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周三三
刷到这组对比图,真的笑不活了。
谌龙那张,是里约奥运,他打败李宗伟夺冠。安塞龙这张是前晚结束的男子单打,击败了谌龙荣获冠军。五年前的谌龙也是五年后的安塞龙,赢的一刻,哭得像孩子。
这些数字也很巧。谌龙拿冠军时27岁,亚军李宗伟34岁,比分2:0。轮到安塞龙,也是27岁夺冠,也是打老将打成2:0。时间多快,谌龙都老将了,32了,当爸了。
新老交替在体育场是永恒的画面。总有年轻人站上巅峰,总有老熟人鞠躬谢幕。双龙对决这场,结果出来,解说员说谌龙,“他只是输给了时间。”
时间于职业运动员,是年龄,体力,也是伤病。这也是赛后才知道的事,谌龙居然踩着这么触目惊心的脓包拼搏了一个小时。
就很矛盾,金牌理所应当是所有运动员的终极目标,是竞技场燃不尽的灵魂。但金牌又有它某种时刻的微不足道。
32岁,一身伤,淘汰了一串儿二十出头的种子选手,金牌不金牌的,已经微不足道。也是谌龙在记者会上,总结比赛说的那句,“没有金牌那么好,但算第二好了。”
这个第二好,在赛场上跟第一好的安塞龙,还有非常感人的一幕。当时结果出来,安塞龙夺冠,把小伙儿激动得,立刻甩球拍倒地。
谌龙走了过来,边竖大拇指边跟安塞龙说着什么,然后双龙抱了抱。
两人的话真说不完了,到脱球衣、交换球衣还叭叭不停。
一条冷知识:丹麦人安塞龙,汉语十级,会背《孟子》,跟周天成比过绕口令,发微博发全中文还很懂超话。他跟谌龙聊天,等同于福原爱跟张怡宁那么顺畅。
可到底还是一对劲敌,争夺的,可是奥运冠军。结果一比完,上一秒杀红了眼的追分仿佛不存在,该抱抱,该聊聊,对方汗水浸透的球衣都不嫌弃地收下。
金牌重要,可又没有那么重要。就如同,竞技体育残酷,可竞技体育也有它的温柔。这种温柔是远在输赢之上的,隐藏在金牌背后的,关乎人类情感最高光的部分。
是虽然你是我对手,但并不妨碍我尊重你,欣赏你;甚至因为你是我对手,我更懂你,更激发我去战胜你的决心与动力。英雄惜英雄才是永远绝美。
这个画面也好戳人。女子4X100接力泳结束,张雨霏站泳池边等一位日本选手,池江璃花子。池江做完采访走过来,张雨霏上前与她拥抱。
两人约定,明年亚运会见。
要说交集,应该不多的。第一次碰头在2017年,国际泳联短池世界杯东京站,但完全不同项目。接着就是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100米蝶泳,池江夺冠,张雨霏拿银牌。
彼此都是3、4岁开始学游泳,以对手身份相遇,也就雅加达那次。东京奥运的接力泳是第二次,那么巧,都游的第三棒。而那句“明年见”又不只是一句普通的口头约定。
因为明年,往后的每一年包括每一天,对池江来说,都是生命里多得的日子。
她在2019年查出白血病。即使常被安慰说,人生无常还不是要往下过,可往下怎么去过,是比“无常”本身更难熬的一件事。尤其池江患病时才19岁。
19岁是大多数人正发着光的年纪。池江更是光芒耀眼。她的成绩太恐怖了,各种破纪录,拿金牌,媒体报道她都写“日本水上女王”。
最巅峰一次就是雅加达,一个人拿6块金牌2块银牌,成为亚运会史上,单届夺金数最高的运动员。全日本把她当巨星一样捧,综艺、访谈非常多。
谁又能不爱天才少女的故事呢。
偏偏是天才少女挨了当头一棒。治疗的日子比训练魔鬼一万倍。在是枝裕和为她拍摄的短片《中间泳道》里,露出少许镜头,可都看得人心头发颤。
她掉发,呕吐,暴瘦28斤。有一个镜头是她试图做引体向上,挣扎着拉了两三下,没劲了。
这种事也只有职业运动员才做得到:克服化疗,进入恢复期,池江立刻回到泳池参与训练。新的打击又是,她连自己在小时候轻松做到的憋气,都完成得很艰难。
不光是归零,是一切倒退为了负数。池江要从练憋气、练仰卧起坐,甚至是进食训练开始,一点点做回一个正常人——还不说一个正常的运动员。
真只有鬼知道她经历了什么,才能在患病后两年就重返赛场。并获得东京奥运资格。池江痊愈后第一次下水,央视五套都做了新闻报道。
