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和教师100%强制交流,能不能让“学区房”消失?

成都商报教育发布 2021-08-27 22:49

成都商报教育发布

由成都商报权威出品

>

记者丨李宇欣

全文共3958字,阅读大约需要7分钟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8月25日,在北京市教育“双减”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宣布:从新学期开始,北京将大比例促进干部教师交流轮岗。东城区、密云区成为第一批两个试点区。同时,在2021年年底之前,再启动六个区的干部教师交流轮岗试点。

北京市教育“双减”工作新闻发布会

风从首都来。连续两天,这一举措持续引发热议。舆论认为,这个政策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以强制性的交流轮岗方式,打破名校教师资源的垄断,从而打破名校光环,为名校热、学区热降温。
但事实上,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并非新事物,早在1996年,我国就提出了教师交流制度。以北京为例,有据可查的资料显示,北京施行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已超过十年。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何20多年过去,择校热不但没有降温,反而愈演愈烈。问题出在了哪里?北京此次的政策中,又是否能起到“打补丁”的作用呢?
最新:
打破名师垄断
北京推动教师、校长大面积轮岗
虽然这次风从北京来,但北京不是最早提出的、也并非唯一实施了教师轮岗制度的城市。
图源:新华社
教师交流最早可以追溯到1996年,当时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发了《关于“九五”期间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其中就提出要建立教师流动的有效机制,打破在教师使用方面的单位所有制和地区所有制,促进中小学教师在学校和地区之间的交流。
2014年,教育部等三部门专门发布《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要求各地落实教师交流轮岗制度。
除了国家层面,各地也相继有举措出台。
2021年年初,上海市教委等四部门出台指导意见,提出要促进校长教师合理流动、优化中小学教师资源配置、提升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同时,首先在奉贤、松江和浦东三个区试点。
2021年7月30日,深圳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拟立法要求市、区教育部门进行大学区招生和办学管理模式,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制度。深圳也是全国率先以立法形式,将教师交流提上改革议程的城市。
仅仅一个月后,北京公布教师交流推进政策,受到业界极大关注。从时间点来说,政策公布在“双减”之后,从标志性来说,北京作为首都,此举显然将起到“风向标”作用。
 
图源:北京日报
总结起来,北京此次的教师轮岗,有几点值得关注:
第一,交流轮岗的对象: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校长(干部)和教师。
校长层面,交流轮岗的对象为公办学校正、副校长。其中,凡是距离退休时间超过5年的,并且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6年的正、副校长原则上应进行交流轮岗。
教师层面,交流轮岗的对象为公办学校在编在岗教师。其中,凡是距离退休时间超过5年的,并且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6年及以上的教师,原则上均应进行交流轮岗。
第二,交流的形式:包括区域内校长交流轮换、骨干教师均衡配置、普通教师派位轮岗三个维度。在具体操作上,又主要分为两个类型。
一是城区完善学区(教育集团)改革,推进跨学区(教育集团)交流轮岗。让过去以单一学校、班级为孩子提供服务的供给方式,调整为学区集团供给,让孩子能够享受到更多的资源。
同时,在推进学区(教育集团等)内校际间师资均衡配置基础上,重点推进全区范围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交流轮换,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均衡配置,普通教师派位轮岗。
二是远郊区全面推进交流轮岗。在全区范围内,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交流轮换,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均衡配置,普通教师派位轮岗。
除此之外,在校际、集团之间,甚至区域之间,通过双师课堂等方式将优秀的老师、学科课程和作业布置向薄弱学校和地区输出,促进教育优质均衡。
第三,交流的范围比例:将从不到20%达到100%
作为北京首批试点之一,北京市东城区教委主任高伟介绍,东城区将从普通教师、骨干教师和优秀干部三个层面选派干部教师轮岗交流,分门别类制定具体举措。本学年度实现干部教师交流轮岗不少于2000人。力争用三年时间,建立起满足需求、科学顺畅的教育人才配置与使用机制,实现东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干部教师100%交流轮岗。
一线老师:
流动公平要保障
考核也得同步升级
100%交流轮岗,北京的试点措施一公布,几乎在整个教师行业中一石激起千层浪。
成都某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张老师也在持续关注这则消息,“我对制度倡导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初衷是很认可的,但是具体要让教师交流制度落地,恐怕也有多方面的实际问题需要考虑。”
站在一线教师的立场,张老师认为,教师轮岗制度能否达到初衷,至少有五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得到进一步落实:
第一,100%教师流动是初步解决了公平问题,但流动到哪儿的公平又如何保证?
张老师觉得,实现100%的干部教师交流轮岗,是为了教育的公平。作为一线教师,她认为措施本身的意义,是积极的。
张老师同时注意到了100%这个比例。“以前有些地方是部分老师轮岗,结果最后变味成了‘差’老师的流放,谁教得不好,就把谁轮岗出去。”
但是,即使是100%轮岗,被轮岗去哪里,则是一线教师们会担心的问题。“轮岗去山区薄弱学校,和轮岗去主城区学校,这肯定区别很大,谁来决定老师被轮岗去哪里呢?是否应该有标准?”
第二,教学的连贯性如何保障?
张老师还提到,教学是一个梯度性、连贯性都极强的工作,以小学为例,一个老师能够把一个班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这显然是大多数人都认为比较完美的结果,“不然为啥家长那么不喜欢中途换老师呢”。这正是教学的连贯性决定的。
其次,师生之间也有一个磨合过程。因此,轮岗去多久,也是一个问题。比如,从城区轮岗去山区,如果时间太久,老师自己的家庭生活可能受到影响,如果去太短,对于孩子们的学习也未必是好事。
第三,教师的日常生活如何保障?
张老师以自身为例,自己在最初购房时就考虑到了工作因素,因此就在目前工作的学校附近安了家。但若轮岗,交通就是首要的不便因素,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可能浪费在公共交通上。“如果再远一点,可能还得跟家人孩子长期分开。岂不是自己的孩子又成了留守儿童?”
能不能给轮岗老师提供就近宿舍呢?张老师觉得这当然可行,但不一定适合所有教师。比如,单身的教师可能没问题,但成家了的老师上有老人需要照顾,下有小孩需要抚养,可能一大家五六口人需要解决临时住宿的问题。
因此,制度也要考虑到教师的幸福指数,不然不利于教师队伍吸引优质人才。
央视新闻报道截图
第四,如何避免在同一所学校“同工不同酬”?
张老师告诉记者,按照目前大多数地方的现行制度来看,轮岗交流期间,教师的编制一般都保留在原来的学校,相应的薪资发放,自然也跟原有学校挂钩,但不同学校老师的待遇是存在差异的。
张老师举例,同样教初中,高完中学校的初中老师,普遍就比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老师收入高。此外,不同学校的自身规定,也会影响学校老师的收入。这种情况下,交流到一起的教师,就可能会遇到“同工不同酬”的情况。
第五,老师的考核如何保证公平合理?
张老师表示,在教师们日常的晋升中,因为晋级名额有限,学校往往会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并结合教师的教学成果、人格品行等方面,综合考核老师,“但这些都是需要时间检验的,比如小学就中途来两三年,老师的教学成果不好评价,老师与老师、老师与校方,可能还没相互了解,就先后调走了,那这个评价又由谁来评?”
一线校长:
建议适当考虑教师队伍相对稳定性
同步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成都某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王校长也关注了北京的教师轮岗制度,他同样认为,政策要落地,确实也有一些现实问题需要解决。。

