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全靠老师“自愿”,这样的暑期托管班能长久吗
成都商报教育发布
2021-07-28 20:44
记者丨李宇欣
全文共3888字,阅读大约需要7分钟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忙完小学期末考试、期末总结,往年的七月中旬,王老师已经和家人出去旅游了,“平时都在学校忙,就寒暑假抽时间陪陪家人,暑假通常会全家出去耍一周,接着又回来投入到新学期的工作中”。
但今年有些不同,王老师所在的学校是成都暑期托管试点校之一,他和学校的另外4名老师,从七月初接到试点通知,就一直在为托管服务忙活,“做方案、安排人员、开班,娃娃送到学校老师们就有责任,半点都马虎不得,尤其是安全问题。”今年暑假,王老师是成都众多的托管班“志愿老师”之一。目前,成都全市23个区(市)县均已公布暑期托管服务方案,其中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大邑县等区县都选择了在学校展开托管试点。当然,除了成都,“政府帮忙看娃”的政策也在全国各地铺开,北京、上海、江苏等地教育部门也面向小学生开展了暑期托管班。毫无疑问,这是好事一桩。但无论是网络上,还是私下里,一些传言和讨论也在传开:今后老师们的寒暑假会不会因此被取消?老师是否可以选择不参加暑期托管?自愿参加托管的老师该如何计算工作量?参加托管会不会和教师评优评奖挂钩?7月9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明确表示暑期托管服务要坚持公益普惠原则,学校不得强制学生教师参与暑期托管。7月13日下午,教育部再次就老师们担心的托管问题申明立场,“要引导教师志愿参与暑期托管服务,但不得强制教师参加”,“取消教师寒暑假”的说法没有依据,“暑期托管变成第三学期”的说法同样不符合实际。![]()
微博截图
记者在走访中注意到,对于暑期托管,老师们都是理解和支持,“就当是暑假加个班”,“能理解家长的难处”。但是,若是要展开更大规模以及更高质量的暑期托管,一线教师们普遍认为,还需要有更系统的投入保障,以及全社会更广泛的资源支持。在成都某暑期托管试点校,加上王老师在内,托管班一共有3名老师,还加1名行政人员。
暑期托管的消息,是7月初在期末总结会上公布的:学校作为试点校,将服务周边有托管需求的小学、幼儿园阶段学生,不限于本校,一期托管时间为12天,每天9:00-17:20。在传达通知时,学校领导也多番强调:由老师自愿报名。随后,学校微信公众号同步发托管通知,老师们都纷纷转发到了朋友圈,班主任也在各家长群发布《告家长通知书》,文中详细告知了暑期托管班的收费、课程安排等情况。与此同时,老师的报名工作也同步推进。按学校的说法,老师报名是有补贴的,只是具体多少不确定,作为学科负责人,王老师先带头报了名。暑期托管的试点,就此正式启动。接下来,就是托管班的工作细化了。王老师告诉记者,学校在前期筹划上考虑得还是很周到,吃饭、课程等方面都进行了考量,3名老师主要负责课程规划,并视实际情况每天动态调整,轮流值班。而行政人员除了前期安排教室,后期还要每天进行教室维护,以及兼顾防疫要求。而且,考虑到家长送饭不方便,也怕娃娃大热天回家吃饭有安全隐患,学校前期把餐食也纳入规划,每人每天10元午餐费,一荤一素一汤。为了给这十来个师生提供餐食,食堂的工作人员假期也在值班。王老师算了笔账,午餐费加上服务费,一期10天的托管下来,每个孩子收费500元不到,“每天不到50块钱”。但就是这么一个性价比,开班五天后,托管报名的娃娃数量依然有些让人意外,只有6个孩子。为什么报名人数少?王老师觉得或与地理位置有关。他所在的学校位于城乡结合部,附近的孩子一般都是老人照看,父母外出打工。对所谓的暑期托管,老年人听都没听说过,更不晓得如何报名。另一个原因,王老师推测是托管时间和托管内容。他清楚地记得,报名当天,有四位家长领着孩子来了学校,但一听老师说不补课,而且只托管十来天,就带着娃娃离开了。王老师觉得,部分家长还存在思想惯性,“总觉得到了暑假就得给孩子补补课,不然就觉得不踏实”,但这和托管的初衷、要求都相违背了,“所以,如何让家长改变思想,也是我们下一步要努力的方向。”从7月19日开始报名,万老师所在的托管试点校一共有20余名学生最终报名。但实际的咨询量是超过这个报名数的。
为何部分学生咨询了却又放弃?万老师说,部分家长的需求太个性化,从学校的人员安排和安全角度考虑,实在无法做到全部都“一对一特殊对待”。例如,有的家长只想让娃娃托管半天,还有些家长是只想托管具体的某几天。家长如此选择的原因很多,比如有的是想孩子下午去上培训班,还有的是家长提前已经做了暑期外出旅游的安排,酒店机票都定好了,因此只想选择某几天交给学校托管。每个人的特殊需求都不复杂,但若一个班里出现各种各样的个性化需求,问题就可能变复杂了,“举个最简单例子,今天这几个孩子只上半天,明天那几个孩子只上半天,对于值班老师来说,很容易造成信息上的混乱,这对孩子的安全保障而言,是很大的一个问题。”