痊愈不是完全病好,客观讲,5年内不复发表示治疗成功。今年才是池江的第一年。也就能懂,张雨霏与她约定的那个“明年”,有多珍贵和意义非凡。
路人当然也能体会池江的极不容易。可因为身份相同,年纪相仿,张雨霏对池江应该更多是一种同类的理解。一对相互理解的对手莫过于知音。
这跟接触多不多,常不常见面,哪怕语言通不通都没有关系。成为知音,可以是抱抱然后说“明年见”那一瞬间便定下来的事。
池江患病期间,世锦赛女子100米蝶泳颁奖,三位获奖者对着镜头鼓励池江
瞬间能交知音,且不要说认识了12年。以奥恰的视角打开“我与马龙这12年”,肝都裂了。09年第一次交锋,打过18场,场场输。
输第19场在前几天的男单半决赛。奥恰瘫倒在地,马龙振臂高呼,“他赢不了我!”如果决赛再相遇,再输,奥恰倒是能拿一个最虐冠军。
这种虐法,还不是谁强谁弱决定的,是奥恰的命格里就被写下了这一笔:终生输给马龙。否则解释不了,为什么奥恰能赢所有中国队现役队员,但死活赢不了马龙。
为什么奥恰的队友波尔能赢马龙,波尔又败给奥恰,可奥恰还是赢不了马龙。又为什么奥恰都破了马龙世界第一的纪录,一到比赛,奥恰仍然赢不了马龙。
连玩台球,奥恰还输马龙700块!
从此,奥恰得名号“马龙护法”。意思是,为马龙扫清一切障碍然后输给马龙。这分明是一句诅咒。但奥恰不信邪。妻子给他当陪练,要穿马龙送的T恤。
太恶趣味了,怀疑奥恰是在弥补打赢马龙的快感。
还有一次跨国组队,德国派波尔跟马龙组一对,奥恰吃醋,不是,奥恰提出质疑,我付出更多为什么不是我。
为什么呢,因为2013年波尔和马龙组队得了冠军。组队人选是中国,很可能就是马龙pick的。赢不了马龙就算了,连当队友的机会都不给,马龙你绝情!
马龙也偶尔柔情。比如这次赢了半决赛,夸奥恰,“最努力也是最激励我的外国球员。”另一边的奥恰完全另一种心情,“我无比空虚,无法相信比赛就这么结束了。”
怎么讲,失恋也不过如此。
那种感觉很妙,你们是宿敌,一见面就要开战,却总是在这样的对峙关系中变得熟悉和亲切。除了教练,再不会有第二个人,削尖了脑袋地研究你,揣摩你。
爱的起源,源自你为之付出了非常多的时间、精力。是付出让自己陷入了与对方的羁绊。奥恰对马龙是这样,切赫与菲尔普斯也属于这种。
菲鱼、小罗、切赫,曾经整整齐齐的“一家三口”
可惜了,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永远赢不了你,是你退役在当奥运解说,而我还在泳池跟一帮小孩比赛。就这个意义而言,切赫终于赢了菲鱼。
所以200米混合泳那场,汪顺夺冠后,特意去跟切赫握手的举动被外媒疯狂赞美。这个握手比张雨霏那一抱,更多一层时代致敬的意味:
不是谁赢了谁,不是后浪淘汰了前浪,就是出自一个年轻人对前辈打心眼的崇拜与敬仰。在这样的情谊中,新老迭代有了最美好,最温情的仪式感。
这届奥运,好像也多是这样暖暖的画风。跨栏摔倒的两名运动员,搀扶着走出跑道。巩立姣夺冠,亚当斯拥抱了她。印尼队赢了,陈清晨微笑送上祝福。
昨天发生的,女子平衡木决赛,管晨辰夺冠那一刻,比中国队还兴奋的,是旁边的美国选手苏妮莎,原地蹦起,拼命鼓掌。看着管晨辰下来,抱着她抹眼泪。
拜尔斯站旁边,宛如老母亲露出欣慰的笑。
热搜过的,男子跳高决赛,卡塔尔选手和意大利选手在成绩持平的情况下,没有任何口头交流,就对视了一眼,然后,一个猛地跳到另一个身上挂住。
那一眼的对话是,“决定了吗,我们一起拿冠军?”“好,一起。”
就觉得,从小在书本里读到的,听着很硬道理的话,因为这些瞬间,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与生动:爱不具备任何属性,是再自然不过的,人类本能的一种表达。
它很通用,不分国籍、性别、宗教、政治等等,可以是与对手分享金牌,可以是感谢对手,可以是结束比赛后相互抱抱。对手在这时亲密如老友。
亦敌亦友,惺惺相惜,好像有点懂了体育不只有苦,还很甜。
无奖竞猜
女明星的硬照挑战又来了!线索:1.女的。2.三字。3.许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