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毕业典礼上学校与学生互赠礼物,校长带来最后一课

成都商报教育发布 2021-06-18 16:59

成都商报教育发布

由成都商报权威出品

>

溽暑相聚,溽暑别离。当栀子花的香味铺满校园,又是一年离别季。

6月18日,西南交通大学2021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犀浦校区举行。7217名本科生和3246名研究生即将阔别母校,开启人生的新征程。

西南交通大学为毕业生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实力宠学生

学校赠送定制版毕业礼物

离别之际,西南交大又开启了实力宠学生模式,为毕业生送上了一份定制版的专属毕业礼物。

印有西南交大校门和logo的蓝色盒子里,装有活力餐具盒、严谨治学笔、同心钥匙扣、诚信交大印等物品,同时,学校还为毕业生们准备了一本青春纪念册。

据悉,每一份礼物都有它特别的寓意,比如活力餐具盒,学校希望它能陪伴交大学子走过未来的风雨,愿它的温暖包容成为学子们饱满活力的源泉,也愿学子将一餐一饭化为真才实干,同时,饱餐之际不忘粒粒皆辛苦,飞翔之时不忘母校的谆谆教诲。

严谨治学笔则是学校希望学子们能够牢记“双严”传统,用它记录生活中的灵感与收获,用它书写爱与期盼,更希望这支交大定制笔,能描绘出学子们对未来的思索与想象,能书写每一位毕业生的精彩人生。

同心钥匙扣上有学校的校徽,寓意着母校与学子心心相连,同心同德,同向同行。诚信交大印上刻有毕业生个人名字,学校希望学子们能够牢记“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以母校之名讲诚信、行正道、建功业、创和谐。

同样是以蓝色为主色调的纪念册,里面装载了毕业生的照片,记录着毕业生最宝贵的青春时光,也装满了师长的教诲与嘱托。

西南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顺洪为毕业生拨穗

感恩栽培

学生用珍贵证书回赠母校

收到母校的专属毕业礼物,不少学生也将自己在校期间获得的荣誉、奖励等珍贵的证书或学习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成果实物等,作为一份特殊的“毕业礼”捐赠给母校。

比如疫情期间,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本科毕业班级交运2017级3班将获得的“先进班集体”3000元奖金捐献给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彼时,该医院发来了感谢信,同学们将这封信作为礼物赠予母校。

来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毕业生李长清,曾在母亲患病期间毅然休学照顾母亲,捐髓救母,并在复学后参与了无偿献血并登记了捐赠人体器官。他的事迹引发极大关注度,也因此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他将这张证书赠予母校,旨在激励学弟学妹勇敢面对挫折,自信迎接挑战。

机械工程学院本科毕业生杜雪明,将自己参加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的零件工程图赠予母校;人文学院本科毕业生安然将所获的国家奖学金证书赠予母校;力学与工程学院硕士毕业生司淑倩,将所获的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证书赠予母校;土木工程学院博士毕业生黄恒伟,将雄安新区项目中“沥青混合料层间界面无损分离”的试验样品赠予母校……每一份礼物,都有着一份特殊的寓意,有着交大精神的传承,也有交大人在国家重大战略中的责任与担当。

据悉,学生们所赠送的“毕业礼”,将放入学校档案馆进行收藏。

典礼上的最后一课

校长送上毕业寄语

现场,西南交大校长杨丹以《向“变”而生》为题,给毕业生们带来了最后一课。他勉励交大学子坚定信念,牢记向“变”而生的精神要义;执着创新,锻造向“变”而生的能力要素;崇尚实干,把握向“变”而生的行动要领,在强国路上奋斗毕生。

西南交通大学校长杨丹为毕业生带来“最后一课”

以下为校长寄语节选:

同学们,你们生逢盛世,成长在改革开放的美好时代。你们是个性滋长更充分、思想观念更兼容的一代,在接受社会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影响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创造和展现着时代新观点、群体新特征,承担着引领群伦、建功未来的新角色和新使命。不是每个人最终都能够担得起历史大任,但时代洪流滚滚向前,万里江山英雄辈出。

正因为有你们,百年之交大永远是青春之交大,厚积而薄发;也正因为有你们,今日之中国动力强劲,复兴指日可待。过去100年,一代代中国青年以永不懈怠的奋进姿态,在民族、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以不同的方式挺身而出。时代因为他们而值得骄傲回望,新的征程也因为你们让我们无限期待。

