引起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甚至疾病。比如——
生理上的的症状
包括疲乏、食欲下降、睡眠质量变差、认知功能下降、免疫力降低、多种躯体不适等;
心理上的症状
如情绪不稳、易怒、紧张、焦虑不安、情绪低落、消极悲观等。
邓芳医生强调:对员工有重大意义的突发事件引起的压力,或长时间的过度压力, 将极有可能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
如何才能减轻、解决职业倦怠?
邓芳医生表示,找出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减轻或解决倦怠的第一步。
导致职业倦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大体可以分为——「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因素」两大类。
● 环境因素:是指产生职业倦怠的客观因素,包括工作任务过重、难度较大、晋升无望、工作前景不好、人际关系紧张、工作环境不利等。
● 个体自身因素:指员工因年龄、性别、动机、能力、意志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对上述职场因素的感觉和评价有所不同。
因此,对于职业倦怠的干预,就要从环境和个体两个方面来进行↓
环境改善
1、改善工作条件;
2、制定员工帮助计划;
3、为员工设置不同的职业路径等
个体改善
● 保持积极的心态是对倦怠进行自我调试的关键
承认一个人并不能控制和改变工作中的所有事情,有些工作能够完全胜任,但也有些是自己做不好的。
● 挖掘工作中有意义的方面,培养自己对工作的兴趣
如果能在看似重复、枯燥的工作中挖掘“创新”的可能性,通常会让人觉得斗志昂扬、精力充沛。
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就会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不会感到辛苦和倦怠。而一个人若是积极主动充满激情地去工作,也总能超额、超水平发挥,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 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
有时,人们觉得有很多事情做不完往往是由于没有安排好时间。
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包括:为所要做的事情,设定轻重缓急。
假如今天早上有五件事在等着你去处理,请你稍微了解一下事情的内容, 把它们区分成“必须做的”和“应该做的”,分清主次。
采取行动,改变拖延的习惯;学会利用一些提示时间和计划的外部手段,如即时贴、日历、提醒器等;
完成工作的时候集中精力;不要试图一下子把所有工作做完。
● 正视倦怠
要对职业耗竭有明确的认识和接纳的态度。
我们应认识到自己在压力之下所做出的反应,并不是个人能力差的表现,而是人人都可能会有的正常心理现象,不要过于责备自己。
● 及时倾诉
我们在受到压力威胁而产生倦怠情绪时,不妨与家人或亲友同事一起讨论目前压力的情境。听取他们对于现状的意见及建议,对压力的情境重新审视。
需要某些实际的帮助时,求助于领导和同事、家人及亲友等。
另外,分享自己当下的感受,如愤怒、焦虑不安、受挫感等,这对舒缓压力是非常必要的。
● 锻炼和放松
注意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将闲暇和各种娱乐活动作为工作的必要补充。
进行适度的、有规律的锻炼,持续5到30分钟,就能够缓解倦怠,换来舒畅而稳定的心情。
如果长期坚持下去,能够有效地降低倦怠和焦虑抑郁感、改善睡眠等。
适时适当的休假,让身心得以松弛,可借此机会思考然后再重新出发。
如果短期之内没有休假的机会,可以选用一些松弛方法,如瑜伽、散步、洗热水澡、听音乐、放松训练、培养兴趣爱好。
若持续的情绪不良和躯体不适长时间无法缓解,且逐渐加重,对目前的生活及工作造成影响,需向专业人员求助。
本文受访专家——
邓芳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成都市心理健康中心 睡眠医学中心
从事精神卫生工作7年,擅长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的诊治。
门诊时间:每周一上午,周五下午
看完有没有
感觉自己膝盖中了一箭
快在文末评论区留言
跟小康妹儿聊一聊吧!
参考文献
[1] .MASLACHC,JACKSONS E.The measurement of experienced burnout[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Behavior,1981,2(2):99-113.DOI:10.1002/job.4030020205.
[2] FREUDENBERGER, H. Staff Burnout [ J ]. J Soc Issues,1974,30:159-165.
[3] 2010.Information Statistics Center of Ministry of Health.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in China—4th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survey thematic study report(2) [ R].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age Press, 2010.
[4]中国全科医学, 2021,24(13) : 1656-166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537
本文为「成都商报四川名医」原创,未经授权禁止全文或部分转载。如需授权请联系:(028) 8129 1833
策划 / 采写丨豆豆
图丨123rf等
监制丨Mkiki
审核丨蓝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