成都武侯区龙腾社区,志愿者参加暑假托管
图据新华网
另外,学校也规划了一些需要分小组完成的素质拓展,如果哪个孩子中途走了,又得重新分组。如果中途走的孩子多了,可能导致一些素质拓展无法完成,老师们甚至还得更改内容设计。记者在走访中也注意到,家长们对于暑假的安排确实五花八门,时间上也各有考量,因此,在暑期托管班上,确实不少家长提出了“个性化处理”的诉求,但学校对此普遍认为“实际操作起来有难度,要全部满足(家长的个性需求)的话,就得增加人力,甚至重新做托管规划。”直到上上个周末,群聊数突然增加到“99+”,李老师才知道,自己所在的学校也成为了暑期托管试点校。微信群里,同时还发布了家长问卷调查和教师招募表,老师们热情很高,当天就有10多人表达了参与意愿。若不是因为说好了要回家陪奶奶过暑假,李老师也想马上报名。毕业刚满一年,她既希望在教“混班”的孩子们时增加工作经验,也承认被诱人的补贴打动,“每一期上五天班,上课老师一天300(元),班主任老师一天500(元)。”李老师说,跟她同年级的老师里,就有五六个老师报名,有的还想报两期,李老师也打算填一个表,“毕竟暑假有两个月,用十来天左右的时间做托管,还是不错。”而来自另一个区市县的张老师告诉记者,当初学校征集老师意愿时,自己也报了名。如今,托管班已经上了一半时间了,但自己还不清楚补贴的安排,“也没听说要跟评优评奖挂钩,甚至不清楚有没有补贴。”郑老师所在的托管点,也还未公布暑托班教师的补贴情况。据她了解,具体补贴金额要跟学生报名人数挂钩。“我们是7月23日开始报名的,学校在通知中确认有补贴,但具体补贴金额待定,说是要先看收了多少学生,才能核算出最后补贴。”同为家长,王老师非常理解和支持暑期托管班的开展,“我们平时上课也非常忙,早上七点过就开始忙学校一天的工作,下午五六点才到家,如果自己家的娃娃能有一个安全的地方做作业、参加活动,我们自己作为家长也很放心。”
但是,有部分家长提出,暑期托管的时间能不能覆盖整个假期?对此,王老师有些不同意见。首先,孩子的教育是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的责任,家庭教育是学校无法替代的。平时孩子要上学,家长要上班,暑期算是家长和孩子难得的一个亲子时间,家长还是应该努力抽出一些时间来陪伴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其次,如果整个暑假都让孩子待在学校,完全失去了暑假的意义。平时孩子就天天待在学校,好不容易盼着暑假了,结果又被送回了学校,孩子会怎么想?是不是有一种一年365天都在上学的感觉。为孩子的心理健康考虑,我们不推荐这样做。而且,一个人的学习,除了文化学习,还应该包括更多的实践,暑期正是一个好时机。王老师有两个孩子,老大上高中,正是学习最紧张的时候;老二上幼儿园,平时也需要人照顾。往年,王老师会趁假期在家陪陪孩子,还会和全家人一起出去旅游一周。但今年,他已经为暑期托管的事儿前前后后忙了半个月了,娃娃也是老人在帮着照顾,王老师偶尔都会感慨:托管了别人家的孩子,亏欠了自己的孩子。在第一期暑期托管试点接近尾声时,仍有家长向王老师抱怨托管时间太短。王老师也很无奈,“我们作为老师,照顾学生不应该有怨言,但问题是,我们的孩子又该怎么办?”张老师对此也有同感,“若补贴和制度保障不到位,却还要(托管的)服务时间更长,这不太现实。”从教30多年,郑老师用“新事物”来形容暑期托管,类比上一个“新事物”——课后延时服务,两者有相似之处,“2019年刚搞延时服务,报名的学生和老师也不多,但一个学期下来,确实解决了家长接送难问题、娃娃的作业问题,社会慢慢就认可了。”
但两者也有不同,“延时服务毕竟是在老师工作的时间上延长一两个小时,以往也可能就是老师备课、批改作业的时间,因此相对好调整。但暑期托管占用的是老师的法定休息时间,如果时间拉很长、补贴不到位,肯定会影响到老师们的参与积极性。”此外,多位一线老师表示,除了学校以外,更希望暑期托管能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一个是校外的各种文化单位比如博物馆、科技馆、体育中心等,也可以提供形式多样的托管资源支持;二是可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走进校内,和老师们一起让托管内容更加丰富,比如更多素质拓展类的内容。这样一来,家长们的参与度和认可度,才会更高。”“毕竟,术业有专攻,学校的老师要说辅导功课,水平肯定专业。但是,类似编程、围棋、国际象棋、乐高、射箭等等兴趣领域的东西,除了极个别学校,多数学校还是需要更专业的力量。”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成都儿童团的“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家长群,不仅可以和一群优秀的父母们交流心得,更有专业记者为你权威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