你们是值得点赞的一代,也必将会是挺身而出的一代。你们身处的新时代,是筑梦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时代,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是“人机物”三元融合万物智能互联的时代,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代,你们唯有向“变”而生,透视变化、顺应变化、引领变化,才可不断突破、不断生长,方能不负时代、不负梦想。作为师长,我特别想叮嘱你们,面对任何“变”的时空场景,一定要有信念、能创新、肯实干,这是识变、应变、求变的基础,也是未来你们在精神、能力和行动层面上向“变”而生“不变”的“密钥”。

坚定信念,牢记向“变”而生的精神要义。信念如磐,精神如炬,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始终是我们的精神之钙和安身立命之本。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你们不仅要有平凡生活中的“小目标”,还应有致力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远大追求。

眼前,在充满变化和变量的大变局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坚定人民立场、凝聚奋斗共识、激扬奋进力量;青年一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胸怀大局、心系“国之大者”,自觉把自身的前途命运同民族、国家、人民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希望有知识加持、学术傍身的时代“交子”们,多一些家国情怀、天下情怀,拒绝平庸、短视与狭隘的“小我”,树立崇高信念,把人生理想融入民族、国家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成就人生“大我”。

人生道阻且长,坚定理想信念,更需练就定力、磨砺韧性。面对竞争陷阱和文化渗透,面对旁观冷漠和责任缺失,你们要高度警惕、明辨自省。面对不顺与失败,面对寂寞与清贫,你们要坚忍不拔、永葆初心。今日之中国,不论风吹浪卷,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不会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心不会变;对于你们而言也一样,未来纵有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也一定要敢于直面挑战,保持自信、理性和平和的心境,淬炼坚毅品格,乘风而上、踏浪而行。

执着创新,锻造向“变”而生的能力要素。时代变迁,唯创新不变。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更是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智能化浪潮催生下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如火如荼,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创新版图。置身于超越式和颠覆性的创新时代,你们唯有不断强化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才能顺应时代所需,唯有善于在新的跨界、融合、交叉和重构中,成为执着追求的创新者,才能找到立足于时代的强力支点。

我以为,在你们今后的人生中,创新也是你们应对内卷、突破“内卷化”瓶颈的最佳方案。要通过创新,寻找新的领域、新的方法、新的突破、新的增长点,在竞争方式上用实质性“质的提升”取代低效率“量的堆砌”,跳出同质化竞争,在竞争格局上由“存量竞争”转变为“增量竞争”,打破传统零和博弈思维,推动良性竞争、开放竞争、共享竞争,并最终从竞争走向竞合。

选择继续学习深造和在高校科研院所工作的同学们,当下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你们要努力成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主力军”,成为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成就国之“硬核”的“登山队”,希望你们始终保持科学探索的热情,敏锐把握智能时代的创新脉搏,以勇闯“无人区”、攻下“最后一公里”学术魄力和胆识,主动进入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和科技创新的最前端,为国家突破“卡脖子”技术、掌握“杀手锏”技术贡献不凡力量,以更高水平的创新持续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自我的创新生长。

崇尚实干,把握向“变”而生的行动要领。人贵有志,业贵有恒;现实生活中知易行难,身体力行弥足珍贵。实干是实现理想的必由之路,实干就是脚踏实地、知行合一。上个月,母校刚刚度过了125周岁的生日,回顾125载筚路蓝缕、弦歌不辍的办学历程,从早期唐院的声名显赫,到搬迁峨眉的脱胎换骨,再到定址成都的重塑辉煌,从决战成昆到挥师大秦,从走下青藏到再上川藏,任何时期、任何条件下,实干始终是交大不变的办学本色,也是一代代交大人的根本行动遵循。

今年1月,采用学校原创技术、设计时速620公里的世界首条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及试验线正式启用,标志着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研究实现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殊不知,学校从上世纪80年代就已开始研制磁浮,到高温超导磁浮车走出实验室,这一步跨越了40年。一代一代接力传承的磁浮研究团队“四十年磨一剑”,最终以实干催生了创新之花。事实证明,只要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实干笃行、坚持不懈,再冷的板凳也能坐热。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这是永恒的道理。由衷地希望,同学们既要仰望星空、以梦为马,更要以知促行,知行合一,做久久为功的实干家,一步一个脚印地创造幸福、铸就伟业!

回顾过去,求学路上一段青春;要问前程,强国路上毕生奋斗。你们已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发令枪即将鸣响。不管你们去向何方,请鼓起勇气、与过去道别,充满自信、勇敢地起跑。我坚信,向“变”而生的新征途上,信念坚定、执着创新、崇尚实干的你们,一定能够不负恩师教诲、不负父母期许、不负时代重托,成就精彩人生!

红星新闻记者 许雯

图据西南交通大学鞠红伟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