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子女补课被投诉,帮亲戚子女补课也不行?一线教师:难道要让我们六亲不认

成都商报教育发布 2021-08-19 18:51

成都商报教育发布

由成都商报权威出品

>

记者丨许雯

全文共2760字,阅读大约需要6分钟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关于在职老师们“补课”的事情,又在网上吵开了。

近日,一份市民向宁波市教育局提出的建议冲上热搜。该网友建议当地教育局应立法禁止教师给自己子女补课,并称:“这样有失公平,强烈呼吁”。

截图显示,宁波市教育局也对此进行了回复:“这位网友:您好。感谢您的建议。”

 图为网络截图

根据图中信息,记者查询了留言网站,目前该条帖子已不存在。那么网传图是否属实?记者向宁波市教育局进行了求证,一名接听电话的男性工作人员称:“有这回事”。

宁波热议还没消停,扬州又上了热搜。

有家长爆料称,扬州市江都区教育局明确,在职教师帮亲戚子女无偿补习,未报备者视同有偿家教!

这则规定也迅速引爆网络。有疑为老师身份的网友称,“给自己孩子补课也不行,给亲戚孩子辅导也不行……这是要让老师们六亲不认吗?”

事实上,经记者查证,这项规定并非新规,早在2020年4月,扬州市江都区教育局就公布了《关于治理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实施意见》,其中确实有上述规定,目前,该份《意见》在江都区人民政府官方网站仍然有显示。

但就细则而言,规定并没有网络传的那么厉害,其中或存在一些误读。

宁波风波

家长要求教师不准给教师子女补课

教育局回复:感谢网友建议

网传图片显示,该网友是通过中国宁波网民生e点通进行的意见反馈。其留言称:“建议教育局立法禁止教师给自己子女补课,(不然)这样有失公平,强烈呼吁。”

在建议提出后,8月2日,宁波市教育局进行了回复:“这位网友:您好。感谢您的建议。”

相比宁波市教育局的礼貌性回复,网络上的意见有些一边倒,不少网友觉得“投诉人太奇葩”。还有网友表示,教育局没有立法权,且教师也是为人父母,课余(自己的私人时间)教教自己孩子功课,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为什么要禁止?

据悉,民生e点通群众留言板是宁波市网络服务平台,当地政府部门和重点民生企事业单位会在该平台回应网友诉求。目前,引发热议的帖子已查询不到。

那么网上所流传的图片是否属实?为此,记者致电了宁波市教育局。一名接听电话的男性工作人员称“有(帖子)这回事”,但记者追问宁波市教育局具体的意见是什么,该工作人员表示就是网上所回复的内容即“感谢网友建议。”

扬州又上热搜

教师不能给亲戚小孩辅导功课?

这次是政策被误读了

宁波的热议还没停,扬州又引起了关注。

传言称:“扬州市江都区教育局明确,在职教师帮亲戚子女无偿补习,未报备者视同有偿家教!”

网友们对此议论纷纷。有网友认为,政策要整治的是在职教师课后兼职补课,或者向所教学生的有偿补课,如果连在职教师在私生活领域给亲戚熟人的帮衬行为都要管,是不是矫枉过正了?

这份引发众议的网传新规到底是真是假?记者查询发现,网上流传在上述内容截图中,其中一张显示在2020年4月由扬州发布通过微博发布。不过,目前相关微博已查询不到。

图为网络截图

随后,记者在扬州市江都区人民政府官方网站查询到一份名为《关于治理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实施意见》(下简称:《意见》),涉及到了此次网传内容。《意见》发布机构为江都区教育局,公开时间为2020年4月14日。

图为扬州市江都区人民政府官网截图

《意见》明确了有偿家教的行为认定,除了“组织学生在自己家中、租借场地或其它场所进行辅导补习等活动,并以各种名义收取费用或获取利益的。”“组织学生开展线上补习辅导,并以各种名义收取费用或获取利益的,或者依托网上课程培训从事经营活动获取利益的”等行为外,“帮助亲戚朋友子女开展无偿补习辅导,但未向学校和区教育局报备无偿补课对象和人数的,或报备人数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视同有偿家教行为处置。”也在行为认定之中。