新华社资料图

第一,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如何保证?
管理学校十余年,王校长的感受是,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性,对学校管理、学生教学,可谓影响很大,“当持同一理念、同一目标的老师搭班教学时,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老师之间的熟悉和磨合,校长和老师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同样需要配合的默契,不然可能会面临“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问题。
而磨合,是需要时间的。若老师交流过于频率,刚一适应就被调走了,教学肯定无法达到最佳状态。“所以,要考虑交流的时间长短,这个度的把握很重要。”
第二,如何因材施教也是要考虑的问题。
“从外部打破是事物,从内部打破才是生命”,在王校长看来,教育的一大基本原则叫因材施教。也就是说,老师和学生之间也有匹配度的问题。在教学中,更推崇的理念是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若教师在城乡交流时分派差异太大,我担心不利于学生的教学和成长。”
对此,王校长建议,一方面,要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首先是得整体推动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并且能吸引这部分教师下沉到乡镇。当整体师资力量提升,教师流动成为促进教师成长的过程,意义才更大,“90分的和20分的交流,肯定比不上90分和80分的交流”。
另一方面,要同步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孩子的教育,涉及家校两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娃娃的成长底色非常重要。
北京的突破点或将在哪里?
发布会当晚,央视《新闻1+1》栏目连线北京市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记者注意到,对于一线老师和一线校长们的一些反馈,北京或将有所突破。
央视新闻截图
1、跨区轮岗,老师不愿意去怎么办?
李奕认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也是要保障的。在之前探索中,北京尝试过将海淀区、东城区的老师,流转到延庆或密云等远郊区县,时间一年或者三年。但并不是很成功,一方面影响了教师生活和工作的整体质量,另一方面学生和老师的匹配度未必达得到理想的效果。
所以,这次提出设置在区域内的流动,特别是在过去已经较成熟的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内部进行轮岗,就是在教师生活空间的变化和岗位流动特色的统筹度上,能够兼顾其发展的需求。
2、老师轮岗变动,家长会不会不满意?
李奕表示,对于家长的担心,比如教师变动让孩子不习惯,或者轮岗教师不如原来的教师教得好等,能理解家长的心情。北京的做法是,在四五年前,就把学区化管理和集团化办学基本做到了全覆盖,也就是每一所单体学校都是在一个学区和教育集团内部。
因此,家长把孩子送到一所学校,孩子所获得的教育资源(课程、教师服务等),可能是一个区域和集团所供给的,孩子的实际获得应该说是更好的。
END

当生活被撕开一道裂缝,

先别沮丧,凡裂缝处,就有光。

此时此刻的各位教培人,有人可能在坚守,有人在迷茫,有人在沮丧,有人在寻觅下一站的机会……但不管怎么样,就算急弯,陡坡,路一直在延伸向前方。

如果你有一些关于行业的思考想要分享,如果你有一些工作的机会愿意推荐,如果你对尚处业内的同仁们有一些建议,无论你是在职或是离职,我们欢迎你扫码进入交流群。

抱团取暖,为了更好的明天。

排版丨大雄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成都儿童团的“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家长群,不仅可以和一群优秀的父母们交流心得,更有专业记者为你权威解答。