图为《关于治理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实施意见》部分截图

《意见》中也明确了无偿补课报备机制。具体来说,满足需几大要求。比如提到“对于教师因特殊原因需要免费为亲戚朋友子女开展补习辅导的,要严格执行审批报备制度,不得超过5人,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不得影响正常工作”。要求学校每学期开学后半个月内完成在职教师无偿补课登记报备(统一向教育局党廉办备案),审核辅导时间、地点、人数,核查是否收费情况,原则上中途不得增加补课教师和补课生数,确有变动需要重新报备须提供书面说明情况并由学校主要领导签字同意。寒暑假前另行组织报备。包括网上无偿补习辅导也同步实行报备制度。也明确提到未经学校审核同意、擅自辅导的或与报备情况不符的,视同有偿家教行为处置。换句话说,《意见》明确了帮亲戚朋友子女补课只要满足相关规定,就不算违规。

综合来看,信息属实,但并非今年新规。记者也致电江都区教育局进行咨询。一名接听电话的工作人员确认:“有这个规定,一直在执行。”

至此,关于扬州的传言风波真相大白,并不像部分网友说的“帮亲戚子女补课就算违规”。

有业界人士指出,扬州的《意见》其实还是比较明确,谈不上影响老师和亲戚朋友之间的关系,而且,至少能夯退一些想要以亲戚朋友之名打擦边球的教师,毕竟审核手续麻烦且存在风险。

不过,在现实落地问题上还是存在难度,“相对而言亲戚比较好判断,但是不是朋友由谁来界定?”

   多名教师表达观点:

   请给教师多一些信任

近期关于教师补课话题频登热搜,也让不少身处一线的教师感到了不适。

一名教师告诉记者,投诉教师为自己子女补课的传闻自己也听到过,但一直以为是段子,未曾想有一天能成为现实,“我们是老师,但我们也是家长,给自己孩子讲讲习题,怎么就触碰了他人的权益?反过来说,如此投诉难道不是触碰了我们作为父母的权益吗?”

“前不久才看到了一个家长补完课后举报了老师,当时就觉得好可怕,明明是自己孩子学习有问题,家长找到老师帮助孩子提升,结果家长转身就去投诉,最后老师承担了所有责任。”这名教师表示,违规补课界定应该是老师利用职务之便通过补课敛财,但现实中,的确有家长提出辅导需求,如果按照现有规定,今后这类请求就只能全部拒绝。

而另一名有着30年从教经验的老师就上述《意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表示,从监管机制到举报机制,无一不充斥着对老师不信任,“教师帮亲戚朋友补课都需要报备,其他行业为亲戚朋友子女提供相关服务,为什么不需要报备?是不是做任何一件事,都需要报备?这样是否失去了最基础的信任?是否需要把老师24小时监控起来呢?”

尤其令该教师不满的是《意见》中提到的举报机制——呼吁对教师进行有偿举报,“看了心里很不舒服,‘双减’政策的背景和实施力度老师们都清楚,(这个制度)还提有偿举报,老师到底是小偷还是通缉犯?至于这么防范吗?作为一名教师,感觉体面和斯文真的被扫一地。”

不过,上述老师也表示,规定初衷是好的,让教育回归初心,让教师安心扎根讲台,“只是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可以更尊重一些。”

END

当生活被撕开一道裂缝,

先别沮丧,凡裂缝处,就有光。

此时此刻的各位教培人,有人可能在坚守,有人在迷茫,有人在沮丧,有人在寻觅下一站的机会……但不管怎么样,就算急弯,陡坡,路一直在延伸向前方。

如果你有一些关于行业的思考想要分享,如果你有一些工作的机会愿意推荐,如果你对尚处业内的同仁们有一些建议,无论你是在职或是离职,我们欢迎你扫码进入交流群。

抱团取暖,为了更好的明天。

排版丨微微
END
如果你对孩子日常求学有疑问想问团长
如果你也希望和一群志同道合的父母共同交流
如果你正在为今年孩子的升学而困惑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成都儿童团的“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家长群,不仅可以和一群优秀的父母们交流心得,更有专业记者为你权威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